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八十一叟毛偉凡 2015-07-06
明朝後期朝廷最大的心病就是財政吃緊,這個現象緣於多個因素同時作用,一是稅收拮据,二是災難頻繁,三是通貨膨脹,這些情況在萬曆、天啟、崇禎三朝尤其明顯。

    “稅收拮据”主要因為稅率一直很低,農業稅本來就不高,商業稅更是少得可憐,農民的負擔本來不算沉重,但在朝廷收農業稅時是收現銀,所以收稅期間往往會導致糧價下跌,從而導致農民賤賣糧食繳稅,之後糧價恢復正常,如此一來即便不算重的稅賦也會成倍增高,並且讓商人從中牟取暴利,若是朝廷加農業稅,那麼只能導致這種現象更為嚴重,甚至會導致許多拖欠的現象。提高農業稅增加了農民的負擔,但對整個局面卻沒有根本性的改觀,因為明朝中後期經濟重心已經向工商業轉移,農業發展處於停滯階段而商業稅收又實在少得可憐,所以朝廷要增加收入就必須增加商業稅,但當時文官集團又和商賈相互勾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文官集團就是商賈的代言人,即便皇帝想加徵商業稅也會因為文官集團會的阻撓而難以達成,這就造成了明朝稅收拮据持續的局面。

    “災難頻繁”主要因為萬曆、天啟、崇禎三朝正處於全球氣候的一個“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自1580年起一直到十七世紀中期是著名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幾乎所有的太陽黑子消失了長達七十年之久,在這一段時間內宇宙射線的流量降低,而同時氣候變冷,這是過去一萬年間十數起類似情形中距今最近的一次,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冷的。酷寒必將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這導致了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萬曆、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同時鼠疫也開始蔓延,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終於在山西爆發,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區,這直接導致了北京城的輕易被攻占。

     “通貨膨脹”主要是因為明朝萬曆、天啟、崇禎三朝海外貿易龐大,出口的商品種類之多,數量之龐大,致使大量白銀流入中國,葡萄牙學者馬加良斯.戈迪尼奧形容中國如同一個“銀泵”吸納著全球的白銀。 《晚明社會變遷》中提到:“綜合粗估結果,1570—1644年美洲白銀總共大約有12620噸流入了中國”(相當於3億3653萬多兩白銀)。李隆生綜合了莊國士、von Glahn、Yamamura&Kamiki、Brading&Cross、Atwell Reid、Kobata等眾多學者對於明季從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的數量估計得出一個平均值的結果:“明季由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為1億7000萬兩”。綜合美洲和日本的白銀流量統計,明朝時期從海外流入中國的白銀在五億兩以上。如此多的白銀堆積在中國,必然導致各種商品的價格飛漲,在災荒頻繁的年月裡糧價也隨之而飛漲,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

    這三種原因的相互作用下,明朝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形成了內憂外患的局面。由於海外貿易的刺激,明朝富庶的南方大片的田畝被用於經濟作物的種植,糧食產量隨之下降,北方大旱則導致糧食更為匱乏,糧價開始節節攀升,海外貿易收入激增導致的通貨膨脹也加劇了糧價的上漲,糧價飛漲帶動所有物品上漲。與之相對應的是,明朝中央財政卻因為災荒之年稅收相應減少,又由於從海外貿易中賺取了暴利的商賈們開始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發展,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大,導致官辦企業紛紛倒閉,朝廷就窮的更為可憐了。隨著財政的進一步拮据,賑濟和糧餉都成為空談,而沒有了賑濟饑民就起事,沒有了糧餉軍隊就譁變,許多農民軍正是饑民和散兵組成的,所以明朝末期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而對於北方少數民族來說,一旦氣候趨向嚴寒,部族和牲畜的食品供給短缺,為了生存三番五次劫掠農耕文明的明朝就不足為奇了,這就是明朝後期邊陲頻頻吃緊的根本原因。

    這一系列問題加劇了明朝軍隊的壓力,而明朝軍隊的問題卻更為嚴重,明朝軍隊實行屯田制,明朝軍隊的重兵集中在九邊重鎮,這九個邊鎮都在北方,北方受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影響頻繁發生大旱,屯田的莊稼顆粒無收,軍隊的糧餉就成了問題,缺餉導致戰鬥力下降,軍餉問題必須解決,由於屯田沒有收成就只有買糧食,可買糧食也需要錢,本來國家稅收拮据財政就困難,災民要賑濟,軍隊要糧餉,為了備戰蒙古和後金這些北方民族的入寇劫掠不僅要招募新兵,還得置辦軍械、增發軍餉,更要修築防禦攻勢抵禦入侵,這一切都要錢。

    這個時期成為明朝異常困難的艱危時期,一面是糧價、物價飛漲,一面是朝廷財政收入銳減,但財政支出卻飛速激增,這種局面下“財政問題”就成為了關乎明朝生死攸關的大局。這個大局應該如何對應到遼事的處理上就成為了關鍵,處理不當則可能禍及根本,處理得當能讓大明王朝渡過這段艱辛的歲月,實際上就快要熬過去了,因為到了十七世紀中葉以後災難逐步緩解最終恢復正常,明朝卻只撐到了1644年。

    你說當時的人看不到天災,但卻能真切的感受到財政危機帶來的窘迫,但即便如此,明朝依然支撐了很久。明朝從災荒開始的1580年一直延續到1644年,幾乎就要撐過去了。

       明朝軍隊戰力必須要依靠裝備才能發揮出來,但財政危機下軍隊的軍餉、糧餉都解決不了,裝備就更不提了,所以戰力才大不如戚繼光時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