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辉煌的大昭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4 作者:王庆云 发布:王庆云 首发时间:2015-7-9 19:59:02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金顶辉煌的大昭寺 王庆云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公元647年,藏王松赞干布利用山羊充当运输工具,驮沙土填湖建造的大昭寺,现在已经成为拉萨老城区的中心,是西藏现存的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在藏传佛教中,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殿高4层,占地25100多平方米,寺内有壁画4400多平方米,其中《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修建图》长近千米。顶层4座巨大的金顶,分别建于14世纪和17世纪。金顶、斗拱、碉楼、雕梁,融合了藏、汉、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典范。主殿坐东朝西,两侧列有配殿。主殿门前的石地板,经过1360多年的岁月研磨和信徒的摩擦,已经光亮如镜。有一副雕刻过的檀木门框,因时间久远,竟坚硬如铁,叩之会发出金属之声。寺前香烟缭绕,酥油灯长明,门前的青石板上留下信徒们磕等身长头的痕迹,磨光的青石板上也留住了月岁偷偷溜走的痕迹。寺前立有公元823年刻成的唐蕃会盟碑,记载着唐蕃不为寇敌,不举兵革的内容。碑旁有文成公主种植的公主柳。 佛殿有释伽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藏王殿等。另外还供奉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祖孙三法王”,是在他们执政时期,佛教才传入吐蕃,并发扬光大。 1409年,黄教的开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并将这个大法会确立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使黄教声名鹊起。法会期间各大寺庙的僧人云集此处,观看杰出的僧人进行激烈的辩经。西藏政教合一后,噶厦政府机构设在大昭寺办公,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在大昭寺举行。 大昭寺不仅是信徒们脚下走的地理位置上的中心,也是心里想的宗教信仰上的中心,更是脚下走与心里想相结合的中心——虔诚的转经信徒们,环绕大昭寺内的释伽牟尼佛殿转一圈,约500米,称为内环“囊廊”;环绕大昭寺外墙转一圈,约1000米,称为中环“八廓”;环绕以大昭寺为中心而扩大到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等地的一大圈,约5000米,称为外环“林廓”。这从内到外,从小到大的三个环型,便是信徒们进行转经仪式及磕等身长头的路线。 释伽牟尼殿是大昭寺的核心,殿里供奉的是由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西藏的释伽牟尼12岁时身为皇子的等身像,这尊鎏金铜像是传世的三尊佛祖自己为自己开光加持的等身佛像中最精美尊贵的一尊,见到此尊佛像与见到2500前的佛祖没有区别。因此,这里是朝圣者的最终向往。公元7世纪后期,信奉苯教的权贵发起第一次灭佛运动;9世纪中期,朗达玛发起第二次灭佛运动。大昭寺曾沦为屠宰场,这尊佛像两次被埋藏在地下,才躲过劫难。 其实,释伽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佛祖圆寂后,信徒们争相供奉的是佛祖火化后遗留下来的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骨舍利和许多颗珠状舍利子等真身舍利,而不是佛像。最早供奉佛像的正觉塔内,所供奉的是用黑石雕刻而成的佛祖35岁在毕钵罗树下悟道成佛时的佛像。 后来,教徒们才发明在佛像上涂上黄金。以至于把佛像涂得金身辉煌,佛殿涂得金壁辉煌,屋顶上还涂得金顶辉煌!殊不知这些都是物质上的辉煌,不能代表精神上的崇高。 佛祖曾经是储君,金钱、美女一样都不缺少。他能毅然抛弃一切物欲,出家修行,吃尽苦头,启发智慧,才悟出人生大道,修成正果。这种精神上的崇高境界,是包括能代表金钱物欲的硬通货黄金在内的一切物质所无法代替的。抓住这一条根本,才是对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佛祖释伽牟尼的由衷的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