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百年巨匠)《晚山看云图》

 雨林修养馆 2016-05-22

张大千 晚山看云图 朵云轩2013春拍成交价2875万元

 
        1993年6月,在上海朵云轩举办的首场拍卖会上,张大千的《晚山看云图》经过十轮激烈竞价,以130万夺得全场标王,也创造了当年国内首场艺术品拍卖的单件最高记录。忽忽二十载,这件画作几经辗转,又现身于朵云轩拍卖公司20周年春拍,这种回归,不能不说是一种天意!
打开画轴,只见潇洒淋漓的大千体行书密密地题满了全画上端,究竟是什么大作引发了画家如此的豪情,且待细细看来。
画面中景的云山脚下,隐现出一角城墙楼阁,虽着笔不多,却匠心独具,这正是诗中所谓的:“红尘有事满城郭”,与这红尘中的城阙相对应的是在山水间随波飘荡的一叶扁舟,这舟中人的人生理念正是诗句“与世无求只好闲”的最好诠释,两相对应下,把古人入世、出世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谐地融合在了同一画面之中,既加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也寄托了“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归隐情怀。画幅上方,画家以俊爽奔放的笔势长题沈周诗作。诗曰:“晚山忽忽看云生,山有云生乃有情。未必丹山重似画,只于此处看天成。隐居只在一舟间,与世无求只好闲。远放江湖读书去,还嫌耳目近青山。湖上新晴宿雨收,平头艇(子)贴天浮。罂尊酌得三千觥,大醉去题黄鹤楼。树里平桥秋日长,风丝掠鬓晚生凉。红尘有事满城郭,野老还为静处忙。信脚清溪细路斜,角巾捎落紫藤花。寻常记得相过处,口未应门先唤茶。
此画为张大千壮年之作。其实,画家正处于年富力强的创作巅峰期,正在作融合南北宗画风的大成努力,因此体现在画面上但见暖峦浮翠,元气淋漓,令观者为之心动。画面布局以高远角度表现水村山郭的平远之景,致力于描绘诗句中描述的景物以及林中隐居处的柴门茅屋,给观者展现了一个可居可游的理想活动场景。
与大千同期山水画相较,此画风格略显疏放,主要用的是清初石溪苍茫拙厚的秃笔法做皴点,设色上使用较多赭石、花青等色调,并用朱膘层层点苔,用花青渲染林木,画面气氛在暖调子中不乏清冷的逸趣,由此可见画家在创作生涯中喜多方涉猎的探索精神。大千的山水画从石涛入手而上溯宋元,石溪画风所为不多,当时画坛公推黄君璧为传承石溪画风第一人,所以大千也有意规避。但大家毕竟是大家,张大千偶一出手就不同反响,把石溪画风演绎得丝丝入扣又不着痕迹。
此画于苍浑之中不乏明洁灵动的秀逸之气,这也是大千的个性所在。在布局上,将景物与景物之间的距离拉开,云蒸霞蔚,群山绵亘,天高水远,境界开阔,夕阳映照下的山峦水脉中充满着苍润明洁的阳光感,给人以疏朗空旷的审美感受。观其龙脉起伏,搭配映带,显然是吸收了北宋郭熙画派的风貌又自开生面。林木茅舍的处理,极其深静蕴藉,深得元代王蒙的意趣;那扁舟傲啸的高士,则分明又是梅花道人吴镇的绝唱了。
据题款可知,是图作于丙戌(1946年),正是张大千的画艺趋于炉火纯青之期。而论此图的描绘之精、功力之深,恰可作为这一时期野逸画风的代表。尤其是他对山水画传统的体验,从中看得最为清楚。此图为五尺整纸中堂,在大千大陆时期的山水画迹中堪称巨构。本幅上长题诗款,书画兼美,堪为双壁。画幅左下角所钤“峨眉雪巫陕云洞庭月”印,亦是大千常用于得意之作的印章。在2012年朵云轩20周年庆典拍卖会上,一幅张大千的青绿绢本山水创出了六千余万的佳绩。如今,同样是张大千,虽风格迥异,但个性依旧,此画再度现身朵云,且看又将创出怎样的市场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