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球抢攻的步法训练

 静幻堂 2015-07-11

用三角形原理保持重心稳定


  有一种通俗的说法形容步法在乒乓球运动中的作用,七分脚,三分手。这种说法虽未必科学,但步法在一个完整的击球动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乒乓球击球技术动作的直观形态,我们看到的就是选手们在不断跑动中完成击球。好的步法能够使选手寻找到最佳击球位置,且运动水平越高,步法对手法的制约越大。


  理论上一次步法移动的完成包括三部分:起动、位移和制动。从战术角度看,步法的移动过程在起动之前还应包括顶动。步法移动是连续过程,第一个移动动作完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移动动作,且不同种类步法的选择和衔接也会影响到整个移动过程。步法质量好坏不仅取决于移动速度的快惺,还取决于这种衔接是否合理,取决于选手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和空间感觉的好坏。


  图1—7中王励勤发球,发完球后左脚迅速调整,几与右脚平行。这个简单的步法移动与上肢一起构成了整个发球后的还原动作。两脚几乎平行的选择符合横板选手正反手相对均衡的特点。图8一14中对手选择摆短,王励勤上单步 (小范围移动常用步法,重心转换较平稳)。



上单步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王励勤先是右脚跟提起,然后再向前迈进,脚跟提塌的作用在于能够把重心稍稍调调,这样不仅可以向前迈出较大的步幅,而且可以利用重心升降获得策略势能,更利于摆短加转。摆短完成后王励勤迅速撤回右脚,步法再再次还原。右脚稍靠后的站位不明其第一抢攻选择仍是用正手。


图15-20中,由于对于把球回搓到了王励勤的反手位,因此,王励勤运用了第二选择反手。这个选择他左脚必然后撤。在后撤过程中,由于前脚掌需要先抬起,业余选手经常会犯身体后仰,重心不稳的毛病。王励勤做法的关键在于:一、上身始终保持前倾;二、支撑脚(右脚)脚跟稍抬起。从三角形稳定原理来看,如果把善、左脚、右脚分别作为身体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支撑脚(右脚)和头部这两点处于一个平面就可以决定第三点左脚的重心不会偏离此平面,从而保证了整个身体三角形的稳定。

图21-24显示了王励勤由第五板反手拉球转换到第七板正手拉球的步法:一个单步还原连接侧身并步。这组干净的步法帮助王励勤找到了最佳的击球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