分享

一部三国黄粱梦·台州日报

 窗前有树905 2015-07-03
 
一部三国黄粱梦


  本报记者包建永  

  6月26日下午和27日上午,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赵宗彪先后在台州学院和市图书馆里做了两场“带着常识读三国”的讲座。以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衡量,“三国”人物的人生梦想是畸形的,充满悖论的。赵宗彪以批判的眼光读“三国”,剖析“三国”人物内心,揭示他们的逐梦之路,从而读出新意,读出历史的深味。兹将讲座精要整理如下,思想之花,求知者共享。

  三盼是表,争权是里

  《三国演义》是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其影响力超出国界,波及日、朝、韩及东南亚各国。至今,没有受过教育的我国农村中老年人,对于三国故事,都能讲出一二来。

  《三国演义》的故事发生在公元184年至280年之间,共96年,距今1700多年历史。为什么这段不到百年的历史,上千年来被一代代百姓津津乐道呢?这是因为,它融合了皇权时代民众的中国梦。它经过一千多年演变,从正史走向演义,融合进大量底层民众的诉求和追求,成为一部由底层民众集体创作的历史小说。

  历代的底层民众有三盼:盼明君,盼清官,盼侠客。《三国演义》满足了底层民众的三盼,塑造了明君刘备、清官诸葛亮、侠客型人物关羽等人形象。这只是表象,我们如果读得仔细些,还会发现,底层民众的三盼,是一个虚妄的梦。

  本质地看,《三国演义》的主题是权力与阴谋,实现权力的手段是暴力与欺骗。所谓谋略,说穿了,就是“骗人”两字。建设和谐社会,不能挖空心思去骗人。

  思想肤浅,自相矛盾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正是中国思想越来越禁锢的时代,其思想层次远没有达到先秦思想家水平。以当代眼光看《三国演义》,负面影响多于正面。

  《三国演义》极力宣扬天命论和宿命论。人类蒙昧时期,文明尚未开化,信天命尚可理解;文明开化后,明知其假而仍深信之并借以作为统治的工具,这就是奴才哲学了。统治者宣扬权力神授思想,强制百姓接受和服从,百姓无能为力。所以,每个改朝换代时期,都会天降异象,预言四起。曹丕想当皇帝,便有人报告石邑县凤凰来了,临淄县麒麟出现。曹丕称帝后,蜀国也出现了异象——该刘备称帝了。实际上,所有的天意都是人意,它不过是人意的另一种说辞而已。

  强调天命,提倡宿命,明显是愚民政策,它不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个社会制度的形成,是每一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片雪花都要对雪崩负责,每一滴雨水都要对洪灾负责。

  《三国演义》宣扬肤浅的历史循环论。本书开头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秦统一六国到满清灭亡的2000多年时间里,每一次改朝换代,在思想上、政体上都缺少根本性进步。历史都在比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层次更低的水平上重复,甚至是倒退。皇帝一直没变,变的是当皇帝的人。全国精英,集所有能力、智力、权谋为皇帝一人服务,大家都在挖空心思如何巩固皇权,让皇帝得到更好的享受。纵观2000年皇权专制史,留下的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是什么?是皇陵。你无法想象皇陵有多奢华。汉朝每年三分之一的国家财政用于修建皇陵。如果一个皇帝在位三十年,他在修建坟墓上的花费相当于十年的国家财政总收入。

  《三国演义》宣扬权力至上。它崇拜皇权,崇拜权力。权力就是一切,是所有人奋斗的动力。它是中国2000多年专制史的最强音,从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刘邦感叹“大丈夫当如此”,到项羽豪言“彼可取而代也”,到刘备自小就立志做皇帝,权力梦是一贯相承的。

  《三国演义》进一步深化了权本位的思想。“三国”是一个追求权力为核心的没有底线的社会,是一个充满阴谋、欺骗、杀戮、血腥的黑暗世界。在结束帝制百年多后的今天,权本位思想仍然严重,这与2000多年的历史惯性不无关系。

  《三国演义》还宣扬道德至上,认为只要目标正义,就可以不择手段。这是乌托邦,是人类的灾难。

  任何时代,没有道德不行,以为道德万能,更不行。凡是道德唱得越高调的时代,社会越虚伪。

  如果一个目标要以牺牲公平正义为代价,那么可以肯定,这个目标肯定不是公平正义的。有人说,牺牲1%的人的利益,让99%的人受益,挺好。实际上,如果这1%的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剩下的99%的人中,仍然可以再分出1%的人用来牺牲。我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成为这1%中的一员。真正得利的,是幕后控制局面的人,是操盘手。

  黄粱美梦,终非现实

  诸葛亮、关羽和刘备是《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皇权时代,底层民众的中国梦集中体现在这三人身上。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白日梦的集中体现。他是知识分子的权力梦,野心家的贤相梦,老百姓的清官梦,文盲的智慧梦。

