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晚山看云图》-髡残笔法山水并沈周七言长诗行书作品

 百了无恨 2015-07-08
《晚山看云图》,1946年,张大千,纸本设色,镜心,纵111厘米,横51厘米,藏处不详

张大千《晚山看云图》_髡残笔法山水并沈周七言长诗行书作品

《晚山看云图》作于1946年的夏五月,此画上的长题乃诵沈石田(沈周)之七言长诗,以石谿(髡残)的笔法所绘。此幅的下半段画的是俯视角度所看到的水滨平远之景,主要在描绘诗句中的“隐居只在一舟间”“平头艇(子)贴天浮”“树里平桥秋日长”“信脚清溪细路斜”,以及林中隐居处的柴门茅屋。至于上半幅 的主峰偏左且不甚高声,则是在描绘云山层叠杳邈之景,呼应诗中起首二句:“晚山忽忽看云生,山有云生乃有倩”。

另外,在右方中景云山脚下,掩映出城墙楼阁,则是诗中的:“红尘有事满城郭”,用以衬托山水间一叶扁舟随波逐流的与世无求只好闲,两者相应下,显现出诗情里强烈对比的画境。大千先生此图于苍浑之中透出明洁灵动的秀逸之气。在构图上,将景物与景物之间的距离拉开,云蒸霞蔚,群山绵亘,天高水远,境界开阔,给人以疏朗空旷的审美感受。

丙戌1946年的夏五月,大千先生时年48岁,正是其艺术上趋于炉火纯青之期,而论此图的描绘之精、功力之深,恰可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尤其是 他对传统的心印,从中可以看得最为清楚。此图为五尺整张中堂,在大千早期画迹中,堪称巨构。本幅上长题诗款,笔势俊爽,书画双璧,尤为难得。

行书题识:晚山忽忽看云生,山有云生乃有情。未必丹山重似画,祗于此处看天成。隐居只在一舟间,与世无求只好闲。远放江湖读书去,还嫌耳目近青山。湖上新晴宿 雨收,平头艇(子)贴天浮。罂尊酌得三千斛,大醉三题黄鹤楼。树爵平桥秋日长,风丝掠鬓晚生凉。红尘有事满城郭,野老还为静处忙。信脚清溪细路斜,角巾捎 落紫藤花。寻常记得相过处,口未应门先唤茶。丙戌夏五拈石田翁诗,以石溪上人法写之。时居沱水,大千居士爰。钤印:大风堂、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峨眉雪巫 峡云洞庭月。

浮峦暖翠看晚晴
——张大千《晚山看云图》赏析
跬堂

1993年6月,在上海朵云轩举办的首场拍卖会上,张大千的《晚山看云图》经过十轮激烈竞价,以130万夺得全场标王,也创造了当年国内首场艺术品拍卖的单件最高记录。忽忽二十载,这件画作几经辗转,又现身于朵云轩拍卖公司20周年春拍,这种回归,不能不说是一种天意!
打开画轴,只见潇洒淋漓的大千体行书密密地题满了全画上端,究竟是什么大作引发了画家如此的豪情,且待细细看来。
画面中景的云山脚下,隐现出一角城墙楼阁,虽着笔不多,却匠心独具,这正是诗中所谓的:“红尘有事满城郭”,与这红尘中的城阙相对应的是在山水间随波飘荡的一叶扁舟,这舟中人的人生理念正是诗句“与世无求只好闲”的最好诠释,两相对应下,把古人入世、出世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谐地融合在了同一画面之中,既加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也寄托了“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归隐情怀。画幅上方,画家以俊爽奔放的笔势长题沈周诗作。诗曰:“晚山忽忽看云生,山有云生乃有情。未必丹山重似画,只于此处看天成。隐居只在一舟间,与世无求只好闲。远放江湖读书去,还嫌耳目近青山。湖上新晴宿雨收,平头艇(子)贴天浮。罂尊酌得三千觥,大醉去题黄鹤楼。树里平桥秋日长,风丝掠鬓晚生凉。红尘有事满城郭,野老还为静处忙。信脚清溪细路斜,角巾捎落紫藤花。寻常记得相过处,口未应门先唤茶。
此画为张大千壮年之作。其实,画家正处于年富力强的创作巅峰期,正在作融合南北宗画风的大成努力,因此体现在画面上但见暖峦浮翠,元气淋漓,令观者为之心动。画面布局以高远角度表现水村山郭的平远之景,致力于描绘诗句中描述的景物以及林中隐居处的柴门茅屋,给观者展现了一个可居可游的理想活动场景。
与大千同期山水画相较,此画风格略显疏放,主要用的是清初石溪苍茫拙厚的秃笔法做皴点,设色上使用较多赭石、花青等色调,并用朱膘层层点苔,用花青渲染林木,画面气氛在暖调子中不乏清冷的逸趣,由此可见画家在创作生涯中喜多方涉猎的探索精神。大千的山水画从石涛入手而上溯宋元,石溪画风所为不多,当时画坛公推黄君璧为传承石溪画风第一人,所以大千也有意规避。但大家毕竟是大家,张大千偶一出手就不同反响,把石溪画风演绎得丝丝入扣又不着痕迹。
此画于苍浑之中不乏明洁灵动的秀逸之气,这也是大千的个性所在。在布局上,将景物与景物之间的距离拉开,云蒸霞蔚,群山绵亘,天高水远,境界开阔,夕阳映照下的山峦水脉中充满着苍润明洁的阳光感,给人以疏朗空旷的审美感受。观其龙脉起伏,搭配映带,显然是吸收了北宋郭熙画派的风貌又自开生面。林木茅舍的处理,极其深静蕴藉,深得元代王蒙的意趣;那扁舟傲啸的高士,则分明又是梅花道人吴镇的绝唱了。
据题款可知,是图作于丙戌(1946年),正是张大千的画艺趋于炉火纯青之期。而论此图的描绘之精、功力之深,恰可作为这一时期野逸画风的代表。尤其是他对山水画传统的体验,从中看得最为清楚。此图为五尺整纸中堂,在大千大陆时期的山水画迹中堪称巨构。本幅上长题诗款,书画兼美,堪为双壁。画幅左下角所钤“峨眉雪巫陕云洞庭月”印,亦是大千常用于得意之作的印章。在2012年朵云轩20周年庆典拍卖会上,一幅张大千的青绿绢本山水创出了六千余万的佳绩。如今,同样是张大千,虽风格迥异,但个性依旧,此画再度现身朵云,且看又将创出怎样的市场奇迹。

