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一:“不孕不育证(女人篇)”

 雪斌158 2015-07-15

转贴——转自《经方医学论坛》六经辨证治疗不孕症 娄绍昆
按: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期间同时举办的“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的“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此文曾经以《据腹证用经方治疗不孕症举隅》的题目在其大会上宣读并收入大会论文集公开出版。


摘要:《伤寒论》是疾病总论,其主要精神,是在研究患病机体一般的反应规律。并在其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每一种疾病除了它自己特有的规律外,同时还存在着所有疾病都具有的共同的一般的规律。不孕症也不例外。笔者以7个典型病案为例,介绍了通过六经方药辨证,并配合针灸等方法来治疗不孕症的经过和体会。笔者认为,方证、药证是仲景诊疗系统的逻辑起点,六经辨证是其分析方法,而《易经》太极阴阳论是其哲学背景。

一、 太阳病(月经先期伴不孕症)
张某,26岁,初诊于1985年10月7日。婚后3年未孕,月经初潮16岁,一直先期,量多期长,色淡质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黄体不健。检查: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肤色苍白,多年来时觉恶风自汗,微微发热,但体温正常,脉浮濡而略数,舌淡红苔薄白腻,腹诊无特殊。治疗:按太阳病中风证论治,投以桂枝汤3剂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温摄经血。桂枝、生白芍、炙甘草各10g,大枣5枚,生姜5片;针刺风池2,风门2。针药后恶风稍减,自汗略敛,发热转微,脉浮濡不数。上方加当归10g,川芎6g,继服7剂。当月经适期来潮,量中,色暗红,偶有恶风自汗。桂枝汤加味,桂、芍量减半守方半月,诸症悉除,停药观察,来月经停有妊,后足月产1女婴。
按:所有疾病除了它各己特殊规律外,同时还存在着疾病的共同的普遍规律。不孕症也不例外。《伤寒论》援从诊治外感热病入手,研求患病机体的普遍反应规律,并在其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即“诸病不离六经”,“伤寒之理万病皆通”。仲景自信《伤寒杂病论》中所揭示的诊治疾病的普遍规律,“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医家“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金元以后,经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掏洗,医家逐渐认

识到 “《伤寒论》是疾病总论”。什么是疾病总论呢?,疾病总论就是诊治疾病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值得指出的是,以“天人合一”、“整体和谐”为特点的中医学更加重视研究疾病的普遍规律。《内经》所谓的“通合道理”,其实质就是要求医生把医道(诊治疾病的普遍规律)与医理(诊治疾病特殊的规律)融会贯通。而医道和医理相比,“唯道是大”(老子),“道尽万物之理”(韩非),即医道处于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正因为《伤寒论》是以《易经》太极阴阳论为哲学背景的医道,所以历代医家奉仲景为医圣,视《伤寒杂病论》为“玉函”、“金匮”。
此案患者,用伤寒六经辨证来分析,属持续多年的太阳中风证,她虽有“恶风自汗,微微发热”等自觉症状,但由于体温正常,就没有引起医家应有的重视。此案治疗时由于严格掌握太阳中风的基本脉证,并且重视患者的体质药证。(形体消瘦,肤色苍白,恶风自汗等属于“桂枝体质”)。然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选择了桂枝汤。由于方证契合,针药并用,多年月经先期之病,短期之内一举纠正,随后就出现李梃所论述的“妇人月水循环,纤疴不作而有子”的可喜疗效。

二、 少阳病(经期下利兼不孕症)
李某,32岁,初诊于1985年5月7日。继发性不孕5年,1980年9月流产后,月经后发,量中色淡质稀,1周净。基础体温测定双相,呈阶梯性上升,月经周期60天,卵泡期长达44-45天,黄体期仅8-9天。每次行经期,漉漉肠鸣,水样腹泻,经净后逐渐复常,平时胃胀痞满,嘈杂嗳气,便溏不成形,眠欠安而心烦,时发口疮,脉弦,舌淡红,苔薄黄腻。腹诊:心下痞满而硬,背部至阳穴处强压痛,按之而舒。证属胃寒肠热,虚实夹杂的少阳痞证。遂投甘草泻心汤:炙甘草、半夏各10g,黄芩、干姜各5g,黄连3g,大枣5枚,党参10g,15剂。并嘱其自我按压至阳穴,每日12次,每次半分钟。二诊时,心下痞硬减轻,经期腹泻次数大为减少,至阳穴压痛稍稍见减,便偏软,酌减分量,守原法治疗。末次月经在1985年7月2日来潮,经期仍投原方,月经净后停药观察。9月底,妇检已妊,来年5月,生1女孩,全家欢喜不尽。

