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当与夏娃的真实含义

 踏着圣象的足迹 2015-07-07

起初,亚当和夏娃赤身裸体,这表示他们无业相,但没有业相,就不会有意识的发展。夏娃渴望亚当,亚当渴望知识之果。

亚当与夏娃

亚当与夏娃的真实含义

 

 ——美赫巴巴

在亚当与夏娃的故事里, 
再一次描述了 
无限无意识与无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无所不在的国王(撒瓦斯瓦)即亚当, 
摩耶(娲坤氏)即夏娃, 
他们曾经一起幸福地睡在超越超越之乐园里。 
神即无所不知者(撒瓦戈纳)。 

起初,神创造了亚当和夏娃, 
他们生活在伊甸乐园里,赤身裸体。 
在乐园里,生活和美快乐, 
神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 
虽然他们从未见过他。 
作为回报,亚当和夏娃必须服从一个命令: 
神禁止他们吃园里一棵树上的果子。 

一天,蛇来到夏娃跟前,劝诱她把禁果给亚当,她被说动了。 
亚当犹豫了,但夏娃说服了他, 
亚当便吃了果子,全吃掉了; 
他们违背了神的唯一命令, 
于是,愤怒的神 
把他们逐出了乐园! 

虽然《创世记》里说 
神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园, 
但事实的真相是: 
他们离开睡眠,进入了造物界。 
由于对其自性的无知, 
亚当从睡眠状态中进入造物界。 
由于无知, 
亚当被知识树上的禁果 
极大地吸引,虽然他先是犹豫了一下。 
禁果含有善恶知识,对立的两面; 
它含有意识,对意识和无意识的知识。 
蛇代表着幻相, 
而幻相,虽然非真实,却令人信服。 
幻相自身毫无实质, 
但是,无却易受它的影响, 
幻相就是说服夏娃去诱惑亚当 
或刺激娲坤氏去要孩子的蛇。 
知识树上的果子 
代表着通过诱惑(夏娃的引诱力)来制造欲望的东西。 
伊甸园即神的超越超越状态, 
亦即潜在于本初之前的 
一切(亚当、夏娃和蛇)的原始状态。 
对果子的品尝引起欲望 
亚当也因而进入造物界; 
他越吃,就越想认识自己。 
品尝果子给了亚当善恶知识, 
这意味着他知道了 
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区别;他想要有意识(以便知道)。 
美赫巴巴的著作《神曰》里, 
亚当的这个欲知欲望 
被称作原始冲动(Lahar):“我是谁?” 
《神曰》这本书是献给蛇——幻相——的, 
因为没有那个蛇, 
亚当就不会获得意识 
(那个蛇在印度教里叫做Shesh Nag)。 
亚当从乐园里被放逐,象征着“冲动”的力量, 
整个造物界的运动力量; 
那个力量叫做pasara——扩展, 
它不断地扩展开来——运动着。 
亚当进入造物界的目的 
是为了亲证他是谁, 
但离开欲望,他就做不到; 
那个欲望叫做“业相”。 
从那个原始的“欲知愿望”里 
产生了无数的欲望,业相, 
它们构成了造物界中万人万物的虚假意识。 

起初,亚当和夏娃赤身裸体, 
这表示他们无业相,但没有业相, 
就不会有意识的发展。 
夏娃渴望亚当,亚当渴望知识之果。 
没有“欲知”的渴望,亚当就不能证悟自己—— 
果子乃是其“欲知”的起因。 
他吃了果子,感到业相的掌控,从而渴望更多。 
而要认识大我,则需要时间—— 
漫长的进化、转世和内化过程。 
亚当的犹豫,即欲望冲动在海洋里的骚动, 
它发生在任何的显现之前。 

在希伯来和基督教传统中, 
这个故事被说成是 
亚当吃了禁果之后,被一个暴怒的神逐出了乐园; 
但它的意义却丢失了。 
事实上,无限的无意识离开了超越超越, 
而进入了造物界,这都是因为它自己的欲望—— 
要获得意识的欲望。 
神的暴怒等同于撒瓦斯瓦被娲坤氏弄醒时 
所爆发的怒火。 
在伊斯兰教传统里, 
也讲了同样的故事, 
但那里,却是撒旦(而非夏娃) 
引诱阿丹(亚当)吃禁麦, 
因此,神把阿丹逐出乐园。 

亚当即第一个人,正是他 
第一个证得自己是神 
(亚当就是那个淘气的小鸡, 
那个逐一吃尽错东西,最后吞掉自己的至古者)。 
夏娃跟着亚当走出了乐园, 
她跟出来,因为她是他的影子 
(正如气体跟随小鸡那样)。 
夏娃对亚当说:“吃这个!”的时候, 
则等于“想象”对小鸡说: 
“吃掉你想要的一切!” 
就这样,亚当和小鸡都被骗了, 
但是,为了知道知识是知识,无知是无知, 
这个欺骗则是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