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市场的资本绞肉机(四)

 迷糊128 2015-07-13

金融市场的资本绞肉机(四)

 

清湖渔夫

 

四、期货市场的资本绞肉机


所谓期货一般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期货交易也就是这种标准化合约的买卖。


期货市场的交易关系与资本循环


期货交易是以未来某一时间和地点成交的标的物为基础的交易关系,这种标的物必然是商品或者商品化的标的物,成为买卖的对象,比如作为实物商品石油、小麦,比如作为商品化标的物的外汇、国债或者被赋值的股票指数期货。它们都通过市场的交易关系产生价格,同样因为不同的交易关系当中形成的价格差异,会引发资本在这个市场的投机活动,从而资本在这个市场开始它们的循环。我们知道,资本本身产生于市场中的投机活动,从而确定资本在市场中运动的样式,亦即货币——商品或者商品化的标的物——收回更多的货币的循环形式,因为资本运动与循环充斥了整个市场过程,从而市场也就成为利益分配与流转的场所;资本依赖于市场而存在,同时通过市场中的交易关系或者借贷关系来达到资本增殖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市场本身又是为了资本循环而存在的,市场同时成为资本进行财富掠夺与聚敛的工具。期货交易是以各种商品期货合约为内容的买卖,整个交易过程与商品实体的转移没有直接的联系;无论买卖多少次,只有最后的持约人才有履行实物交割的义务;而其他的人只需在合约期满之前做相反方向的买卖,了结原有交易,把买卖差价结算完了即可;亦即期货市场充斥着投机活动。或许有人说期货市场具有双程交易机制,既可以先买后卖,又可以先卖后买,但是这种市场的特点只是更便于资本的投机,从而引诱更多的具有赚钱欲望的人们加入到市场当中开始投机,除此之外似乎别无他用。在期货的标准化合约的设计中,其他方面的一切都被规定下来,变动的只是价格,关于这种标准化合约的市场,因为交易关系的形成而发展起来,和所有其他资本循环一样,市场价格的变化,引起在交易关系中形成的资本总额的变化,也就仍然在演绎货币——商品或者商品化的标的物——更多的货币的资本循环形式,预付一定的货币资本,通过一买一卖两个环节的交易,从而企图收回比预付资本总额更多的货币资本。


期货市场同样是为了资本循环而存在的。在这个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价格波动而引起的资本循环是基于未来的交易关系基础的,也就是到期交割日的向现货交易价格的转变,期货交易因为到期而成为现货交易,而在此之前,对于市场中的绝大多数参与者而言,他们与其说在参与交易,不如说他们是为了利用期货价格变动的本身而开始他们的投机活动,和股票市场的投机一样,他们希望获取的是差价利益,因而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怀着发财致富的梦想一往无前,尽管通过市场的实际运行结果他们绝大多数人无法如愿。他们追求的是价格波动产生的差价利益,这一点压倒了问题的所有方面,在期货市场的的资本循环也就和股票交易市场一样,单纯演变为资本再分配的的博弈游戏。


期货市场的差价利益波动因为信用交易或者杠杆交易对参与市场之中的资本而言,资本的再分配过程变得更剧烈更迅速。就市场的交易双方而言,他们是通过保证金这种预付资本形式参与市场交易,其投入的预付资本量相对于成交合约的金额或者整个的资本循环额度而言,只是很小的一个比例;换言之,他们以较少的自有资本开始了比自有资本金额本身大几倍乃至十几倍的资本循环。无论如何他们在这里获得了授信,其自有资本和循环资本额度的差额也就是他们获得授信的部分。他们获得的的授信,因为他们的期货交易与到期交割日的现货交易相关,如果他的期货交易的持仓直到到期交割日,那么这个时间差就是授信期。这个授信可能是双向的,既是买者对卖者的的授信,也是卖者对买者的授信,只有到了到期交割日,这种授信因为交割保证金的全额缴足或者注册仓单的提供而到了借贷关系了结的时候;在此之前因为授信的相互性,他们的授信本身具有冲抵性质,并且相互豁免。和股票交易市场一样,这种形式的资本授信同样是通过期货交易进行的投机活动进行资本替代的,投机性买卖的周期,也就成为长期信用期的一部分或者一个环节,一个个短期期货交易的投机期间组接起来,直到到期交割日才构成长期信用期的全部。