按:六经辨证是以阴阳论为指导的“治人为本”的医学体系。阴阳,它所揭示的是机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的整体状态的变化,而不是疾病的病因、病位;是疾病的动因,而不是疾病的本原。
如此例患者,前医者的不足之处,就是在仅仅注重于一脏一腑的局部异常 只在冲、任、肝、肾上寻原因,而忘记了在六经上求根本。
此案是少阳病变证。腹证“心下痞硬”是泻心汤类汤证的主要指标。但临床要确定为甘草泻心汤证时,必须考虑到伴随症状---“眠欠安而心烦”。可见“腹诊”与“四诊合参”并不矛盾。

三、 太阳、阳明合病(原发性痛经并不孕症)
王某,30岁,初诊于1982年7月21日。患者15岁初潮,每于经期左胁下至少腹针刺样疼痛,疼痛向左腰腿部放射,经期尚准,经量稍少,色黯紫有块,行经不畅。延至婚后,诸证有加,婚后7年未孕。西医诊为原发性痛经并不孕症,中医曾投少腹逐瘀汤等祛瘀未效。诊见型体虽丰腴,但面色黯而少华,便秘,脉弦涩,舌淡紫有齿痕,苔白厚水滑。腹诊:腹部充实,两侧腹直肌挛急;左少腹急结,按之疼痛;左胁苦满。证属寒凝血瘀实证。方投桃仁承气汤合大黄附子汤:桃仁10g,桂枝15g,大黄、甘草各6g,元明粉10g(冲),附片10g,细辛5g(后入)。7剂,并嘱其用清艾条自灸左少腹急结压痛处,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灸、药后,大便通畅,每日一行,左少腹急结消失,重按之仍有感痛,两侧腹肌也稍有挛急现象,乃转方桂枝茯苓丸料,连服35剂,每日按时坚持自灸,诸症悉除,经来痛消。停药观察,到1982年10月,停经,诊为早孕。此后胎孕正常,足月顺产。

按:患者瘀血阻滞征候明显,但泛投一般祛瘀剂却未果。虽然其中原因颇多,然而忽视腹证的特殊性可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患者经期中出现自左胁下至少腹疼痛向腰腿放射的现象,是《金匮》所谓“胁下偏痛”而牵引他处疼痛的大黄附子汤的特殊腹证,“少腹急结,按之痛甚”是《伤寒论》中的桃仁承气汤证。据日本汉方家桑木崇秀经验,凡“下腹部(主要为左侧)有压痛与触及肿块时”是桂枝茯苓丸的腹证。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矢数道明、桑大崇秀、寺师睦崇对此均有论述。笔者据腹证活用经方并结合艾炙而终能生效。可见日本汉方证吉益东洞所教诲的:“腹证不详,不可处方。”的确为得道之言。

