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於中種法&發酵過度麵包的處理

 昵称9LxOB 2015-07-11

1、中種應該要發酵到4-5倍大,中間部分下陷。

2、最後發酵:http://eastweek./index.php?aid=6178

若要觀察麵糰發酵的情況,可以用指尖輕按。如果凹位慢慢地拱起,即是可以準備烤焗。如果麵糰仍然彈力十足,凹位馬上拱起,即是要多等一會。如果指尖輕易插入麵糰中,便是過了時間,需要即時烤焗。

 

 

直接法整形手法:擀開翻面,在麵糰朝上這面拍上水,卷起,入烤盤。全部整形完,再在麵包上拍水,二次發酵。

烘烤前再次在麵包上拍水,倒點水到烤盤上,刷上蛋液。入烤箱烘烤。

作為一個連喝花生奶都覺得要噎死的人,一定要吃口感濕潤的麵包、蛋糕,即使是戚風也一定要加多水量。

 

湯種法:整形方法同上,但是湯種法麵糰有點兒粘,擀開翻面後沒法再拍上水,其餘步驟一樣。

分2次試驗,1次入烤盤烘烤,錫箔紙會粘,不能撒太多水到錫箔紙上。

1次入麵包機,麵包機内桶不沾,麵包放一層,拍水,再放一層再拍水,最後倒水到縫隙裏。

室溫放置(平均30攝氏度),不到8小時,烤箱版湯種麵包口感是有嚼勁,Q的。不喜歡。

13小時後試麵包機版,同出爐時無分別,但同直接法的做法並無區別。

哪裡錯了?還是湯種麵包原本就是Q的口感?

 

無意中看到有人說中種法好過湯種法很多,終于開始試驗中種麵包。

愛和自由 奶油吐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aa4bf0102dugo.html

理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fa3110100vkiz.html

詳細教學(帶步驟圖):

http://www./susiechen/new_page_90.htm

理論教學(帶步驟圖):

發酵過久的麵糰如何處理:
http://www./susiechen/new_page_170.htm
發過頭變成老麵的做法:
 
昨天第一次試驗,看 愛和自由 說要發到4-5倍,夏天發了4.5小時。
我室溫28度發了4小時多一點,對體積沒感覺,自認為是4-5倍。表面非常多泡泡,呈蜂窩狀,有明顯的酒味。
撕小塊加入主麵糰,10個的份量,揉15分鐘,入黃油再揉15分鐘,麵糰光滑,出膜效果很好,撕一塊摔一下,延展性超好的,寬40cm的硅膠墊,摔一下就到邊緣了。
整個麵糰超軟,是很柔和的好像小bb,又有點很輕盈的感覺。
鬆弛25分鐘後,後面操作都跟直接法一樣。
操作過程中可以感覺到麵糰真是軟綿綿的。
刷蛋液時,硅膠刷刷過麵包那一刻,明顯感覺到麵包非常的柔軟,前所未有。似乎正常力度刷下蛋液都怕弄傷了它。
出爐後麵包外表不變,一摸,整個柔軟到都怕按出手印,連表皮都是柔軟的。平常出爐後表皮是硬的。
待完全涼後,麵包内内外外一樣柔軟,吃起來口感是綿綿的 嫩 潤。
室溫放置,10.5H,口感一樣。
20H,口感還是一樣。表皮也一樣。
36H還是一樣好吃,水份稍微減少,但變化不大。
 
