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茵陈常用验方

 杏林脉香 2015-07-14

茵陈常用验方

茵陈,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因尘、猴子毛等。由于其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地上部分,有两个采收期:春季幼苗高 610厘米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即可入药(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等功能。历来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利胆退黄要药。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病症。《本草经疏》载: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本草再新》也载:茵陈“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常用验方如下。

阳黄(湿热黄疸):茵陈、枳实各12克,川大黄、滑石各15克,栀子、黄芩、黄柏、槟榔、甘草各10克。水煎服(即水煎2次取汁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下同)。

阴黄(寒湿黄疸):茵陈30克,附子、白英各15克,干姜、炙草、内金各10克,茅根40克,甲片6克,沉香(冲)4克。水煎服。

新生儿黄疸:茵陈1530克、大枣305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58次。每次5毫升。

肝硬化腹水:茵陈30克,鸡内金15克,杏仁、炒桃仁各10克,炒白术、三棱、莪术各9克,炒麦芽、谷芽各9克,白茅根60克。水煎服。当腹痛、腹胀除去后去茵陈,加生黄芪30克,以健脾行水善后。

原发性高血压:茵陈、丹参、地龙、牡蛎、菊花、生石膏各10,钩藤、夜交藤、生龙骨各12克,天麻、金银花、赤芍各9克,麻黄、甘草各8克, 生地黄7克,黄连6克,水煎服。

胆结石:茵陈、蒲公英各50克,柴胡、鹅不食草、元胡、鸡内金、冬葵子、黄芩、郁金、通草各15克,金钱草30克。水煎服。

胆囊感染:茵陈30克,蒲公英、忍冬藤各12克,川军10克,水煎服。

慢性气管炎:茵陈、沉香、全虫、麻黄、白果、山慈姑、僵蚕、红花、地龙、葶苈子、虫蜕各30克,侧柏叶100克,蛤蚧2对,蚤休30克,共研细粉,每服3克,饭后服。

风疹、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共为细末,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饭后服。

疥疮:茵陈蒿煎煮浓汁,洗之,每日12次。(陈日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