四、阳明病(经前紧张症伴不孕症)
刘某,27岁,初诊于1983年9月15日。患者消瘦,婚后四年未孕,月经量中,色暗红,无血块,每于经前10天左右出现烦躁、头疼、头晕、乳房胀痛 、腹泻、下肢浮肿等症,每值月经来潮后自行减弱。来诊时,适值经前诸症蜂起,且伴有口干、微咳、尿黄不利等象,脉弦细数,舌红苔薄黄。腹诊:全少腹胀满、脐下动悸。证属水热阻胞,阴津不足。投以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各15g,阿胶(烊)10g、滑石粉(包)12g。7剂。并嘱其用清艾条自炙气海、关元穴,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经此炙、药兼施后,诸症递减。嗣后,嘱其每月经前10天,服猪苓汤7剂并自炙关元、中极二穴。经此治疗3月,诸证基本消失,逐停治观察。到1984年5月娠妊试验为阳性,翌年1月分娩,产1男婴。
按:经前紧张症,其病因虽多,而其病理基础却有相同之处,即经前数天雌激素浓度达到高峰,出现水钠排出迟滞而发生电解质平衡失调,细胞外液增加而出现水肿。因此刺激乳腺增生而胀痛。这种水肿不仅表现于体表,也存在于内脏,包括脑组织,因而出现头痛烦躁,。
用六经辨证的角度来看,此案是阳明病水热相结的猪苓汤证。阳明为燥金,《易经》曰:“火就燥”,而《说卦》则云:“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离火近的地方干燥,那必然离火远的地方就会形成水湿。由此可见,阳明的燥热是造成津液不足与水湿蕴积的主要原因。少腹胀满、脐下动悸是水饮停聚之腹证。水气不行,故小便不利;水饮偏渗大肠则下利;水气犯胃则呕;射肺则咳;清阳不升则头痛而眩;饮邪久郁、气机不利则络脉痹阻,故经前乳房肿痛;阴亏火旺、灼津为痰,故形体消瘦、失眠、烦躁、舌红脉数。参合腹、脉、舌症及诸临床主要表现而选投猪苓汤滋阴利水而取效。

五、 少阳太阴同病(月经后期兼不孕)
娄某,27岁,初诊于1984年5月10日。婚后4年未孕,自诉月经衍期,40—50日1行,量少不畅,经前1周乳房胀痛,西医妇科诊为卵巢囊肿并不孕症。现症见:神色忧郁、心悸而烦,口干苦而不欲饮,喜叹息,肩背拘急凝重、纳呆,大便溏薄、小便短黄,脉弦长,舌淡红苔白腻而厚。腹诊:胸胁苦满,脐上动悸,脐周及左少腹广泛性压痛。经络压诊:腰俞穴处有显著压痛。证属肝郁饮停、瘀阻冲任。先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合方:柴胡、黄芩、当归、赤芍、川芎、白术、泽泻各10g,桂枝12g,干姜5g,生牡蛎30g,天花粉12g,茯苓15g。同时在其腰俞压痛点上给予刺血后拔罐,并以言语疏导,使其消除心理负担,加强治疗信心。经如此连续服药30多天和刺血拔罐3次后,诸诊渐减,经前乳胀亦缓。原方再服2月,终于1984年9月受孕,来年得1男婴。
按:此案根据患者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脉弦等诊断为少阳病柴胡证,又根据纳呆、便溏、小便频短而涩、右下肢略有浮肿、舌淡白有齿痕、苔白而腻、脉弦紧而滑等脉症诊为太阴寒湿为胜,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疏解少阳并温散太阴。由于月经衍期而量少的原因常常是因为血虚,患者也存在着当归芍药散的腹症故投与当归芍药散养血活血利水,因为血虚会导致水湿相对地盛,所以投与当归芍药散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合方。这样不仅疏经活血,急则治标,同时养血行水,既为治本。当归芍药散的腹证,《金匮》中仅提到“腹中绞痛”,语焉不详。日本汉方家稻叶克、和久田寅经长期研究得知其具体的腹证是“脐旁、脐上脐下、四周拘挛,按之痛而彻背。”(《腹证奇览》)刺血通络亦是治疗中重要的一环。本案就是综合利用内外合治而取效。

