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纠结、犹豫、不自信不是性格而是由家庭社会习得而成

 青衣问道 2015-07-09

纠结、犹豫、不自信不是性格而是由家庭社会习得而成


所谓“情结“是指情感上的一种包袱。


面对选择时疑虑和纠结,是因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尊重,和安全感。总是犹豫不决不仅会导致做事效率低下,还会使之逃避现实,最终会受制于恐惧。


安全感,就是可以真正学习并运用各种资源,并尊重自己的人生阶段,能力,及选择。

  “选择困难”的人多数个性比较幼稚依赖焦虑

听话顺从的背后是推卸责任,无法成长的悲观消极无能失望


 

 

 

一个人最难的时候,是自己爬起来的。不是那些平时依赖你的人帮你起来。 也不是那些企图控制你的人帮你起来,就是因为这种人的所做所为,才会让人压抑叛逆懦弱放纵暴虐跌倒。


那么做什么选择,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关键时刻帮你的不是他们。平时依赖控制的时候喋喋不休,故作可怜无能无助无知无辜,用尽指责抱怨攻击期待。各种软硬兼施纠缠中耗尽彼此的生命,还美名其曰家庭生活就是过日子。这些没有成长的人,有什么资格在别人的路上指指点点?

一个人精神的成长和改变,会重新审视各种关系。用责任心,爱,尊重的成长来代替各种寄生,共生状态的原生家庭集体模式维持的虚伪的安全感。

 

关系若不成长就会死亡或名存实亡。人与人之间如此,自己与自己之间更是如此。鲜活的生命必须不停的学习,成长,承担才能充实每个人生的阶段,安然无悔的领略波澜壮阔,峰回路转的未来。


 


 


犹豫是受以前的教育和经历影响的,可能还有天性的一部分

一、认为只有问题分析清楚了才能判断,所以问题没分析清楚前都会犹豫。

二、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判断。

认清楚:分析清楚只是判断的参考,作判断的关键是时间。

恐惧于未知,却不知墨守陈规是另一种慢性的死亡。所以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把未知变一定程度上的已知,另外要勇于做必须的改变。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害怕选择出错以及出错结果带来的影响。有太多牵绊,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犹豫,无非因为如下三种认知状况。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一个非常接地气的神回复:

海公子


对于小孩子而言,他有三件事情需要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依赖、自信和自主。

如果父母或对于小孩子而言的“权威”以“依赖”为要挟,让小孩子放弃“自主”,那么小孩子将来就会非常没有“自信”。


举个例子:

比如“权威”会这么和你说话:

干**事(玩游戏/出去玩)就是***(不对/不孝/不好)。

像不像一个命令或口号?

这是直接对你的行为进行“控制”和“评价”。对于孩子而言,这种方法是见效最快的,所以很多家长热衷采用。

原因在于,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说,小孩子对于“依赖”的优先程度要远远大于其他两种,在远古时期,失去“依赖”的小孩子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小孩子先天地会放弃自己的“自主”来赢得“权威”的爱护。委屈自己,服从别人。很多“乖”小孩就是这么来的。

但同时“权威”往往对于你自身的发展问题一知半解,只提供形而上学的引导。比如学习不好,就是骂你没努力,而不是帮助你疏导情绪,启发你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相反,对于惩罚你的错误行为很上心,这使得你一直处于一种“怕犯错的焦虑中。”

同时,学会了“习得性无助”,对自己面临的困境素手无策。
形成了:以结果为导向的,以外在评价为基础的“固定心态完美主义”的“心智模式”。

这种模式非常根深蒂固,是由“权威”+“强烈情绪体验”+“重复”来灌输到人的脑中。

 

为什么是“固定”?
认为自己“是个什么”很重要,因为从来的评价都是来自外部的。

你是个好孩子/是个坏孩子/是个聪明孩子..等等,这些非常笼统的评价,使得对于细节上的“错误”非常在意,因为一旦有细节上的“错误”发生,那么就会伴随而来心中“权威”的消极评价和从前的“情绪体验”。

这也使得变成了一个糟糕的思考者。
我这次考试不好,--------我笨。我不适合学这个。我学不会了。(固定)

“固定”对应的是“发展”。我这次考试不好,--------我不够努力、我时间花少了、我方法不对。

 

发现了么?后者是可以提升的,前者是很难定义的,更别说提升了。

现在你还需要问出:如何改变性格这样的问题么?

