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被误用的《庄子》成语

 扫页山房 2015-07-06
  常被误用的《庄子》成语

  陈林群

  《庄子》文字玄奥,意旨飘忽,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生常常以儒解庄,导致出自《庄子》的成语,大多违背原义,误用两千年至今。
  比如成语“鹏程万里”,出于《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本义是:拒绝世俗成功。
  大鹏从北溟飞往南溟,需经三千里击水助飞、九万里搏击升高的启程,才能展开飞翔之路。蜩、鸠一跃就能起飞,一飞就至树顶,不明白大鹏为何要远赴南溟,所以加以嘲笑。
  庄子的朋友惠施,也像蜩、鸠嘲笑大鹏一样,嘲笑庄子“大而无用”。因为庄子与大鹏一样,有大才而不肯用世,拒绝世俗成功,因此拒绝了楚威王的千金聘相。
  因为庄子认为,大才不可小用,必须大用,主张“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可见“鹏程万里”并非追求世俗成功,而是拒绝世俗成功,并非追求“有用之小用”,而是追求“无用之大用”。所以《庄子·人间世》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再如成语“沉鱼落雁”,出于《庄子·齐物论》:“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庄子本义是:鱼、鸟、麋鹿不仅不把美女视为美貌,反而把美女视为有害,所以鱼下逃水底,鸟高飞天空,麋鹿遁入山林。
  庄子的“无正色”寓言,譬解人与人各有不同追求,各有不同价值观。很多人把出将入相的世俗成功,视为人生的最大成功。庄子却把出将入相的世俗成功,视为人生的最大失败。
  庄子“无正色”论,可以视为隐斥孟子的“天下同然”论:“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孟子认为,天下人味有同嗜,声有同听,色有同美,心有“同然”,所以圣人所定的君臣纲常,天下人都应认同。道家的杨朱、墨家的墨子,都不认同儒家的君臣纲常,就被孟子斥为“无君无父”的“禽兽”。
  孟子式的儒家思维,被独尊两千年,于是出于《庄子》的成语“沉鱼落雁”,从原本反对“天下同然”,变成了支持“天下同然”,从鱼、鸟不认同毛嫱、西施之美貌,变成了鱼、鸟认同毛嫱、西施之美貌。
  由于以儒解庄的千年影响,反对儒家价值观的真《庄子》,终于被改造成了赞成儒家价值观的伪《庄子》。所以明代庄学家罗勉道感叹说:“寥寥千八百载间,作者之意郁而未伸,剽窃之用,转而多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