六、少阴病(带下病兼不孕症)
孙某,27岁,初诊于1985年3月7日。婚后5年未孕,白带清稀量多,西医诊为宫颈炎、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所致之不孕症。其基础体温单相。现症:神疲,下睑暗黑,全身肌肉不时跳动。心悸气短,大便溏软不成形,下肢沉重,经前略有凹陷性水肿,月经经期稍延后,月经量少色淡而稀,脉濡细,舌淡形大有齿痕,苔白厚。腹诊:全腹膨满,按之软弱缺乏弹力,脐上腹部主动脉的悸动应手。证属少阴阳虚水泛。投大剂真武汤:附片30g(先煎半小时),白芍12g ,茯苓30 g,白术15 g,生姜5片 。10剂,并嘱其每日用清艾条自灸脐上动悸处(水分穴)15分钟。灸、药后,白带减少,其他诸症亦减轻。再以原方投服50剂,至6月初,测基础体温,出现排卵体温,7月底,已知妊娠。因左少腹有轻微压痛,时有下肢浮肿,又给予当归芍药散,间断性服药两个月。1986年3月果然临盆,产1男婴。
按 :患者一派少阴真火虚衰、肾阳不振、水气四泛之证,故白带清稀而多,肢冷肌悸、心悸便溏。据“月经周期前半月为阴,后半月为阳”(赵松泉语)的理论,可把基础体温低水平单向诊为阳气不振的潜症。据脉症投真武汤,重用附、术,并加自灸水分穴,得致天明日丽阴霾尽化而大奏功。笔者认为腹证不仅是选方的依据,其所在部位亦是针灸治疗的重要位置。
日本汉方家矢数道名在《汉方处方解证》中说:“汉方医学的特点就是'随证治疗’因而可称之为'证候学’或'方证相对医学’甚至可称之为'处方学’,证候的诊断直接与处方相联系,'诊断即治疗’,故'证’即是'方’。”在治疗此案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患者的主要脉症与《伤寒论》中的少阴病的“心下悸,头眩,身目瞬动”,及“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真武汤主之”环环相扣,条文基本反映出一方证辨证的证候学、病态学、药物学与治疗学的关系。故依证投方,而获功效。

七、厥阴病(闭经、不孕症)
章某,32岁,1984年2月10日初诊。已婚5年未孕,初潮18岁,月经一直衍期,3-4月一行,近8个月一直闭经,基温单向,西医诊为继发性闭经(原因待查)。面色淡青不华,少腹冷痛,形寒肢冷,唇周干燥,手足心皲裂而寒冷、大便溏细,白带量多而清稀,脉沉紧,舌质淡暗苔白厚而腻。腹诊:下腹部胀满,按之松软如棉,无肿块。经络按诊:腰俞穴处有压痛。证属厥阴病,肝经气血凝阻,阳气失宣。予以温经汤:当归、半夏、麦冬各10g,党参15g,阿胶10g(烊),丹皮、川芎、桂枝各6g,甘草2g,吴萸1.5g,干姜3g。并每隔1周,在腰俞穴压痛处刺血拔罐1次。经如此治疗50天后,基温双相,出现排卵征象,后再续服原方加定期刺血,终于1984年6月妊娠,后顺产1男婴。
按 :厥阴病的病机特点是阴阳顺逆、阴阳消长、阴阳错杂,其中还涉及肝气的疏泄以及相应的血证。厥阴病中的常用方剂当归四逆汤和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皆以当归命名汤方,则厥阴多病血证的特点卓然可见。温经汤由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的加减化裁而成。载《金匮?妇人杂病门》,主治“小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干口燥”,“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月水……至期不来”,是仲景用以“养血温经”的良方。腹诊以少腹冷痛,胀满,按之无力及无肿块为目标。此案方证相符,故经汛自调而有孕。闭经一病,查腰骶部常有敏感压痛点,特别是腰俞、腰阳关、十七椎下(日人称之为上仙穴)等处穴位更是明显多见,如能在这些穴点加予刺血拔罐,则获效宏。
月经与“肝藏血”与“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一藏一疏,一出一入均由厥阴主事。如虚寒内生,冰伏血海,常见宫寒不孕,带清稀冷,所以金代医家刘完素倡导“天癸既行,皆从厥
相关疾病:
呵呵,岭南妇科流派在全国也是比较有名的,该流派已故名医罗元恺教授十分推崇张景岳的温补学说,主张从脾肾论治不孕证和自然流产等。然而用药并非蛮补,喜欢用路路通、鸡血藤等使气血得以补充的同时能够流通。这个是罗老传人、妇科名医张玉珍教授的讲稿,介绍罗老调经、助孕、安胎的经验,可供参考。上传仅供学习,请勿用于其它目的

