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医生正在流失,将来谁来给你孩子看病?

 标准生活 2019-03-10
《人世间》第二季播出了,豆瓣依旧高分,微博更是占据了热搜。
但越是声名在外,很多人越是不敢看。直面生死无小事,医院、疾病、孩子、父母光这几个词组成的画面,就让人揪心不已。
有时候活下去的的对立面不是死亡,而是面对死亡的无力感。
第八集里把镜头聚焦到了儿科医生。比起其他歌颂医生妙手回春的报道,《人世间》里的儿科医生更真实。
面对死亡显露出的是和普通人一样的挣扎与无力。
图片
长期高压工作下的崩溃
图片
面对孩子的柔情。
图片
面对战友离开时的不舍。
图片
从病魔手里抢回孩子的成就感
图片
看在这些份上,我觉得我还算没白来一趟人世间。
图片
这一句简单的话里包含了太多的情谊,对儿科医生太多,又痛有快乐。
01
儿科医生没人当
这次的饭局是送战友,老张离职了。
图片
老张和朱月钮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的骨干,ICU内的14张床位由两人协力管理。老张为人认真勤奋,性格随和,从不与人红脸。而朱月钮则脾气“火爆”,对人比较严厉,互补的两人一同搭档了十年。
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成立四年来,加上老张已有五名医生陆续辞职。朱晓东主任心中充满了无奈与不舍,“我们的痛,儿科医生没人当。”
图片
这个饭局展现了老友的不舍、儿科的艰辛,以及最让人担忧的儿科状况——儿科医生正在流失!
网上那些吓人的传言:
北京:紧急扩散!首都儿研所系统瘫痪,现场人满为患,非急诊不要再来儿研所就诊!北京朝阳医院西院也加入夜诊停诊大军:“由于本院儿科医务人员紧缺,自2015年11月5日(本周四)起,晚上九点之后不再安排接诊。”
南京:“限诊令”升级,唯一的医生病了,南京又一家大医院儿科停诊!
广州:由于儿科医生严重短缺,广州一家三甲医院从昨天凌晨起被迫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
上海:上海九院、新华等各大医院儿科告急!家长:排个通宵才排到输液!
传言未必可信,但数据不会说话!
截止2017年底,依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共有专科儿童医院117家,其中94家位于城市,23家位于农村。
我国的医生人数在逐年上升(2017年),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为2.04名,分科执业医师构成中儿科医生占4.3%(100个执业医生中,4.3人为儿科医生。),较2016年无变化。儿童医院的医生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为14.0,远超综合医院的7.3和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生日均担负诊疗人次的8.2。儿科的门急诊人次占所有医疗机构的9.87%,儿童医院的病床周转次数为49.9,病床工作日为349.9天,在所有机构中独占鳌头。这可见儿科医生的忙碌程度。
儿科医生放入流失问题,真的非常严重。将来谁来给孩子看病!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安静医生,从最专业的角度了解儿科医生的状况。
图片
主治医生,香港大学SPACE商学院医疗管理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曾就职于北京和睦家医院、北京明德医院、泰康健投和复华标准生命等多家医疗机构。历任医务主任、质量安全总监和医疗总监,致力于为患者打造安全、舒心和温馨的医疗机构。
02
当医生难,当儿科医生更难
一难,要求高
“宁治十大人,不医一孩子”,这句行里的老话,说的就是这么个理。
儿科被称为“哑科”, 儿童病情变化快,对医生诊断水平要求高。儿科医生要承担的诊断风险也高。好的儿科医生起码要有10年左右的磨炼,但现在不少医学院校儿科专项人材的培养很不足,好的儿科医生真的太难了。
二难,压力大
儿科常见病多、大检查少、用药少,儿科的收入也比别的科室少。
不少医院医生工资与科室收入挂钩,儿科医生工资普遍低于其他科室。中华医师学会儿科分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童医生的1.68倍,但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 76%。儿科医生的收入国内外较一致,在各科医生收入中排在后三名。在现有儿科医生不足的情况下,儿科医生因为各种原因在不断流失。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曾发布称,近年来平均每年每家医院都有2名儿科医师离开岗位。 部分儿科医生进入了民营的儿童医院,部分儿科医生转至其他科室,更有甚者,部分儿科医生离开了医疗行业。
