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黄的妙用

 真心人8 2015-07-14


天医堂

是隶属于国医战队旗下专属于中医人的微信,是中医纯学术人才交流平台!这里分享最专业的中医知识欢迎点击关注!


中医之路,万里云天万里路,只有坚定信念,不畏艰辛,总有一天能看到晴空万里,同样,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名医的摇篮当中看到中医的万里晴空

——邓铁涛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另一个自己 何炅 - 栀子花开 电影原声带 另一个自己 何炅 - 栀子花开 电影原声带 QQ音乐

大黄味苦性寒,有泄血分实热,下肠胃积滞,推陈致新的功能。故临床上常用它通便泻热,消痈散肿,清热燥湿,活血通经。但最常用于泻下。


1
急性热性病人,如五六天或七八天不大便,证见高热不退,下午热重,阵阵汗出,晚间神昏谵语,循衣摸床,腹部胀满且痞硬拒按,舌苔黄厚或黄褐焦黑,脉象重按有力,此为化热之邪积结于肠胃之证。这时可急用生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攻下泻火。患者泻下一二次稀便,常可热退症除。


2
胃热炽盛的人,口舌生疮,口渴咽燥,齿龈肿痛,大便秘结,或衄血、吐血者,可取大黄3-6克,用开水浸泡20-30分钟,取汁饮服,每日一次,连用二三日,可通便泻火而使病愈。凡大便干秘,数日不行的实证,需用通便者,都可用此法。


3
热痢初起,由于肠胃湿热积滞而里急后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黄配黄连、木香、槟郎等,泻除肠胃积滞,其痢可止。此即“通因通用”之法。


4
大黄还有散肿消痈的作用。凡痈肿热痛不消,可用大黄泻毒热、推荡壅滞而使痈消肿散。这时常与赤芍、当归尾、金银花、连翘、牡丹皮等配合应用。例如:大黄配白芷为丸内服,克治头背部的痈毒;配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赤芍等,可治肠痈(阑尾炎)。近些年来,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急性阑尾炎,已收到良好效果。


5
大黄还可用以清热除湿。例如治疗黄疸(阳黄)时,除用茵陈、栀子、车前子、黄柏等药外,再适当配入大黄,则可加速清热除湿和退黄疸的效果;再如用大黄粉外撒,可治疗黄水疮、湿疹等。


6
女子由于内有瘀血而导致月经闭止不来,肌肤干燥失荣,瘦弱少食,小腹满,目珠青黯,盗汗等症(俗称干血痨),可用大黄蛰虫丸治疗,每服1丸,每日2次(大黄蛰虫丸是前人的经验方,世上有成药出售,以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赤芍、生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金龟子的幼虫)、蛰虫(即地鳖)等组成)。大黄能入血分,其性沉降下行,故妇女因血瘀而月经闭止不行者,可在调经药中加入大黄以活血通经。


另外,大黄配甘草还有止吐的作用。我曾用生大黄配生甘草(大黄甘草汤),结合生赭石、旋复花、半夏、党参、槟榔等治疗神经性呕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仅供参考。


黑白丑(即牵牛花)泻下,有小毒,主要是攻逐腹部积水;大黄泻下,主要是推荡肠胃积滞、热结。

巴豆、大黄均为峻泻药,但巴豆性热,大黄性寒。


大黄生用则泻下的力量猛烈(所以攻下的方剂中,常用生大黄,且往往注明“后下”);酒炒(或酒浸、酒洗)则能达身体上部而驱热下行,酒洗并能助其泻力(目赤、牙痛、口疮、胸中焚热者适用);蒸熟则泻力和缓,适用于老年人及体弱者;炒炭可用于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


大黄合芒硝同用,可使泻下之力增强而且快速;配黄芩、栀子泻肺火;配黄连泻心火;配龙胆草泻肝火;配生石膏泻胃火。


用量一般为1.5-9克,个别病例有时可用12-15克。

元气不足,胃虚血弱,病在气分及阴虚便燥者,均不宜用。


遇有怵(chu,音触,恐惧之意)服汤药、每喝汤药即吐者,把汤药煎好后,可先用大黄1克,甘草1克,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后约过15-20分钟如不吐,则赶紧服汤药,即可不吐。已试多人,有效,附此参考。(此法是我常用的方法,不必怀疑。)


回复:001-135(小于100时记得前面加上0,如009,099等),看往期的精彩好文——那些你曾经错过的天医堂。

【编辑:贠茜。来源:《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第三版)》,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天医堂推荐发表,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天医堂

志在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