 张玉珍(罗元恺教授调经、助孕、安胎的学术思想).ppt(2320.5k) 在线查看
阴论之http://d.dxy.cn/detail/1787375

治疗妇女不孕,重在调经。
月经不调者,以气血双亏,气滞血瘀,寒凝血滞(月经延迟、经量减少、伴有血块)为多见!
治疗多以活血化瘀,温补肾元,补益气血为主。
我曾治疗几例不孕症患者,
多以经典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效果不错参与一下

对于不孕症,中医教材的说法大致有两类,一为肝郁,一为肾虚。临床验证确实有不少效果。

可以类比一下,种子不发芽,除了种子本身的问题(肾虚不排卵,精子活性低,不能有效形成受精卵,当然还有一些慢性炎症引起的输卵管阻塞)还有环境的因素(受精卵不能在子宫着床,异位妊娠等)比如土壤(子宫壁薄弱,习惯性流产)

从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来看,有这几类的,1、肾虚(肾阳虚、肾精虚) 2、肝郁(寒湿、湿热、情志、气滞、血瘀) 3、肾虚肝郁并见 4、脾肾两虚

可以看到肾虚几乎占不孕症的大壁江山,理论上就不复诉了,上面也谈到很多。谈谈自己在临床上怎么处理肾虚的。
1、单纯性肾虚并不复杂,只要依据辩证,属于肾阳虚、肾精虚、肾气虚、肾阴虚,就可以对证治疗。但临床并不多见,对于不孕症的用药,尽量使用无毒的中药,所以临床即便肾阳虚,我也不用附子,一般用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鹿角胶等等。
2、肾虚与肝郁并见的,肝郁表现为寒湿的阻滞的,临床通过检查往往有输卵管阻塞的。这类患者康复的机率还是比较高的。主要是如何去除寒湿,打通肝经再略加补肾的药物就可以了。理论上疏肝理气,淡渗利湿,舒经通络的都可以用,个人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有穿山甲(必用)、香附、青皮、米仁、茯苓、王不留行子、皂角刺、黄芪(扶正利湿,另外,理气疏肝配伍黄芪也能提高疗效,行气者必耗气,佐黄芪一不至于耗散太过,二可以运载气机顺畅)。
对于气滞理气药适当加重,血瘀者加活血药比如元胡、三菱、莪术、桃仁等具体处方剂量还得临床慢慢琢磨。
还有一种肝郁,是伤于情志的,除了药物以外,最好配合心理治疗,再加上运动(放松情绪)我们知道抓沙子时,越是用劲,沙子就流的越快,在临床上不孕症的心理也是值得注意的,往往都很心急。做为医生应该劝导他们放松情绪,特别严重的可以配合心理治疗。
对于湿热,男科相对多一些,女科也是属于肝郁范畴,临床西医也是属于慢性炎症引起的输卵管阻塞。但在用药方面,龙胆草、黄芩等清肝经湿热的药物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以前也讨论过。参考doctor_chenwj兄的论述http://zhongyi.dxy.cn/bbs/topic/4076528

3、脾肾两虚,西医认为子宫壁薄弱导致受精卵不能着床,特别是多次流产后引起的不孕,和脾的关系也非常大,脾属土主肉,孕承万物,我们知道如果种子没有土壤,就不能发芽,长成大树,同样脾虚一样不能孕育受精卵。除了适度运动,也可以用一些健脾的中药,比如淮山、党参、甘草、白术、莲子、等等
相关疾病:
一、西医辩性质①卵巢性不孕②子宫性不孕③输卵管性不孕④免疫性不孕
宜辨明情况,不可盲人摸瞎马

二、中医讲平衡 “肾气”“天癸”“冲任督带”“气血”以平为期,
总以“补肾调肝以充八脉、 健脾益气以滋气血、疏肝解郁以畅气机”为主
《临证指南医案》“八脉隶乎肝肾”“肝肾内损,延及冲任奇经”调补肝肾即可调理冲任。

三、尤当辩“经、带”
中医“助孕”,调经为先,《女科要旨》“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中”
白带与不孕亦相关,①虽然没有“无白带,不孕”的说法,但本人接诊的许多患者确无白带。
②炎症性白带与不孕的密切关系

一些先天性的问题或可调治,但更有一些是非人力之所能为的
我分享一句《黄帝内经》话:“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所有不孕证都可以从这句最根本的话出发。

这句话就解释了女性要想怀孕的三个基本条件:

1.有正常的月经
2.任脉通
3.冲脉盛

如果以这个为思路是否可以治疗不孕症呢?