發現大家只發到表面中間稍有凹陷,第二次 第三次試驗都發到此狀態,沒第一次好撕,保溼效果似乎不如第一次。
 
中種超好出膜,70%中種,500g麵粉,30分鐘就到擴展階段,若效果再好些,可以多揉5分鐘。
 
繼續用大家說的發酵法,發到4、5倍,麵糰表面中間部分稍有凹陷,做出來口感就跟直接法一樣
 
再試冷藏發酵12小時/17小時,又試了幾次放在陽臺發酵4小時/5小時/6小時,室溫6小時
 
測試好多次,口感就跟直接法一樣,反而中種法做試驗麵包容易有酵母味,放在陽臺以及陽臺裏陰涼處麵糰都比較干。
 
週五又試過一次,按照第一次做中種的時間來操作(第一次是13:50揉好,發酵到18:30,用袋子封好盆,放在通風陰涼的房間發酵,室溫大概是28-29度,最高到30度。餘下的材料放進麵包機桶内用木勺稍攪拌到看不到液體,18:30撕中種放入桶内攪拌)這2次放在房間裏發酵,發完麵糰比較軟,表面不會干得很厲害。
 
週五測試,12:30揉好,室溫大概是28度,弄好餘下的材料是18點,撕中種,開始攪拌,攪拌1次結束,就感覺到就是第一次亂做中種麵包時的效果,420g的麵糰,光滑細膩,濕潤但不是很粘手(摔一兩下就會從手上掉下來了)。
 
入黃油再揉麵1次,15分鐘,結束,放硅膠墊上30分鐘(只有偶爾幾次微風,麵糰水份夠,所以沒蓋,半小時也不會干掉)
 
擀掉氣泡,分割,已經可以確定就是第一次麵包的效果了,麵糰非常柔軟,輕盈,很聽話,比直接法的面团更好分割。此時麵糰還是有酒味。
 
鬆弛15分鐘,整形,擀開只要手輕輕一推,翻面就沒有在朝上這面拍上水了,想試下不補水的效果。
 
全部整形完,每個麵包都拍上水,水量多的麵包會更加柔軟,因此紋理會不清晰,所以,要造型好看或者要高水量,只能二選一。
 
二發完,再次拍上水(2顆蛋中午直接打入盆裏做中種了,沒留蛋液,晚上下班後烤的真懶得刷蛋液了。)拍水時就覺得麵包好嫩,手指甲沒注意去踫到差點弄破皮。
 
中種烤完都會長得比較大。
 
出爐時麵包中間部分的表皮不是很硬(直接法出爐時中間上色深的地方都是硬的),涼後還有一點酵母味,試吃就覺得軟,並不特別。
 
覺得中種試得時間久了才有覺得區別,週五21:30出爐,15小時,就不會有酵母味了,口感無變化,整個麵包,表皮底部雖然有顔色,但都是柔軟的,41小時,水份細微流失,表皮底部内部依舊柔軟濕潤。就是我要的效果。
 
繼續試驗。。。。。
 
不過還是用直接法冷藏發酵才能用比較少的酵母(420g麵粉,2g酵母),沒有酵母味,也能少用這個添加劑。
 
第二次試驗成功的中種(發酵圖片見最下面),第一個是擀開翻面後,在朝上這面拍了水,變得粘手就顧不上樣子了,第二個開始就沒拍水了.烤完紋理超級淡,每一個麵糰44-45g,大到
關於中種法&發酵過度麵包的處理

室溫(27-30度)41小時後的麵包....好吧,手機拍的,就沒有一張不模糊的真是的...
 
41H後的樣子,再來撕
 
關於中種法&發酵過度麵包的處理

 
感覺中種法的氣泡好多好多,這次整形時一個麵糰都擀了2次,烤了還是有氣孔,不知道怎麼解決?愛捏氣泡紙&強迫症看到氣泡很難受...
 
關於中種法&發酵過度麵包的處理
 
一層一層一層一層 的剝開我的心in 你會發現 你會訝異
 
好多氣孔 很可惡 不知道能不能看出老化程度
關於中種法&發酵過度麵包的處理

關於中種法&發酵過度麵包的處理
 
中種發酵3小時,室溫26-27度,出爐涼後麵包就是Q的,隔天吃果然是Q潤的,不是我想要的有水份柔嫩的口感,但無酵母味。
同樣,室溫26-27度,發酵3.5小時的,出爐同上,隔天吃也是Q潤的,有輕微酵母味。
兩種麵糰都不算輕盈,比直接法輕盈一丁點而已。烤完個頭比直接法大一丁點,比發4.5小時的中種成品小一點.
 
