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 闲话水井

 wps0321 2015-07-09
随笔

闲话水井

孙青瑜

水是滋养生命运转的基本所需,据说人不吃饭,可以活七天,不喝水,却只能活五天。远古时期,先民皆是依水而居,只因当时没有水井,所以活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只能在地表水源附近求生。自从新石器时期水井发明之后,人们的居住地才开始星罗棋布在任何地方,也就是说自由了,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生根发芽了,再不用愁没水喝了。随便找个地方,凿一眼井,就能烧水做饭、洗澡、洗衣,洗脸……水井的发明,让人们进入了地下水时代,一个自由的时代,一个从依水而居到遍地扎根的时代。

据说凿井技术是伯益发明的,《淮南本经训》说:“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而《史记·泰本纪》记载:“伯益是虞舜时人,曾协助大禹治水。”而实际上水井的出现要比这早得多。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现了水井。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的一口水井,用200多根桩木和长圆木圈成,只是后来,就很少见木质结构的水井了,多是石头、大方砖砌成的。除此之外,还有陶口井和青铜井。不管什么材质的井,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塌方。其形状有六角形的、八角形的,还有圆形的。

过去,大户人家一般都是一户一井,并配有辘轳。穷人一村一井,村子大了,半个村子一口井,皆是光井,配不起辘轳,只能用绳摆。父亲说打水摆绳是个技术活,因为水桶是漂着的,如何让水桶“翻肚喝水”,就需要猛摆猛松的“摆绳功”。待摆出了水,提上来,用钩担挑着走几条街,才能挑到家。

从老水井的遗址分布来看,凿一口井的造价一定不菲,稍富一些的人家虽打不起水井,但也不愿意掏那份苦力,就买水喝。所以“打卖水”便成了活跃于大街小巷的一种营生。卖水时,碰到有洁癖者就坏了事,只肯买前面的那桶水,死活不肯要后面的那桶水,说是怕卖水者放进去了屁。

因为穷,井便成了公共设施,若有顽皮的小孩子朝水里投了“六六粉”,或不小心把村井弄脏了,或有轻生者跳井,就要害得他爹他妈他亲戚用水车淘半个月。

所谓的淘井,也就是洗井水。

淘井,一般都是用水车推,将脏井水推干推净,有甚者还要将井底的脏泥挖一挖,让干净水重新喷出来,才能食用。淘井虽然费事,可淘井者往往会有意外收获,比如水桶鑻子,银簪子什么的,总会出其不意地进入淘井者的视野。正是因为有利可收,淘井便成了一个职业,名曰:淘空,近似于现在的打捞队和打捞公司。淘空者往往几人一团,拉着水车四处游乡,既能帮村人淘一淘久没淘过的井水,自己又能有所收获,可谓是一举两得,很受村人欢迎。

可水车的发明距今还不到两千年,也就是说,在没有水车的漫长日月里,淘井恐怕都需一桶一桶地朝上提,由于不可能一次换净,脏水和净水一掺,刚涌出来的净水也脏了——用化学理论来说,淘井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属于稀释法。由于是一点一点的稀释,淘净一口井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我小时候,水井多已废弃不用了,家家户户都改用了轧井,既节省了打水挑水之苦,又卫生,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轧井的寿命会如此之短,从它诞生到普及,再到后来的禁用和消亡,仅有四十多年的时间。因为一个又一个癌症村的频繁出现,严重警示着人民,地下水已经污染到不能再食用,无论如何淘洗,也淘不净了!于是全国人民又开始食用地表水了,从禁用地下水到南水北调,真应了若干年一个循环的说法,我们又回到了远古时期,回归了地表水时代,只是我们无论如何消毒过虑,水管里流出的水都不及古人所食的水干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