人有很多时候有这样的感觉:认为自己本来可以做到,可是我就做不到。

这种感觉不是性格带来的,而是心智模式无法帮助解决问题,甚至是帮倒忙。

性格常常引发形而上学的讨论,这里用“心智模式”来代替。心智模式是可以转换,可以发展的。

 

 

 

“选择困难”在心理学上称为多重趋避心理冲突

 

  在日常的生活中,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就业择偶,我们往往都会面临各种选择。在每一次面临选择时,我们都会经过一番比较,权衡各选项的利弊。在这期间,偶尔出现犹豫也很正常。而然,有些人却不同,比起普通人而言,他们对待每一次的选择都十分慎重,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也会举棋不定,生怕自己将来会因为当下的一个选择而后悔,有的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引起警惕,很可能是一种叫“选择困难”的心理障碍。

 

  “选择困难”在心理学上称为多重趋避心理冲突

  王小姐(化名)是寝室里出了名的选择困难户,每一天,她都会因为面临各种选择而苦恼。

 

  每天吃饭时,王小姐总会因为选择吃什么菜而纠结,选择肉怕自己变胖,选择鱼又怕有腥味,选择蔬菜又觉得自己能量会跟不上,无法正常进行下午的学习……室友们都不太愿意跟她一起吃饭,因为王小姐会为了考虑吃什么而耽误不少时间。

 

  最近,王小姐更是面临了人生一次重大的选择。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她经过面试,有两家企业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一家企业是上市公司,在这里工作能学到不少的本事,而且待遇也比较好,但是工作会比较累,而且距离家比较远;另一家企业是个小公司,工作会比较轻松,但是待遇则会差一些。为此,王小姐纠结了很久,一直做不了选择,甚至为此还出现了失眠的情况。

 

  “选择困难”其实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表现症状,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多重趋避心理冲突,是指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各自有所优势,但同时也有其劣势,对人们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让人举棋不定,难以选择。


 


 

 

  “选择困难”的人多数个性比较幼稚依赖焦虑

听话顺从的背后是推卸责任无法成长的悲观消极无能

 

  之所以会出现选择困难,主要与每个人的个性有关。一般而言,个性焦虑的人更容易出现选择困难的情况,他们容易多愁、敏感、多疑、犹豫,有时候甚至有些追求完美。每个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都是会权衡利弊的,但是对于焦虑个性的人而言,当需要他们做选择时,往往会瞻前顾后,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左右为难。

 

  其实,焦虑与抑郁的个性有时候往往会产生交叉,对于这样的人而言,在做选择的时候更加容易把事情负面的想法扩大,很多的情况下甚至将那些带有一定的运气性的、出现概率很低的负面情况作为考虑的出发点,从而更加难以做出选择。

 

  选择困难只是焦虑的表现症状之一,如果长时间如此而又不能进行很好地调整,还容易出现其他的情况,比如担心自己的未来等。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焦虑症的产生。


 

  个性改变需要循序渐进

  首先,要接受自己个性方面的缺陷并且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很多人知道自己个性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但是要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却十分不易。因为在个性改变过程中,人们会承受新的痛苦,并且改变的结果又充满了未知。

 

  其次,调整个性要注重循序渐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训练和改善自己。比如可以每天对自己做决断的事情做记录,在做选择的时候多考虑好的方面。另外,在选择的时候,可以先快速选择其中一个,当出现问题时,再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来处理,找到解决的方案。此外,在选择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利弊进行主动的评分,根据评分高的来处理。

 

  另外,很多人之所以会害怕选择,是因为怕选择以后自己会后悔,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心理一定要有一种顺其自然的想法,不要过于责怪自己。顺其自然是心理学中十分重要的理念。当出现后悔的情况时,不要为了克服这种情绪而加重自己的苦恼,从而使得自己陷入恶性循环,而是应该抱着既来之则安之、顺其自然的平常心来接受它。当然,顺其自然并不是放任不管、无所作为,而是一方面要怀着平常心来接受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则要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性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