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档案

 嘉和堂 2015-07-14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人
宋代
6.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圆雕。发盘双髻俏作呈黑色,身着长袍,腰束带,手持拂尘塔于肩上,衣下摆向左随风飘动。周身有细小阴刻线雕字纹。背肩部钻有上下两孔,可系绳。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持莲玉童子
宋代
4.7、长4.1、宽1.6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白中泛黄色,有黄褐色斑。童子通体圆雕而成,头部较大,五官比较集中,葱管小鼻、小嘴、耳朵刻画均较明显。童子身穿短衣肥裤,交脚而行,右手牵绣球飘带于前胸,左手持莲,莲茎从肩部顺势而下,盛开的莲花和绣球并列于小孩的右肘与右侧衣角处。上下有穿,当为坠形佩饰。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童子
宋代
4.1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褐色。童子脸庞丰满,笑容可掬,左手持莲,右手搔首,左腿抬起,右腿屈膝。身着无领长衫,背面环绕腰际有宽而深的内凹痕,以示束腰。为传统的莲生贵子题材。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持莲双童
宋代
6.1、宽5.5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白色。圆雕。一童子右手曲臂上举莲梗垂向左侧,另一童子左臂上举手握莲梗,右手持莲置于肩后,神态自然。两童子发式各异,发丝细密刻画整齐。眼睛有上下两条弧线组成眼眶。此器有宋代作品风格。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童子(3件)
宋代
左:高5.7、宽3厘米
中:高7、宽3.5、厚2厘米
右:高7.2、最宽3.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左:玉质青白色,有黄色沁。童子大眼、弯眉、大耳、嘴角上翘,面带微笑,头戴小帽,身穿圆领衫,一手握拳在腰间,一手
握拳上举,交脚,一脚抬起。此童雕琢活泼有力,作练习武功状。
中:玉质青白色,头部有黄色沁。童子大眼,小嘴,面带微笑,头顶分发,身穿开襟小袄,左手捧一瓜棱式盒,右手上举,持
一灵芝状仙草。交脚作行走状。
右:玉质白色,有微沁。童子站立状,侧首,圆头大耳,小鼻,嘴角上翘,额前左右分发。身着开襟小衣,衣上有字花
纹,童子一手抓住衣边,一手上举,手持一物放于脑后。颈后有一象鼻孔。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童叟
宋代
5.6、宽4.1、厚1.6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黄色偏白,温润柔和,有褐色沁。立雕。镂雕长者携子击鼓状,立体逼真。阴线勾饰长眉、细眼、大鼻、月牙嘴、衣褶纹,刀工有力,形态传神,和谐自然。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抚鹿玉童子
宋代
6.8、宽3.7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色。圆雕。童子右手持荷叶置于脑后,左手抚一头小鹿,脚踩莲花,大头,八字眉,耳贴于颊部,上身穿方格字纹开身对襟背心,下身肥筒裤。小鹿昂首,圆眼,口衔莲梗。宋代童子流行穿有花纹的衣服,背心是宋代童子的独特服饰。鹿口衔枝图案也常见于宋代。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持莲童子
宋代
8.3、宽3.9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白色,有黄色点片状沁。圆雕。童子头硕大,头顶梳双发辫,双眼呈橄榄形,直鼻小口,耳贴于颊部。身穿无领对襟衣,手持莲花,准备插入放在地上的瓶中。工艺简约,五官、手指、衣纹多用简单的阴刻线勾出,直线、弧线运用较多,其特征为宋代风格。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翁仲
宋代
4.2、宽1.6、厚1.4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光洁细密,有墨色水银沁和牛毛沁。立雕,头顶冠,五官模糊,长须挂胸,宽衣肥袖,阴线勾饰长线衣褶纹,上下有一穿孔。线条流畅,神态凝重。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仕女
宋代
4.1、宽2.1、厚0.7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圆雕,人物脸面、服饰均用阴刻线雕琢,头饰高发髻,身穿对襟衣衫,衣袖宽大,肩披长飘带。右侧有一孔,可能为一嵌件。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僧人
宋代
4.1、宽2.3、厚0.7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光洁透彻,有褐色沁。扁平体。浅浮阴线雕刻,头戴僧帽,长眉、杏眼、高鼻、小嘴,宽衣多褶,一手扶膝,一手在怀,坐于莲花座上,神态凝重端庄。背面腰部有一对牛鼻孔,座背钻两个孔眼。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胡人
宋代
5.1、宽4.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微有黄沁。圆雕一深目大鼻的胡人,怒目而视,两撇胡须夸张上翘,下巴前凸,双耳带环,长卷发,身穿条纹服,双手搭于胸前,外披有锦纹斗篷,方菱格锦纹内有字纹。器有上下贯通孔,可佩系。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迦楼罗