三难:矛盾多
家中有孩子得病,全家忧心,尤其是年轻家长很容易对医务人员发火,也让儿科医生“很受伤”。患儿无法清楚同医生沟通,医生通过检查手段和家属的不专业描述去判断患儿的情况,家属对医院和医生的期望值过高,殊不知,任何疾病都是有发展过程的,任何人在疾病面前都平等。
儿科成了医患矛盾的重灾区,医生、护士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家长的叱责甚至打骂,给儿童看病要比大人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大部分年幼的孩子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有的孩子还不停地哭闹、不配合医生,治疗难度大。
在这种情况下,儿科医生流失率持续走高。
03
儿科的恶性循环
儿科入了一个“儿科医生少--就医体验差--医患纠纷多--医生更不愿意留在儿科”的恶性循环。
这个恶性循环不仅让医务人员逃离儿科,也让看病心切的患者吃尽了苦头。曾经一位内科医生的10岁孩子在遭遇了头部外伤后,在北京一夜之间连跑三家三甲医院,但仍未 给出患儿及家长明确的答复。
儿科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工作门槛高(必须是医学院校毕业,且有执业医生资格)、且风险大。而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未来儿科医生的缺口可能会更大。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提供的数据,北京儿童医院在最繁忙的时候平均一天约接待4000名儿科门诊病人。由于儿科门诊只有40名~50名医师,因此每位医师一天需接待80名~100名儿童,有时候甚至高达150名。
04
全科医生
医疗就是完成患者所希望的事。让‘’病“或“病的状态”痊愈。患者所期待的不是仅仅让医生看“病”,而是能把患者当做试图从疾病中康复的“人”来对待,即患者希望医者能关注人本身。不仅仅把医疗当做学问,更要把医疗当做治病救人的人类学来做。
理想的医疗是有精湛的医术、有特蕾莎修女的仁爱之心,有米其林星级餐厅的服务,还要有奉献精神,并且24小时全天无休。
好的医生一定是想患者所想,用心倾听患者的声音,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求。
大多数患者对医生不够了解,看病前仅能从医生的职称中了解一二。不是所有的主任和副主任医生都能解决患儿的问题。在目前的职称评定体系中,除了医学学历的要求,工作年限的要求,还有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的医学论文的要求,医生不仅要看好病人,还要找课题,写文章,否则职称上间无法更进一步。一旦进入了高级职称,医生的擅长领域就非常狭窄。在大城市的综合医院的儿科和儿童医院中,分科过于细致,以至于患者无法分辨该选择哪科医生,而基层的儿科医生又极端匮乏。
目前我们的孩子最缺乏的是类似全科医生的儿全科医生。儿全科医生了解孩子的生命轨迹、生长发育的趋势和家庭成长背景,能够为儿童的成长发育和健康保驾护航。
05
医患关系
紧张的医患关系不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患之间,信则两利,疑则两伤。唯有相互尊重,相互珍惜,才能战胜疾病。医患关系的本质是信托关系,信任在先,托付在后。医患关系应该是平等、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医生应当鼓励患者参与诊疗过程,为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垫定基础。
但是依据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不是神,不能包治百病。
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的生理、心理和智力都是有限的,任何人也都无法避免总在变化着的生理、心理、社会和周遭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和作用,医生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发生临床错误、失误和差错也在所难免。
建立平等、信任和合作的医患关系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多一分耐心去倾听患者的声音,多一分理解医生的不易,多一分尊重对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
做一个好的患者,做一个合格的医生,让医生获得阳光收入,收获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