1.大多数不孕症的女性,月经都是不正常的。月经象征着一个女性从黄毛丫头的蜕变。月经不准时或者过多过少,疼痛都是会影响女性怀孕的。“天癸”类似于西医讲的雌激素,如果没有一个女性不分泌雌激素,那就会紊乱,自然也就不生育了。

2.妊娠的“妊”字,是一个形声字。一个“女”,一个“壬”。也就是要想有妊娠,必须是一个任脉畅通的女性。为什么任脉这么重要呢?因为“任,主胞胎”。任脉掌管着生命最起始处“胞胎”。

3.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此时就不能孕育了。

没有临床经验,知识从《黄帝内经》里面得到的一点点启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转自《经方医学论坛》黄煌(转帖)荆芥连翘汤调体能助孕

她是和妈妈一起来的,一定要让我摸摸脉。其实,月经50多天没来,两次试纸测试已经是阳性,基础体温在37度以上。但她还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怀孕了。当我肯定地告诉她是怀孕时,她哭了,那是激动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

她结婚两年,一直没有怀孕。体检发现有比较严重的阴道炎宫颈糜烂。她也努力治疗了,症状减轻了,但怀孕一直没有成功。她焦虑,她失眠,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她其实很健康。白里透红的皮肤,红润的嘴唇,乌黑油亮的头发,只是那焦灼不安的神情,急速的语气,显示其内心的不安。我问她的月经,正常来潮;问她的带下,较多,色黄;看她的咽喉,充血。显然,她是热性体质。

我给她用的是荆芥连翘汤,原方。当然,还有进行心理疏导。我说,生孩子的事是天道,不可强索,当顺其自然。当她抬起头,用泪眼问我她能不能生育时,我说,能生!我的回答十分干脆。

荆芥连翘汤是日本汉方流派一贯堂的经验方。此方多用来调理年轻人的体质,这种体质,他们称之为腺病体质,也就是容易淋巴结肿大,容易扁桃体发炎,容易有痤疮以及毛囊炎,容易眼睛红,容易流黄涕的体质。我临床多用于年轻人的痤疮、女青年的生殖道炎症,特别是对于面部油亮,咽喉充血者,效果最好。有些月经正常但总不能怀孕的青年女性,服用荆芥连翘汤后,常常能如愿以偿。