宋代
4.3、宽4.3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圆雕人首鸟身神,头戴莲花帽,眼嘴为圆穴,左眼内尚留有松石镶嵌,肩生羽翅,镂雕凹底,并对钻二孔。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卧鹿
宋代
10.5、宽3、高5厘米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玉质白色,色泽莹润。鹿采用圆雕技法,通身光素,曲颈回首呈卧状,曲线优美流畅,神态安详自然。颐和园旧藏。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衔芝玉鹿
宋代
3、宽4.5、厚1.8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细腻温润。圆雕卧鹿,体态肥硕,口衔灵芝。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卧鹿
宋代
5.2、高3.3、厚1.8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圆雕,圆眼,头部顶出双角,四肢屈于腹下,呈卧状。鹿背部通腹有一孔。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骆驼
宋代
9、宽6.9、高3.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有黄褐色沁斑。骆驼呈伏卧状,团身曲颈。驼首前伸,埋于驼峰之旁。此玉借驼之形,盘曲似镇,可能作文房镇纸。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卧虎
宋代
6.3、宽3.6、高2.9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灰白色沁。圆雕,体态丰满。圆眼,阴刻粗眉,头部刻画细腻。足部阴刻五爪。尾上翻贴于背,尾部受沁。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子母狮
宋代
5.5、宽4.8、厚2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局部受沁呈红褐色。母狮口衔灵芝,狮尾直立贴于脊部,右抓抚子狮背部。子狮回首状。一穿系孔自母狮头部贯通至器底。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虎
宋代
7.5、宽4.5、高4.5厘米
现藏于常熟博物馆
玉质青色,带黄褐色皮,光泽度较高。圆雕。虎后腿作蹬状,前肢站立,双眼炯炯有神,张嘴咆哮。尤其全身肌肉丰满,矫健勇猛,洋溢出虎虎生气。一身黄褐色虎皮,增添不少美感。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虎
宋代
2.5、宽2、高3.2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白色,细密光洁,有褐色沁,通体有絮状杂质。呈坐跪状,浅浮雕圆耳朝上,眼眶内凹,眼球外突宽鼻,一字嘴,抿口,前肢直立,后肢贴地,身躯健壮,上下有贯穿一孔。雕琢简洁,神态可掬。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熊
宋代
4.5、宽1.5、高2.3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偏青,有灰色和牛毛沁。圆雕,呈跪卧式。熊首前伸朝下,口微张,竖耳小尾,躯体健壮,四肢有力,中部一长方形孔贯穿,阴线勾饰圈眼、耳纹。线条简洁,憨态可爱。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马
宋代
2.7、宽1.1、高2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白色。玉马曲腿盘卧,微颔首。头部略大,双眼以偏刀对弧线雕琢,前后眼角不连;鼻翼和口唇以寥寥数刀表现;双立耳,阴刻项鬃分梳左右。马的神态忠厚温顺,体量较小,乖巧可爱。马身中部有一通天穿孔,用于穿系佩带。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卧羊
宋代
4.3、长8、宽5.9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温润晶莹,有褐色玉皮。圆雕,卧姿。身体卷曲,回首,睁目前视,抿嘴,嘴与一后足相连,双角向两边下垂卷曲,角、背及尾部用玉皮巧做呈深褐色。羊虽通体光素,但身体各部比例协调,抛光柔和。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卧羊 (残件)
宋代
10、长12.4、宽6.1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碧绿色,有白色沁斑。器呈昂首卧伏状。三角形目,竖立,四足卧于腹下,背有一贯通圆孔,腹下钻有穿鼻。颈、背、腿等处刻有密集短阴线纹,腿部弯曲处刻深阴线。羊身后半部残缺,制木座时补齐。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羊
宋代
4.4、宽1.4、高2.6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白色,细密光洁,略有灰沁。羊首前视,橄榄眼,小耳,抿口,长角向后平伸,躯体饱满,四肢弯曲,小尾平贴,呈跪卧状,上下有一穿孔。线条简洁,造型厚实。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狗
宋代