在一般性的资本循环中,信用资本加入广义的产业资本循环,但是因为借贷关系的形成所规定的资本所有权展开的市场特征以及信用杠杆的产生,因为资本循环的马太效应,资本循环的结果首先影响的是自有资本,然后才是参与广义的产业资本资本循环的信用资本;资本循环的结果对利用信用杠杆的自有资本而言,永远是一面双刃剑。在期货市场,这种信用杠杆的双刃剑作用对市场参与者投入的、以保证金形式出现的预付资本的影响比一般的商品现货市场或者证券现货市场更加清晰和剧烈;因为杠杆作用,在期货市场的资本循环过程当中微小的价格波动所导致的利益或者损失对于的预付资本变得显著起来,这就意味着通过期货市场的资本的分配与财富转移比现货市场要快得多,在市场交易双方的一方可能是越来越多的账面浮动盈余,另一方可能就意味着在平仓前频繁的追加保证金通知。在期货市场的资本循环中,所有资本都在试图向着投机赚钱的方向努力,但是通过市场过程造成资本再分配的后续结果是,一方的资本或者保证金损失同样成为另一方利润,中小资本或者市场羊群的持续亏损的另一面就是主导资本的持续获利过程,期货市场同样具有资本的零和博弈特征,资本循环表现为资本之间的相互绞杀过程,期货市场在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上反而因为资本循环本身而存在。


期货市场的题材价格模式


期货市场的市场机制仍然是以大众行为为基础的题材价格模式。不过,某种商品或者商品化标的的期货市场波动,一般而言是同这种商品或者商品化标的的现货市场波动相一致的,因为它们的市场参与者具有共同的行为动因和行为过程。


首先,和现货市场一样,期货市场的垄断资本或者主导资本同样存在,并且两个市场的主导资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资本循环而言,现货市场的主导资本因为对市场的长期控制需要和占据市场渠道以保证自己的资本循环的顺畅,对市场价格的操纵与控制不可避免,期货价格不过是一种延期的价格,在到期交割日那一天必然地会和现货价格接近或者并轨。即使是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主导资本归属于不同的资本所有者,如果到期日交割日的价格和现货价格出现差异,那么这种差异本身仍然会引发投机套利,这种投机套利过程仍然是主导资本操纵过程的一部分,从而使得两个价格出现一致。在实际的市场运行上,随着到期交割日的临近,期货价格一般而言会向现货价格逐步回归或者靠拢,从而使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的资本循环都得以顺利进行;就主导资本对市场交易关系的垄断而言,一旦主导资本对市场交易的产生或者价格形成失去控制,那么主导资本在市场也就不成其为主导资本。


其次,在题材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就题材的释放与传播而言,两个市场人群或者资本持有人,所受到的题材与消息释放是大体一致的,除了市场组织架构本身的规定差异之外,至少是绝大部分题材或者消息是相同的,同样一个消息既会影响现货市场的人群的行为,也会影响期货市场人群的行为,在同样一组消息的持续释放过程中,看涨或者看跌预期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同样生成,两个市场的市场价值的形成过程基本一致。市场价值同样会覆盖与统治市场人群,并且促动他们以主导资本希望的方式的行为动。再次,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资本投机在市场中的活动,这种活动本身是基于市场价格差异而发生的;如果因为个别或者偶然的因素引起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家的价格差异或者基差偏离正常的水平,那么相应地跨期套利或者跨市套利就会发生,这是资本在市场循环的本能,买进时低报价优先,卖出时高报价优先。所谓基差是指某一时刻、同一地点、同一品种的现货价与期货价的差。