  书中之所以这样塑造诸葛亮,是因为底层民众在他身上寄予的梦最多。

  诸葛亮人生的每一步棋,都是历代底层民众精心安排的。就说他出山,选择刘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备集团没有智囊,他去了,就是唯一的军师,定会受到重用。所以,就近的刘表他不投,因为刘表集团都是世家子弟,自己去了没有地位;曹操、孙权手下人才济济,他去了,也轮不到当二号。思来想去,只有刘备最需要他。

  知识分子既想当官,又要装清高的心理,在诸葛亮身上也充分表现出来。刘备请他辅佐,非要三请才“勉强”出山,他表面勉强,心里早已志在必得。我们把这种心理称为“孔明心态”。

  在出山之前,他做足了功课。著名的《隆中对》,对天下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连刘备的出路都给想好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与他志同道合,都想当官,当最大的官,皇帝与宰相。

  古代知识分子视“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诸葛亮都做到了,他是贤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德;他是智慧的化身,为刘备打下天下是其功;流传后世的前后《出师表》是其言。无数知识分子毕生未实现的人生理想在他身上全实现了。

  中国动乱不停,也同诸葛亮这样的人太多有关系。他们的出发点不是首先为天下苍生着想,而是要满足自己的权力欲。诸葛亮实质上是一个穷兵黩武的人,蜀国94万人口,养着10.2万军队、4万官吏,百姓负担繁重,他还要讨伐拥有440多万人口、30万军队的魏国,六出祁山,六次无功而返,蜀国百姓不堪其苦。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不断被后世皇帝封神封帝的人,也是唯一由官方将其推向神坛的人,号称武圣人。他在官方和民间的地位,仅次于孔子。

  《三国演义》中,关羽以镇压黄巾军出场,之后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杀来。他满足了一无所有之人,希望凭借一身武力,为野心家卖命,从而实现高官厚禄又流芳百世的美梦。他是流民的白日梦,是野心家的打手梦。他又是“侠义”的化身,无往不胜,是弱势民众的侠客梦。

  我们如果通过文本真正走进关羽的世界,他实际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人。他的忠义,都是小忠小义。他忠于大哥刘备,却不忠于当朝皇帝汉献帝,曹操无论如何优待都留不住他的心;他自以为讲义气,华容道放走曹操,却不知对刘备又是不忠。他人格不成熟。见不得别人比他好,听说投奔刘备而来的马超武艺高强,非要跟他比个高低;得知与黄忠同列五虎将,公开表示耻与老卒同列。他毫不尊重他人,一点大将的风度都没有。他任性,孙权派人来说亲,希望联姻,他看不起人家就算了,还要羞辱人家,结果遭孙吴报复,把荆州给弄丢了,自己也身首异处。纵观关羽这个人,性格缺陷明显,适合做将才,不可做帅才,做朋友可以,做上下级则要命。

  刘备是野心家的帝王梦。千百年来,民众读三国,很自然地把自己跟刘备划等号,对刘备的遭遇感同身受,而对曹、孙集团无认同感,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刘备一出场就是落魄的人(曹操骂他“织履小儿”),身份与底层民众最接近。既然差不多,那么,读小说的时候,就很自然把他的奋斗史想象成自己的奋斗史,开始一场帝王梦之旅。他的仁君形象,也是百姓心目中的救世主形象。

  刘备和曹操、孙权一样,是一个乱世英雄,是希望将天下土地、人口当自己财产的人,是一个渴望成为皇帝的人。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哭,可以赖,可以委曲求全,可以装聋作哑,可以不择手段。

  曹操挥师南下,是代表国家代表汉献帝行使权力,是真正的中央军。刘、孙集团不认同,我们读者也不认同。所以,赤壁之战,我们为孙刘联军击败中央军叫好。

  带着常识,读史鉴今

  以上内容主要从文化角度分析民族劣根性和负面的东西。这些不好的东西很多,但不用怕。不怕书有毒,只怕不读书。带着常识去阅读,带着思考去阅读,我们只会变得越明白,而不是越糊涂。

  作为现代公民,应当有这样的常识:人生而自由平等,人际交往公正,社会管理法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种常识的集中体现。

  《三国演义》里没有这些东西。它宣扬人不自由、不平等,用阴谋交往,统治者要求被统治者守法,自己却逍遥法外。皇帝之口,即是法律。

  帝制时代,所有思想都没有考虑如何限制权力,智谋都用在为皇帝服务上,让皇帝过得更好。野心家们、知识分子们、流民们、打手们觉得,只要跟对了皇帝,把皇帝服务好了,自己也会跟着好的。这是让人读史一次伤心一次的原因。

  社会变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器物的,二是制度的,三是文化的。文化的变革,最难也最慢。《三国演义》已是历史的巨大存在,无法改变。应当改变的,是我们的阅读取舍,我们以什么方式去阅读历史小说及历史。无论如何,现代公民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不盲从,不迷信,做自己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