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谁在制造医患矛盾?(一)

 渐近故乡时 2015-07-03

我们一直都在埋怨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当然这是事实,有时候我觉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制造医患矛盾?这里我来说说我们自己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作者:午云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人从医十年,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经常听到同行因为言语不当可能为医患关系的紧张埋下隐患,从而造成了医患矛盾。客观的事实是我国的医务人员的水平层次不齐,当然不是说上级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水平就一定比下级医院的水平高,因为医疗水平的高低和专业技术、人文修养、说话技巧等有关,下面例举几点医务人员常见不当言论。


1.误诊  


  小儿的疾病一般来得快去得快,一般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发热,而大多数疾病病前多以无缘无故突然出现发热,到第二天或第三天才出现体征,比如出现扁桃体化脓,比如口腔疱疹,比如手足口出现疱疹,比如咳嗽加重或肺部感染,部分医务人员会随口出现误诊之说,造成视自家小孩为宝贝的家长的“愤怒”,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紧张、误解和矛盾。因为疾病本身是可以传变的,医生应当依据患儿的病情适当做出调整,只要诊治原则不错,何谈误诊之说。其实在实际的儿科医疗中,只要符合诊疗常规和原则的,都不应该强调这个词,因为对于非医疗行业的人来说就是“庸医”,就会不经意中制造医患紧张和矛盾。


2.从不输液 


  经常看到某些医务人员强调自己从不给自家小孩输液,尤其是自己的小孩生病从不输液,这种过分强调无形之中把儿科医生、尤其是那些常年门诊或者坐急诊的儿科同行们推向“万恶的输液”坏人。因为小孩输不输液,一是看何种疾病,二是看谁在照顾生病的小孩,因为小孩的健康主要在于养护,这点不可小视。对于小孩来说,“能吃药的,尽量不输液”这是对的,在临床实践中,决定患儿输不输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患儿是何种疾病,但是还要考虑患儿口服药物的依从性,照顾小孩的家长是谁等。


3.过敏 


  口服药物或者输液,出现皮疹就说是过敏。这是极易造成医患矛盾和纠纷的事情,临床上小儿发热出现出疹性疾病还是比较多的,最常见的如幼儿急疹,麻疹,毒素皮疹、吃海鲜过敏等。家属看到这种情况说是过敏心情可以理解,但很多时候医务人员自己说过敏,不仅体现不了业务水平,还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临床上曾有家属大闹比比皆是,还有拍照,赖钱或赔钱的。作为儿科医生在工作之中无论多忙,我建议应该在就诊时多说一句“要是出现皮疹了,不要怕,先让儿科医生看一看,不一定是过敏”;同时,在处理时可以先停所用药物,仔细分析病情,可能是幼儿急疹,可能是猩红热,还可能是鱼虾过敏,还可能是阑尾炎的毒素释放,这都是本人工作中遇到的,切不可“看到皮疹就说是过敏”,少说或不说。


  改善医患关系从自己做起,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谦逊好态度耐心服务患儿及其家属,当然万一自己被骂被砍也是可能存在的,因为国情就是这样,开车在路上也可能会出车祸,我们一点一滴做起,为了明天更好的医患关系,大家一起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