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王来文| 我们是对闽派进行梳理定位

 昵称w4l7 2015-07-11


王来文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美协副主席
名家声音


我们是对闽派进行梳理定位
王来文



今天的学术研讨会以民间的形式,拍卖机构主办、我们支持的方式举办让我很感动。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大背景下拍卖机构举办这种公益性的活动很不容易了。

过去,在学术上曾将闽浙之间形成的画派叫做“闽浙派”,后来慢慢剥离开,有了“浙派”和“闽派”。2010年,我们省在中国美术馆做了一个非常大型的锦绣海西--福建省当代美术作品晋京展,当时我在《美术》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算是比较正式的提出了“闽派”的概念。这个概念,闽籍当代美术理论家范迪安和郑工多有提起,郑工先生还有一篇"闽派与闽习之辩"的专门文章对这一概念进行学理上的论述。

我们提出"闽派",但我们不是"打造"闽派,而是对闽派进行学术上的梳理与定位,从而思考我们当下的美术方向,这样对将来的创作会有更多更好的帮助和引导。我们需要真正在学术上扎扎实实、实实在在地做好研讨,不断的梳理,不断的形成共识,研讨多了,慢慢地"闽派"的传承脉络和美学追求就清晰了。我们应当把这个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事实上、史实上有的文脉延续好、发挥好。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些学术上的争议,这很正常。只要大家以正大、中正的学术观点来推进研讨,就能让闽派的学术研究在当下能够继续发展和深入。


福建美术离不开中国美术大背景,在谈闽派的时候,要考虑中国美术的大背景,同时,我建议我们还应该谈及闽派对海外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宋以前,北方的文化比较繁荣,由北至南影响南方的文化;宋以后,南方的文化比较繁荣,由南至北影响北方文化。但是福建文化比较特殊,往北渗透不够,但对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影响深远,研究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它。在梳理闽派文化的整体脉络时候,走出去的闽籍艺术家不能遗忘,走进来的非闽籍艺术家也不能疏忽,这样才会在研究上更完整。而对曾经在福建有过阶段性从事教学与创作的非闽籍艺术家也应给予重视,那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而梳理"闽派"绘画的学术本质的时候,也要从"闽学"这一重要文脉上而加以梳理,要充分从文脉上、学理上来思考闽派的艺术源流、文化根源和哲学根脉。

此外,我们对福建绘画艺术的学术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上溯经典绘画的历史和传承,更要涉及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综合方面的研究,将福建画家个体的审美和评价摆放到更大的整体坐标体系中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历史无需重写也不能重写,需要重写的是个人对历史的阐释和解读。这样,闽派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才有可观之处。以上是听完今天研讨会的几点感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