中種 室溫26-27度 3.5小時正面
關於中種法&發酵過度麵包的處理
 
中種 室溫26-27度 3.5小時背面

關於中種法&發酵過度麵包的處理
第二次成功的中種發酵圖,室溫28度左右,4.5小時
關於中種法&發酵過度麵包的處理

中種2-3小時,口感與直接法無差異,甚至略輸直接法,但無酵母味。
中種3.5小時,口感同上,輕微酵母味,烘烤時個頭比直接法大一丁點。
中種4.5-5小時,口感濕潤,保溼度好,烘烤時個頭大到頂住烤盤了,見最上方的出爐照。但有明顯酵母味。
室溫放置
20小時後,3小時、3.5小時的水份減少,4.5小時的保持良好。
41小時後,3小時的更干更硬了,3.5小時也變干變硬但程度小於3小時的,4.5小時的雖水份有減少但總體口感還是不會太遜色,可以直接吃下不至於會覺得噎死。
2-3.5小時都不覺得好過直接法,4.5-5小時口感讚但有酵母味。
 
綜上,個人試驗後,更喜歡酵母減半冷藏發酵的直接法,出爐冷卻到手心溫度放入食品袋,涼後入冷凍室保存。無酵母味,單純的麵包香。口感保持柔軟濕潤。
 
再試,中種發酵到中間稍有凹陷,主麵糰鹽糖水(比原來的配方多加10克水)放入碗中微波爐中火一分鐘,糖融化一半,再中火兩分鐘,水微沸,倒入麵粉攪拌,差不多涼了就放入麵包桶内,中種撕小塊慢慢加入。這樣麵糰很快成團無顆粒,水份也增多,糖鹽粉融了也比較不會傷麵包桶内壁。
 
攪拌到擴展階段,延續發酵到2倍大。
 
室溫放置,40小時後,麵包口感保持良好,沒有多大的變化。66小時後,麵包水份減少但不是乾巴巴的,變得有嚼勁,不會干到難以下嚥。
 
也沒有酵母味。
 
反復看每位前輩的blog 試驗n次 最終定案:
70%中種 發酵到中間輕微凹陷,加入30%主麵糰攪拌後,繼續發酵到麵糰按下不回彈不凹陷(即平時說的:2倍大)
夏天400克麵粉 1克酵母即可,冷藏發酵,更讚,縮短攪拌時間,1、快捷 2、更不傷機器 3、很難發酵過頭 4、麵糰攪拌時不容易升溫 不容易造成酵母死掉,一股酵母味
要更優,可選擇加入蜂蜜/南瓜/酸奶/淡奶油/增加黃油份量 燙麵中種 卡士達中種 湯種+中種 等方法
蜂蜜我很愛,但是麵包加入蜂蜜味道就變得有點奇怪了
南瓜做出來的顔色很好看,而且會促進發酵
 
26/03/2014
作者:Cc-warm
痞客邦 PIXNET:http://ccwarm20120623./blog/category/19247 名詞《中種法》優缺點大曝光文中最後一段也提到中種發酵完成的判斷:
 

最困難的是什麼?中種發酵的完成度是最難判斷的

如同剛剛說的發酵時間是以麵粉內的酵母含量做決定,

所以判斷發酵是否完成就需要一點經驗及觀念做判斷了。

1.發酵完成的麵糰比剛攪拌完成的麵糰大小約大致4~5倍。(所以發酵設備及器具就很麻煩處理了)

2.完成發酵的麵糰,頂部兩端會與容器平,且中央部分稍微下陷。(專業名詞叫做麵糰下陷,表示麵糰發酵完成)

3.完成發酵的麵糰,麵筋會完全軟化,怎麼判定?用三指拉扯麵糰,容易斷裂就代表麵筋已完全軟化,完成發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