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融入国际教育体系 力求比肩伊顿 从开始创办汇佳教育机构之初,王志泽就将汇佳定位于融入国际教育体系,从北京起步到新加坡办学再到美国交流,汇佳输出了一批批怀着爱心去传播中国文化的学子,在他眼里这些年轻的学子仅仅是汇佳崭露头角的小荷,与他心目中“比肩伊顿”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他觉得现在的人们对国际教育这个事也有很大的误区,汇佳现在强调的是双语双文化,双语里面的第一语言,双文化里面的第一文化一定是你的母语母文化。 王志泽坦言他的汇佳学校一直在基于一种国际标准的双语双文化的课程体系的研究和研究,做了十几年。王志泽认为人不能老说我们自己是办的国际学校,是国际水准的学校,我们只能把我们学校拿到国外去办学,办一个中国国际学校。 “就跟咱们在北京似的,有美国国际学校,加拿大国际学校,英国国际学校”,王志泽说道,“我们在新加坡办了第一所中国国际学校,新加坡政府要求我们过去的,同样拿着我们的国际标准,就是IB的这套标准,强调的双语双文化。” 汇佳学校里中国学生的比例一直在正增长,比例越来越大,现在都快接近50%了,有的年级已经接近50%了。这个是人数上的一个变化,但是说明现在全世界对于中文和中国文化外国人都在关注,但是王志泽认为,你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小孩子这种训练你从小不强化他对于母语和母体文化的训练,问题很大。 王志泽认为现在人们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存在很多偏差,大家往往认为用英文教学就叫国际教育了,或者简单地把国外的某种课程拿进来就叫国际教育了。实际上并不是。可是很多事需要人来做,王志泽觉得中国的民办教育应该承担起这个。 在标准体系中寻求机会 教育需要差异性 在王志泽看来,民办教育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去追求差异化,追求人家对教育消费的这种选择,因为人是有差异的,既然有差异,我们就得满足差异。私立学校就应该去满足差异,所以才有男校,有女校,有法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法语学校,,有以西班牙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校,有以科技作为特长的学校,有以体育作为特长的学校,这就是对差异性的满足。 中国的民办学校如果最大限度地打出差异化,尊重人的实际规律,王志泽认为这时的民办教育就有生存空间了。中国的公立学校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的基本教育需要,强大的社会矛盾也就没有了。王志泽表示要先形成这个教育格局,然后家长才能更多地了解教育,才能不会天天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各种悲剧。 回到汇佳这个层面,王志泽表示实际上汇佳已经做了21年了,21年中汇佳之所以在北京这个地方还能存活了,王志泽觉得首先是他们自己把自己的定位定对了。就是我们是民办学校,必须要尊重教育的差异性,给受教育者,就是教育的消费者有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因为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对这种教育原理,对这种差异越来越了解。家长知道我孩子就应该这样,我不能拿孩子去冒险,因为任何一个孩子送到一个学校里面至少有50%的风险可能被淘汰。 就是从最浅显的道理来说,家长不应该让孩子在这么小的时候就被淘汰了。冒着50%的淘汰风险,这是不应该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懂得教育应该尊重差异性,幼儿园、小学怎么能看出,不好判断,家长就应该让他在每个他自己的轨迹上能够去进步。 ![]() 汇佳连续十几年组织学生赴美学习交流 王志泽为归国学子颁发证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