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23]中医基础理论评注:病因

 muxu332 2015-07-14

中医基础理论评注:病因

这里讲的致病因素都是值得外因,即外部的因素而导致人体生病的原因。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决定外因。在通常情况下,人体内自身的阴阳五行的不平衡是导。

外因:致病的主要因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就是体内的阴阳五行运动的平衡。故要想不生病或少生病,就必须要把人体内阴阳五行调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最佳的平衡状态,即治未病。

风邪(P219页):为什么说“风为百病之始,风为百病之长“。风为五行之一的金,是推动五行运动变化的动力,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化生的,实质上就是有五行按一定的比例和排列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物质,这些物质的运动都要以风(气)为动力.

在五行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五行之间的力量的大小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中医学所说的阴阳平衡实质上就是冷与热要适中,达到一个适合五行能正常运动的温度范围。只要是能阻碍五行正常运动的一切因素都可称为“邪”,“邪”也和“淫”一样都是“太过”的意思。因为“邪”也是五行之气或是五行按不同比例组成的组合体,它们的运动也是要靠气推动的,故我们常把“邪”称为“邪气”。

“邪”就是过盛,阴阳五行之气的过盛能破坏阴阳五行的运动平衡。五行之间的资助的量是一定的,如果资助的一方量小,而被资助的一方量大,那么被资助的一方就得不到应有的量,就会产生运动的阻滞,反之也然。在五行之间的相互资助中,我们不能说是母子关系,因为五行之间没有遗传性,也不能说是相侮,不能说一方的力量强大了而欺侮了另一方。应该用我们日常说的一句俗语来形容就在恰当不过了,那就是“有其心而无其力”。

六淫”其实就是五行中的水、火、气的不正常的表现形式。“湿邪”就是水过盛,燥就是无水或水过少,过热过寒都可以引起燥。过热水就会蒸发掉,过寒水就会凝滞不前。单位时间内水流过的量达不到一定的数量或空气中的水密度达不到一定的量,就称为“燥”。

寒与热的本质就是阴阳,阴阳平衡其实就是温度的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是五行正常运动的前提,也是贯穿于五行运动的始终过程的。热是大面积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感觉;火是局部的,是一种可以看见的现象;温是热的一种程度,是热的一种表现形式;署也是热的一种程度,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而且在这个季节多雨,故说署多挟湿。

故六淫就是水、火、气的不足与太过,也就是自然界阴阳五行运动时的轻微颤动,人生病也是体内阴阳五行运动不平衡是的颤动。

七情内伤:七情内伤只是诱发疾病的导火索,七情的过激导致了病情的加重。人体内本身就因为阴阳五行的不平衡而存在着某种疾病,只是还在量变的时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由于七情的过激而导致了质变就会突发疾病,情志过激可引发疾病,疾病又可使情志异常。因为情志是由五脏分主,五脏功能的紊乱就会导致五脏分主的情志异常。

饮食失宜:主要是现代养生的食疗存在很大的问题。

劳逸适度:中医学讲的是阴阳平衡,“劳”为动为阳,“逸”为静为阴。故劳逸也是一样要达到一定的度,也就是动静的平衡即阴阳平衡。

病理产物: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病理产物,它们主要是影响气血的运行而引发一系列的以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

其他病因: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问清楚患者,以明确病因。因为它是导致疾病的导火索。在明确诊断后必须要消除病因,才能使身体快速恢复。如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的忌口就是消除病因的一种,但是消除病因必须要建立在正确的诊断与治疗的基础之上。

发病:在人体适应自然的极限范围之内的一切发病的主要因素是自身正气的不足。这种正气的不足主要是先天的,即在受孕之时所获得的阴阳五行的不平衡所造成。自身阴阳五行的不稳定在与后天自然界的阴阳五行运动发生碰撞时的失衡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在了解自身的不足的基础上在有针对性的消除外因,这样才能使疾病消除得更快。

作者:许春兴

上一节:[连载22]中医基础理论评注:体质  

除非注明,刘甘草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post/86.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