《晚山看云图》赏析
傅申

大千先生此幅山水画作于1946年的夏五月,是年春自北平返回四川,其时由于在成都“颇多酬应,才数日,已不胜其苦,遂移居沱水”,夏天搬到沱水村,不但清静,而且有花木扶疏的庭院。此画上的长题乃诵沈石田(周)之七言长诗,以石溪(残)的笔法所绘。大千早年山水除石涛外,兼学石溪和渐江,都能学到形神并似的地步。而在1930年代前后的画坛上,能学石溪的以黄君璧为首,两人相互推崇。大千也曾应黄氏之请,为他画了一些仿石溪的画,其中有一幅1939年《仿石溪垂钓图》,题识如下:“石溪一脉,三百年来唯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笔”。大千与黄君璧订交于1931年,可见在他们相交往之前,大千也常仿石溪的画法,而其后也时有所作,此画便是一个例子。
此幅的下半段画的是俯视角度所看到的水滨平远之景,主要在描绘诗句中的“隐居只在一舟间”“平头艇(子)贴天浮”“树爵平桥秋日长”“信脚清溪细路斜”,以及林中隐居处的柴门茅屋。至于上半幅的主峰偏左且不甚高声,则是在描绘云山层叠杳邈之景,呼应诗中起首二句:“晚山忽忽看云生,山有云生乃有倩”。另外,在右方中景云山脚下,掩映出城墙楼阁,则是诗中的:“红尘有事满城郭”,用以衬托山水间一叶扁舟随波逐流的与世无求只好闲,两者相应下,显现出诗情爵强烈对比的画境。
此幅《晚山看云图》与大千一般其他的山水画相较,特别是用笔细秀仿王蒙一路的作品,相形之下,本画用的是石溪粗重的秃笔法,而且设色方面使用较多赭石的暖色调,风格上产生相当的差异性,也由此可见大千在创作生涯爵性喜多方涉猎的一面。
(节录自《张大千的世界》第156-157页)

此图设色纸本,系写明沈周诗意,画法则是用清初四画僧之一的石溪笔意。但石溪纯以苍茫浑沦见长,大千此图则于苍浑之中透出明洁灵动的秀逸之气。在构图上,也一变石溪的密集压抑,而将景物与景物之间的距离拉开,云蒸霞蔚,群山绵亘,天高水远,境界开阔,给人以疏朗空旷的审美感受。观其龙脉起伏,搭配映带,显然是不着痕迹地融会了北宋郭熙的画派而别开生面。又林木茅舍的处理,极其深静蕴藉,不无元季王黄鹤的意趣;那扁舟傲啸的高士,则分明又是吴仲圭的绝唱了。据题款,是图作于丙戌(1946年),大千48岁,正是其艺术上趋于炉火纯青之期,而论此图的描绘之精、功力之深,恰可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尤其是他对传统的心印,从中可以看得最为清楚。
此图为五尺整张中堂,在大千早期画迹中,堪称巨构。本幅上长题诗款,笔势俊爽,书画双璧,尤为难得。
谢稚柳
(节录自《张大千<晚山看云图>赏鉴》,《文汇报》,1993年6月6日)

此件拍品系朵云轩旧藏,朵云轩拍卖公司首届拍卖会拍品。
款识:晚山忽忽看云生,山有云生乃有情。未必丹山重似画,只于此处看天成。隐居只在一舟间,与世无求只好闲。远放江湖读书去,还嫌耳目近青山。湖上新晴宿雨收,平头艇(子)贴天浮。罂尊酌得三千斛,大醉去题黄鹤楼。树里平桥秋日长,风丝掠鬓晚生凉。红尘有事满城郭,野老还为静处忙。信脚清溪细路斜,角巾捎落紫藤花。寻常记得相过处,口未应门先唤茶。丙戌夏五,拈石田翁诗,以石溪上人法写之。时居沱水,大千居士爰。


作品资料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57×81cm
创作年代  丙戌(1946)年作
估价  RMB  21,000,000-28,000,000
成交价 RMB  28,750,000
专场 海派精品专场
拍卖时间 2013-07-06
拍卖公司 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
1.傅申著《张大千的世界》P156-157,台北义之堂出版,1988年9月。
2.《朵云轩藏画选》图版96,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8月。
3.《解放日报》1993年7月2日第11版《槌声响起-记朵云轩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
4.《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张大千卷》P57,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5月。
5.《张大千先生百年纪念展导览手册》P48,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6.《海上绘画全集》三,P650,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12月。
7.叶子著《鉴识张大千》P15,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
8.《中国名画家全集·张大千》P116,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9.《1995-2002书画拍卖集成·张大千》P54,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
10.林彬著《一代画王》第七章插图,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
11.史树青主编《现代书画投资·张大千卷》P58,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
12.《张大千画集》(下卷)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P226。
13.《张大千精品集》(下卷)P275,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印鉴:大风堂、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