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过程与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过程是类似的。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看涨预期和价格上涨之间相互促动和强化,从而价格上涨过程自我强化,而在价格下降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向下的自我强化过程,在价格上涨或者下跌的末期,主导资本与非主导资本的相互博弈和绞杀特征更加显著,在市场下跌的末期出现抛售高潮;在经过市场比较长时期的大幅下跌之后,市场大众的多头持仓的账面亏损有增无已,随着多头持仓者的自行止损平仓、被强制平仓和市场空头的加码追击,市场卖出活动达到高潮;市场大众进行多头平仓能够顺利进行是需要市场交易对手的,意味着主导资本空头也在开始平仓,将账面盈利兑现为现金或者货币资本,同时主导资本在下跌过程的末期利用市场的普遍空头行为空翻多,开始累积主导资本自己的多头持仓。而在上涨的末期则出现胀爆高潮,其情形与抛售高潮相反。在市场大众心理上,伴随抛售高潮出现的是恐慌与绝望,而伴随胀爆高潮出现的是盲目乐观与狂热。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观点的批判


在传统的期货理论中,期货市场的功能之一就是价格发现。所谓价格发现,是指利用市场公开竞价交易等交易制度,形成一个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价格。具体来说就是,市场的价格能够对市场未来走势作出预期反应,同现货市场一起,共同对市场作出预期。


在以往的论述中,笔者曾经论证过价格-供求机制的虚幻性,也就是说这种机制仅存在于某些传统理论工作者的主观想象之中的,在现实市场中缺乏基本的人群行为机制予以支持。而在我们的市场机制中,资本始终市场的主角,市场由主导资本、市场价值和市场大众三个要件构成,从而共同形成一个以人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为基础的市场社会化过程,从而交易关系成为市场中最基本的人与人的关系。市场价格的波动过程是通过题材-价格模式驱动的,从而市场价格因为主导资本的操纵与控制,资本循环而处于长期的持续的往返波动当中。换言之,市场价格的往返波动在市场是一种常态。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价格或者均衡价格并不存在,所以即使有大量的市场参与者或者大量的交易关系发生,期货市场也发现不了什么均衡价格;而且事实也证明,因为大量的人或者资本参与期货市场交易,价格水平从来也没有出现过收敛迹象。


资本在市场“均衡价格或者某个合理价格”状态下是没有生存基础的,因为资本投机获取利润的机制形成来自于价格差异,同时资本为了获取利润通过投机投机又推动价格差异或者价格波动的扩大,所以只有价格大幅波动的市场才是资本投机的天堂。尽管因为主导资本对市场价值的塑造造成了某个阶段在市场活动的人群的观念趋同,这种趋同不是停留在某一个市场价格水平上的,而是体现在一组有差异的交易价格之中的;而且如果市场价值观念同时处于快速变动当中,价格差异往往更大。不仅如此,因为市场价值对市场人群的覆盖与观念控制,在市场过程中代表市场人群的中小资本是与主导资本相对应的,中小资本是作为市场主导资本的交易对手和掠夺对象存在的,参与市场的人群越广泛,说明的是在市场中主导资本的操纵与控制的越成功,资本积累或财富聚敛的来源基础越广阔,也就是主导资本作为市场主导者或者狩猎者获得了越来越足够的市场羊群,同时被主导资本不断塑造的市场价值也就越来越具有普适性,更多的人被这种流行观念或者思维所控制。期货市场同样是在主导资本-市场价值-市场大众这种架构下运行的,期货市场的存在不是为了价格发现,而是为了资本在这个市场循环以获得利益。


