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画看新疆》----世界上最小的佛寺

 胭脂魂 2015-07-10



'别看这个佛寺面积不足4个平方米,但它曾经沿用400年之久'。已经76岁高龄,正在新疆和田策勒县考察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遗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说。


'这个佛寺可能先有佛(佛像),后有寺,佛寺主尊肩宽腰细,衣纹下垂,成阶梯状,佛衣盖着脚,趺坐莲台比较小,后期莲花台都是比较大的,这都是早期佛像的特点,保持着从印度传入西域的影响和风格。从它的整体、形态分析,这尊主佛应是中原北朝晚期至隋(隋立朝于公元581年)的作品。


'但从佛寺四壁壁画风格来说,他们不是同一时期完成的。而且主尊佛像显得较大,与整个佛寺不太协调,'杨泓说。'我的判断是有可能是先有主佛,而同时期的佛寺可能坍塌或破损,重又修建的佛寺。' 杨泓说。


主持佛寺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说:'佛寺北壁中央坐佛塑像佛像背光、袈裟式样和衣纹走势表现出典型的犍陀罗雕塑艺术特征。佛身肩宽,胸平、腰细,衣服为通肩式,湿衣贴身,身体轮廓分明,和中亚地区的泥塑像有渊源关系,即所谓的'阿姆河流派',比如塔吉克斯坦阿迪吉纳遗址(Adjina-tepe)发现的相关文物很接近;阶台式的衣褶流行时代大致为公元5~6世纪;由覆莲台和束腰须弥座构成的佛座远小于坐像,这种坐佛像与佛座是典型的西域佛教艺术风格,延续使用时间很长。根据以上因素推断,1号佛寺坐佛造像年代有可能在6~7世纪。'


'而且,我们从塑像颈部破损处取得芦苇作为碳十四(C14)测年样本,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年试验室测定塑像年代为1424正负27年(即误差范围),即相当于公元526年正负27年;树轮校正年代为公元618-656年,综合分析,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坐佛塑像建造的年代可能为公元6~7世纪',巫新华博士说。


巫新华博士研究认为:佛寺壁画中人物形态圆润丰满,为典型的中、晚唐时期特点。仅从此点着眼,壁画绘制年代很可能晚于塑像年代相当长一个时期。根据考古发掘现场情况,佛寺有的壁画可以看出下面有一次白描的起稿线,墙壁没有二次抹泥重新绘画的迹象。

'托普鲁克墩佛寺壁画如果不存在全面铲除重新绘制的可能,则使用时间相当之长。因此佛寺应当是一次建成直到被毁',巫新华博士说。

这个原本隐藏在一个红柳包中的'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属于方形像殿佛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目前所发现中古时期的最小佛殿,正因为它的小,它能完全被红柳包包裹掩藏,当他重现天日时,成为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迄今所发现佛寺中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佛堂建筑形式佛殿',巫新华博士说。

公元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于阗国与其西侧的喀喇汗王朝发生旷日持久的战争,于阗战败,佛教文化及其建筑在战火中惨遭厄运。

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遗址方向为北偏东5o,佛寺遗址坐北朝南,建筑平面呈方形,南北长2米、东西长1。7米。坐佛和像座紧贴北墙壁。坐佛像残高1。45米,肩部以上被破坏。


在发现这个达玛沟1号佛寺之前,这里遍布大小沙丘,最高沙丘可达8-10米。1号佛寺位于一独立沙丘之中,沙丘东西长40米,南北长20米,最高处位于沙丘东半部,高约6米。沙丘上生长着芦苇、骆驼刺、红柳等沙漠植物。一丛一丛生长在干旱荒漠地区的红柳阻挡着风沙的脚步,沙砾和红柳的落叶渐渐在红柳丛附近堆积,新的红柳又继续在堆积物上生长,累年之后形成一个个红柳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