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dot】生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涨姿势!

 北书房2014 2015-07-09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由16世纪英国王室的财政大臣格雷欣所发现,因此也叫格雷欣法则。



托马斯·格雷欣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由来

在16世纪的英国,贵金属不敷造币使用,必须在新铸造的货币之中加入其他金属成分,于是当时市场上就出现了两种货币:一种是原先不含杂质的货币,另一种是被加入其他金属的货币。虽然两种货币在法律上的价值相等,但人们却能加以辨认,并且储存不含杂质的货币,将含杂质的货币拿去交易流通。这样,市面上流通的良币就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劣币。

不过,劣币驱逐良币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命题,早在古罗马时代,这个现象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习惯从金银钱币上切下一角,这意味着在货币充当买卖媒介时,货币的价值含量就减小了。古罗马人不是傻瓜,他们很快就觉察到货币越变越轻。当他们知道货币减轻的真相时,就把足值的金银货币积存起来,专门用那些不足值的货币。这个例子说明:坏钱把好钱从流通领域中排挤出去了。为控制这一现象的蔓延,政府发行了带锯齿货币,足值货币的边缘都有细小的沟槽。如果货币边缘的沟槽被挫平,人们就知道这枚货币被动过手脚。


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现象。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贾谊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这里的“奸钱”指的就是劣币,“正钱”指的是良币。 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时出现的理论。当时,金和银都是法偿货币,在法律上按一定比价具有相同的价值。但在现实情况中,金银的开采成本、市场供求是不太可能完全同步变化的,于是当金相对于银来说更为贵重时,人们必然地储存更有价值的金而使用相对来说没有价值的银,因为交换时是以法定比价而不是实际比价来计算的。如果银相对来说更为贵重时,劣币就成了金,银变成了良币。


生活中的案例

乘公交:


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在此场景中,所谓的“良币”是指那些规规矩矩排队的人,他们遵守了道德规范,但是却往往被插队的人(劣币)挤到一边,往往是最后上车或者根本及挤不上车的人。这种情形的危害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插队的队伍,久而久之,当没有任何一个人遵守秩序时,乘客的效率会变得极低,同时也存在例如踩踏事故的隐患。


工作中:


在有些单位,埋头苦干,勤勉努力而又默默无闻的员工(良币)会受到忽视,而那些阿谀奉承,擅长拍马屁的员工(劣币)则受到老板的重视,频频升职。这样的危害是形成了恶性循环,越累越少的员工干实事,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盗版驱逐正版:


现代社会音像制品盗版猖獗,由于盗版制品成本低下,定价相对便宜,而正版货虽音质完美,但价格较高,不少消费者会选择盗版制品。盗版制品因存在购买市场从而不断增多,挤占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正版音像制品企业会因为利润空间越来越少而不得不同样生产盗版制品或者破产。



爱情角逐:


两个男人A和B,前者是高富帅(良币),后者平平无奇(劣币),两个人同时追求一位美女。B自知各方面都很平庸,所以当追求美女的时候,就会很执着很积极;A同样喜欢美女,但是碍于面子以及自己感觉很优秀,所以在追求美女的时候就含蓄得多,而决定权在美女手里。美女实际上更喜欢A,但是美女不敢肯定A会不会是像B一样爱她,美女也像A一样觉得自己很优秀,同样不会放下身段来追求A。于是,B的“海枯石烂”和“一心一意”便超越了B的高、富和帅,成为美女选择他的最大理由。



来源:经济日报出版社(ID:edpbook_com_cn)

编辑:王玥、李静


觉得内容不错?欢迎点赞!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