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触摸式素描,原来是这样画的

 Daniela_ 2015-07-07


有一种素描方法让你不用掌握明暗、体积、虚实、解剖、空间等技法,却即符合明暗、符合解剖、符合形体、符合空间、符合真实,甚至更准确、更全面、更贴切、更深刻地表现对象。这就是触摸式素描。

触摸式素描,其实就是让你真正去观察对象,去了解对象,去尊重对象,去还原对象,它不是绝对地让你抛弃明暗解剖等绘画元素,而是相对与其他技法来说,我们的眼睛要学会分析,学会过滤,要避开对象表面的明暗,而是像雕塑家一样,用眼睛全方位触摸对象。在面对对象时,传统的观察套路是明暗或整体,而我们的观察套路是形体或高低。因此,在这两种不同套路基础上的作画顺序也是截然不同,传统是:轮廓→明暗→形体→空间,我们是:形状→结构→形体→明暗。前者是通过光影去观察形体,后者是通过形体去观察明暗,明暗是处于后面的从属地位,在触摸式素描中,明暗不是作为认识形体的手段和途径,而是作为形体在绘画中的制幻因素被利用。换句话来说,三维的形体在雕塑家眼里是不存在明暗的,它是被处在一个空间的环境中,他只注重形体的高低起伏、软硬紧松,只有我们企图在二维的平面中制造三维的幻觉时,明暗才出现了,才画出或拍摄出了明暗。
可见,明暗并不是一种认识形体的手段,而是一种表现形体的手段。
你在画画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画某个物体时,如果它处于灯光下,那么物体所呈现出的明暗关系是非常明确的,这样观察和画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如果换成平光,那明暗关系就比较微妙和细微,这样画起来就非常困难。虽然你丝毫也不怀疑它的立体感,但是你却很难在平面的纸上表现出来,不是薄了,就是花了和散了。久而久之,我们如果对明暗画法缺乏系统而到位的训练,就会再也看不到整体和立体的物体。
触摸式素描的意识活动更像一个雕塑家。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脑子里不是明暗反应,也不是色彩反应,而是一种形体反应、质感反应和量感反应。在实际画画中,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那种忘记明暗、忘记块面、忘记解剖和忘记效果的快乐。他们在一个局部上反复画、画、画、明暗、虚实、体积感都做到了还是画、画、直到纸面有了硬度,所画的景象有了物质的感觉,素描的秘密尽在其中。许多令你向往、令你激动的大师之作,忽然间得到了领悟,而你学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一些东西就在一瞬间哗啦落地,不需要画很多画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些,简直就叫“坐地日行八万里”。我不是教给你没有的能力,而是帮助你发现自己的天赋的能力。素描学习并不神秘,只要你是个正常人,就能学会画素描,如果你努力,心里真喜欢画画,我敢保证你能画好,而且可能画的非常好。

触摸式素描的优点和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它是一种单纯的、真实的感受对象,它与视觉相对,明暗和色彩是光的产物,它们不是物体固有的,物体固有的形态是不受光的支配而独立存在的,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你看见还是看不见,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变的是形体,变化的是明暗。如果我们习惯于通过明暗去认识形体,那么我们的观察和表现就会充满歧义,我们甚至会陷入被动抄袭表面的浮光掠影。只有当画面的光影和对象完全吻合的时候,形体才能准确地显现。如果说光影素描擅长画灯光和强日光的话,那么它对平光或柔光却显得力不从心。往往是——画男人容易,画女人难;画老人容易,画小孩难;画石膏容易,画真人难;画大关系容易,画深入难……
“死缠烂打”、“像蚂蚁一样爬”、“裹着形体画”、“绕着疙瘩画”,不仅用明暗调子,也用线条的曲直、交叉,用某些细节来表现形体,这就是触摸式素描。
触摸式素描就是超越视觉而真实反应客观物体的一种概念,通过笔和纸,真实地反应出对象的结构和质地。头发、木头、钢铁、花瓶、酒杯,它们是圆的呢?方的呢?粗的呢?细的呢?软的呢?硬的呢?用手中的笔真实的把它“做”出来。

触摸式素描与结构素描的关系是什么呢?
触摸式素描和结构素描有相同的地方:都主张轻明暗虚实,重形体结构,但是它们在方法上和结果上都很不相同。前者表现方法是靠近视觉的,它力求在形体和明暗上尽量接近对象,换句话说是接近我们眼睛里的景象;后者是靠近观念的,它的线条和明暗是主观臆造的,是一种较为强烈但又失于概念的风格。

触摸式素描与光影素描的关系是什么呢?
这两中素描有血缘关系,或者说是一对孪生兄弟。两种方法都离不开结构、形体、明暗等这些造型元素,但是它们却各有侧重和各有特点。对于触摸式素描来说,明暗、虚实等仅仅是制幻的手段,是一种可以进行增减的造型语言,只要不越过“真实”的限度,它们的伸缩性是很大的。而光影素描则不同,光影在物体上是有层次的,光影素描就是对物体上的光影的模仿,只有物体的明暗层次与画面上的一致时,形体和形象才能“真实”地产生。

触摸式素描的血统是什么呢?
如果追本溯源,触摸式素描的源头应当是在文艺复兴时代,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人的作品都具备触觉化素描的特征。
何以证明?
我们可以从一些大师重视绘画中的浮雕感的言论中,从他们的素描习作或油画作品中看到“触摸式”特征。以丢勒为例,他的作品虽然也用明暗,但不像后来的光影素描那样强调虚实,强调亮部和明暗交接线。明暗的层次不多,但形体的结实程度和丰富程度都超过了光影素描。他的作品暗部从来不“虚”,有时反而画的比亮部还实,还细致,他对眼珠、眼角、鼻孔、毛发、衣领等细部刻画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形色不分离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触摸式素描的基本特征。
触摸式素描,毋需绘画的诸多知识和技能,只需要一双正常的眼睛,恢复我们视网膜本来的功能,恢复文艺复兴大师们对待自然的真诚态度,用我们的眼睛去真实“再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