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贷分离的定义 ①审贷分离是指将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调查和审查环节进行分离,分别由不同层次机构和不同部门(岗位)承担,以实现相互制约并充分发挥信贷审查人员专业优势的信贷管理制度。 ②按照审贷分离原则,由独立于前台业务部门的负责风险评价的部门对不同币种、不同客户对象、不同类型的信用风险进行统一管理。 ③要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防止对单一客户、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高度集中。 2.审贷分离的意义 审贷分离的核心是将负责贷款调查的业务部门(岗位)与负责贷款审查的管理部门(岗位)相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其意义有三点: ① 独立性)信贷审查人员独立判断风险,保证信贷审查审批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② ②(专业性)信贷审查人员相对固定,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专家审贷,弥补客户经理在信贷专业分析技能方面的不足,减少信贷决策失误; ③ ③从全局角度来讲,审贷分离对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机制改革、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 3.审贷分离的一般操作规程 (1)审贷分离的形式
(2)信贷业务岗与信贷审查岗的职责划分
(3)审贷分离实施要点 ①审查人员与借款人原则上不单独直接接触 ②审查人员无最终决策权 贷款审查只是贷款审批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应成为贷款审批流程的终点。审查人员即使对贷款发放持否定态度,也应按正常的信贷流程继续进行审批。最终审批人参考审查员意见后,对是否批准贷款提出明确的意见。信贷决策权应由贷款审查委员会或最终审批人行使。 ③审查人员应真正成为信贷专家 ④实行集体审议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采取贷款集体审议决策机制,多数银行采取设立各级贷款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贷审会)的方式行使集体审议职能。 ●贷审会作为授信业务决策的集体议事机构,评价和审议信贷决策事项,为最终审批人提供决策支持。贷审会投票未通过的信贷事项,有权审批人不得审批同意,对贷审会通过的授信,有权审批人可以否定。这里的有权审批人主要指行长或其授权的副行长等。 ●行长不得担任贷审会的成员,但可指定一名副行长担任贷审会主任委员,但该主任委员不得同时分管前台业务部门。 ●贷审会委员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且必须为单数。审议表决应当遵循“集体审查审议、明确发表意见、绝对多数通过”的原则。未通过贷审会审查的授信可以申请复议,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且间隔时间不能太短。贷审会成员发表的全部意见应当记录存档,且要准确反映审议过程,以备后续的授信管理和履职检查。 ⑤按程序审批 授信审批应按规定权限、程序进行,不得违反程序、减少程序或逆程序审批授信业务。
|
|
来自: 昵称26194610 > 《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