10、宽2.7、高3.9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有褐色沁。玉狗作卧式回首状,尾向下卷于身体一侧,脊柱两侧及四肢、尾部饰短小阴线。雕法简朴,生动写实。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卧狗
宋代
5.2、高2.4、厚1.4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白色,温润半透,有黄色沁、牛毛沁和灰褐色沁。圆雕。犬首高昂远视,竖耳、突眼、抿口,四肢弯曲向前,前肢并拢,长尾弯曲上翘于臀部。呈伏卧状,身贯有穿孔,整体立体感强,形态自然逼真。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辟邪
宋代
4.3、高2.9、宽1.5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白色,温润细密。圆雕,呈卧状。水滴眼,八字眉,圆耳,双角。后翘嘴平阔微张,短髯,如意飞翼,双翼之间有一道深槽。叶形尾贴于臀部。造形精美,抛光讲究。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卧兽
宋代
2.5、宽1.7、高1.3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柔和。圆雕。呈卧状,首前视,双勾圈眼,一字嘴,抿口,独角,半圆长耳,前肢分叉,后肢前卧,腰身肥厚,中部有穿孔,古朴憨态。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卧兽
宋代
6.3、高1.8厘米
现藏于晋祠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褐色沁斑。圆雕,作卧伏状。整体用简单的阴刻线雕琢出圆眼、凸鼻、阔口、齿牙、双耳。腰、肩部丰满圆润。短尾贴在身部,造型生动。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卧兽
宋代
7.5、宽 3、高 4.9 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黄色。独角兽。双耳下垂,阴刻线示须、鬃。背部琢出大连弧脊柱,尾分三缕贴于臀部,爪大而尖利。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卧兽
宋代
7.6、宽 3.8、高3.4 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黄色,有赭色沁斑。兽作俯伏回首状,管钻圆眼,背部有隐凸脊珠相连。尾上翘,用密集的阴线刻出鬃毛。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鹅
宋代
2.9、高4.1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圆雕。鹅仰颈向上,腹下隐双足,双翅翘起。羽翅及尾部用阴刻线琢羽毛,线条细密整齐,羽端呈锯齿状,尾尖上翘。鹅体内纵穿一圆孔,以供穿系。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卧兽
宋代
3.6、宽6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青色。卧式,仰首。角细长弯曲,勾云形耳,桃形眼,方鼻阔口,脊骨突露,身及四肢阴线刻勾云纹,纽丝形尾绕过左后腿向上卷曲。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鹅
宋代
6.3、高3.4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半透明,有黄色沁。鹅首回顾,重圈眼,尖喙,长颈贴于鹅身,双腿弯曲呈卧状。密集短阴直线勾饰羽毛纹,线条流畅,造型别致。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鹅
宋代
3.3、宽3.1、厚0.4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白色,有褐色沁。圆雕。鹅身作卧状,镂孔洞作穿。鹅首前视,短颈,圆眼,高额,尖喙,双翅紧收,丰臀,双爪弯曲。阴线勾饰翅纹,排列整齐有序,形态自然可亲。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鸳鸯
宋代
4.5、高2.6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土沁。鸳鸯管钻小圆眼,羽翼以简洁阴刻线表示,背部有一穿孔,用于挂坠。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动物形玉佩(4件)
宋代
左上:高3.85、宽2.7厘米 右上:长5.1、宽5、高0.9厘米 左下:长3、高2厘米 右下:高4.8、宽3.55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左上:玉质青色,局部受沁呈褐色。熊作蹲坐状,缩头竖耳,前爪置于腿上,以细小阴刻线刻出眼、鼻。头顶至足底有一贯穿孔。右上:玉质受沁呈褐红色。玉雀造型扁平,双翼内收,雀嘴有一穿孔。制作简洁。左下:玉质受土沁呈黄褐色。鸡呈卧式,头俯视。阴刻线饰翅及尾部,刻工简洁。鸡背至腹有一穿孔,用以坠挂。右下:玉质白色,受沁呈黑褐色。鹰圆眼,尖嘴,爪收于腹下,羽翅以阴刻线刻划,作憩息状。嘴有一穿孔,用于坠挂。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4) 

玉鳜鱼
宋代
7.7、宽3.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有黄色沁。鳜鱼形,双圈眼,厚唇上翘。背鳍短而长,身上麟纹以网格纹阴线为饰,扇尾后摆。背鳍上有一圆穿孔,可系挂。鱼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吉祥物,如鱼水之情鱼跃龙连年有余等,此玉以鳜鱼为形,寓意富贵有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