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指南变迁看糖尿病治疗的进步 | 和新论坛

 渐近故乡时 2015-07-13

6月12~13日,2015年度的糖尿病学术界盛会——第五届和新论坛在成都举办。此次论坛的顺利开展,提供绝好的机会使专家和基层一线医生共同交流,面对面讨论,提高对未来学术展望,共同改变糖尿病。


来源:品牌推广


  6月12~13日,2015年度的糖尿病学术界盛会——第五届和新论坛在成都举办。该论坛是面向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学术论坛,旨在为更多专家、医生搭建学术交流和临床经验分享的平台。大会主席高妍教授在致词中表示:“这是专家和基层一线医生共同交流,面对面讨论,提高对未来学术展望,共同改变糖尿病的绝好机会。”



  据介绍,中国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经过过去30年的持续增长,已成为主要公众健康威胁之一,有鉴于这个现状,和新论坛正在糖尿病防治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地履行着学术发展和社会公益的使命,希望通过经验交流、研究结果分享和医疗实践来预防、治疗或根除糖尿病,以及结合企业所做的一些工作,争取使我国糖尿病的拐点早日到来。


  在论坛现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高妍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石勇铨教授分别了精彩报告并现场回答提问。以下是部分会议内容:


  一、从各国最新指南变迁展望T2DM治疗趋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高妍教授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全球糖尿病患病数3.87亿,患病率8.3%,每12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与此同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迅速增长,并以T2DM为主,而且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血糖控制均不理想。


  不同糖尿病指南面向不同人群。例如,面向全球T2DM患者的“IDF指南 ”、面向美国、欧洲地区T2DM患者的“ADA/EASD”,面向中国T2DM患者的“CDS”。近年来,国外糖尿病治疗指南不断更新。而随着国内人群临床证据越来越充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也在不断更新。


  高教授在演讲中提到,新版指南更加重视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筛查,并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指南中的血糖控制目标也在不断演变,重视“个体化”,强调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在T2DM高血糖的药物治疗方面,可选择治疗高血糖的药物种类不断增加,而且确定了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另外,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进程中实现血糖控制目标的关键部分,中国与国际指南推荐有同存异。国内指南推荐更积极的胰岛素起始和优化治疗,由于预混胰岛素符合中国糖尿病患者人群特点,越来越受重视。而基于未来证据的不断增加,T2DM治疗的指南和联合声明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指南变迁中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石勇铨教授




  中国指南历经的十年变迁,体现了我国糖尿病防治证据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变迁过程中,胰岛素治疗理念不断完善,预混胰岛素越来越受重视。


  石教授指出,2004版指南遵循当时国际指南制订,推荐基础胰岛素为起始治疗选择,但2007版指南开始关注东西方患者的差异性,增加预混胰岛素为起始治疗的选择之一。因为基于中国T2DM患者的特点,预混胰岛素是一个适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2010版指南强调循证医学向临床治疗的转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开始作为起始和强化治疗的选择。2013版指南参考更多研究证据,支持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不同阶段。


  石教授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兼顾降糖疗效和低血糖安全性,对于胰岛素使用经验不丰富的人群容易掌握。同样,经过医生的指导和简单的剂量调整培训,门冬胰岛素30 BID(一日两次)治疗对于胰岛素使用经验不丰富的人群也易于掌握,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安全有效达标。


(了解更多和新论坛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