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观点的批判


在传统的期货理论中,期货市场的功能之二就是套期保值。所谓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在套期保值的交易中,人们可能特别注意了买卖的对冲性质,因此也会经常性地忽视套期保值隐含的两个必要条件:套期保值者对价格走势方向判断清晰并且他选择的入市时机得当。就套期保值者所处的信息环境而言,他面临的是市场主导资本刻意选择性释放、经过某些加工和具有误导性质的信息,亦即套期保值者知道的只能是主导资本刻意让他们知道的信息!作为一个交易者,他是作为主导资本或者俗语中的期货市场主力的交易对手存在的,市场的价格走势不是服从他的主观意愿,而只能服从主导资本的主观意愿。在这种被动性信息情境中,他有可能是被误导的!因此相应的交易行动也就会经常性地走向他的愿望的反面。依据这种信息而作出的决策能够正确,可能是上帝会一直站在套期保值者这边!


按照期现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统一结算的原则进行全期限匹配的套期保值,如果基差不变,实现的是阶段性锁定价格的结果。如果基差发生变化,甚至发生倒挂市况,套期保值的价格锁定作用将会部分乃至完全丧失。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一个企业或者个人如果在某个市场的交易长期而且频繁,他们实现的最终利益仍然会受到价格长期波动的影响。套期保值者们并没有消除价格波动,只不过改变了价格波动的特征,在他们交易的时间价格序列图上,原始的绵密的价格波动成为一种阶梯状变动。在价格长期波动的条件下,经套期保值后的价格波动,呈现某种阶梯状,这恐怕是套期保值的实际结果。


套期保值的市场交易对套期保值者而言,一般是为了将是将他的商品出售价格或者购买价格锁定在对他有利的某个水平。但是随着价格波动的发展,事情可能会如他所愿,或者也会与他的设想大相径庭。他可能暂时应付了某种形式的市场变局,但是因为交易活动或者交易关系的增加,在此之后仍然会面临另一种形式的变局。因为市场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就套期保值的的决策环境与过程而言,套期保值仍然是交易活动,只不过带有倾向性的附加条件,其实质与投机并无不同。因为从资本循环的意义而言,诚然通过对冲性质的交易,意图将价格锁定在某个水平,但是要锁定的某个交易价格水平,仍然是为了两个市场的资本循环而进行的;套期保值所达到的目的不过是,通过两个市场多次的交易或者两个以上的资本循环,从而将相关资本循环中的获利力图保持在某个水平。套期保值,改变的是投机的方式。


另外,在套期保值的交易中,价格锁定的思想仍然具有主观的“均衡价格”概念的影子。很显然,对于要锁定的价格水平而言,这种价格是套期保值者心中对市场价格应该保持在什么标准与刻度的主观判断,在这里他找到了交易对手,但是他的观念不仅被交易对手本身反对,而且被持续地价格波动所否定。套期保值不过是在市场寻找“均衡价格”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被市场价值所控制的个人在市场的一种行为方式。


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金融实际上也就是信用授受或者资本融通。在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金融方式的形成,证券发行是信用授受或者借贷关系的形成,而证券交易市场,实际上则是将短期信用衔接起来并且长期化,因此由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组成的证券市场,克服了资本信用授受在时间差异和数量上的困难,实际上成为长期资本融通或长期信用的一种形式,并且由于金融本身是资本之间发生的,金融市场也就是资本市场。而且资本的增殖本性仍然在这个市场我行我素,同样开始了资本的自我循环,在这个市场的资本循环因为是资本相互之间发生的,也就必然出现零和博弈的特征。在我们对期货市场的考察中,期货市场因为交易双方相互的信用授受,期货交易同样是以信用授受为基础的交易关系,而且在信用或者资本融通的组织上同样是通过短期的的小额的信用通过市场交易向长期的大额的信用整合,同样克服了信用授受的期限矛盾和数量不一致的困难。期货市场中的资本同样具有零和博弈特征,而且因为杠杆交易,主导资本对中小资本的绞杀过程或者资本积累与集中过程更迅猛更剧烈。


金融市场是为资本融通或者信用授受而存在的,也是为资本循环而存在的。(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