荆芥连翘汤虽不是经典方,但其配伍严谨,其基本结构可以看做是四逆散与黄连解毒汤、四物汤等的合方。由于疗效明确,方证实在,此方虽出于后世,但也不可忽视其临床价值。关于女性不孕不育,要治疗先要明白其诱因。我考虑主要和生活方式有关。现代的青年女性或者贪玩、贪食寒凉饮食、或爱臭美,冬天不着厚衣,或减肥导致 营养不良,或者工作生活压力大(尤其为了房车),或者熬夜,夜生活丰富,或者个性过于张扬,追求刺激和男女平等,等等。所有的这些最终导致了婚后不孕不育。更鲜明的特征是,妄想一夜成名,贪图享乐,追求不男不女的个性。超女、小沈阳事件即是明证。女性属阴,其性当静,而如今却处处想着动,阴气明显强盛,有格阳之势,当然婚后不容易阴阳和合,化生胚胎。可以想见,随着这种形势的不断恶化,不但不孕不育多见,还会导致生育女孩的几率增高。因为,青年女性追求男性化,喜欢动,具有的阳的特征,而男孩也为阳,两阳相处,当然胚胎不容易保住;而女孩子属阴,为静,静与动能够协调相处,所以成活的几率就明显增高。说了这么多,改说两句治疗了。不孕不育,说白了就是阴阳不协调,个人以为可以从半夏泻心汤加减论治。
相关疾病:
一粒种子的成长,需要肥沃的土壤、阳光、水分。同样,不孕不育的治疗,也需要考虑到患者体内的土壤是否肥沃,阳光是否充足,水分供应是否顺畅!
一个好的种子,就如同一个好的受精卵,男性精子的质量,女性卵泡发育的质量,是合成一个好受精卵的前提。男性的问题留在男性不育中探讨,针对女性不孕问题,培养一个好的卵泡,是第一步。
临床上很多患者多年不孕,监测卵泡时,发现卵泡发育不太好,不是太小,就是不圆,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患者体质,常常存在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在月经第五天开始服用补益气血,调理脾肾的中药,连用五天,一般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服用五剂之后,再配伍疏肝的药物,服用三天,这样有利于排卵。影响受孕的第二个因素就是输卵管是否通畅!
就算有了好的卵泡,能正常的排卵,但如果输卵管不通畅,则精子与卵子无法结合,也是不能受孕的!
对于不孕的女性患者,针对输卵管做些检查,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出现输卵管粘连,或者通而不畅,可以针对性的做些手术治疗,同时服用中药,来疏通输卵管,就可以了。
不同的原因很多,体质不同,用药思路也不同。有的患者属于血瘀体质,涩脉多见,就需要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有的属于痰湿体质,就需要服用燥湿化痰的药物;有的患者肝郁较重,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是虚寒体质,寒性收引导致不通,就需要补益气血,温补肾阳......
有了良好的卵泡,有了通畅的输卵管,在女性方面,受孕就不存在问题了。
受孕之后,一个好的受精卵,就好似一粒好的种子,种子能否发芽、扎根、茁壮成长,这就需要前面所讲的:肥沃的土壤、阳光、水分。
肥沃的土壤,就是生长良好的子宫内膜。
很多不孕的女性患者,受精卵不容易着床,每次月经量很少,检查时子宫内膜比较薄。这样的患者,调理月经非常重要,月经正常了,土地就肥沃了,种子就能发芽、扎根了。
阳光就是子宫的温度。
不孕的患者,有一部分人,来月经时小腹发凉,用手捂时明显感到寒凉,这就是宫寒症,通过调理肾脏,补充肾阳,就可以治疗。
水分就是子宫内血液的供应。
痰湿、湿热、寒邪、气滞等,都可以影响到子宫内血脉的运行,结合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调理,改善体质状况,让子宫内血液运行通畅,这样才能为发芽的种子提供足够的养分,才不会夭亡。
最后我想谈一点,就是“孕前女性应有的心态”。
男子为乾,女子属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孕前女性当为土性,才能化生万物。
所以对于不孕的女性患者,调节好心态,有一颗包容之心,母仪之态,对孕育下一代是很有好处的!
临床见到部分不孕患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比较棘手,最近查阅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拿来与大家共享。
任之堂主人
中医在很多疑难杂症方面有绝对的优势

我们先给不孕症一个严格的定义:即育龄期女子婚后或末次妊娠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男方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定义它,是为了给不孕症一个范围,让我们在严格的定义范围内来谈不孕证。

一.我治疗不孕症的经历。
曾治愈三例不孕症,现分类总结如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不孕症的治疗:
1.子宫偏小(宫寒)—从肾治。
2005年2月8日:
有一亲戚,李XX,女,24岁,16岁初潮,月经稀发,于19岁结婚,婚后2年未孕,且月经稀少,有时半年行经一次,再后来闭经两年,见到我时,病人手里拿着刚从医院取的性激素,还有大把检查单,我仔细翻阅,发现2002年5月3日B超示:子宫大小:49x35x32cm,性激素全套检查示:孕激素水平低下,其余正常。而到2005年2月8日超示:子宫大小21x20x19,患者诉当地医院给予性激素人工周期疗法,后又行输卵管通液术,显示输卵管通畅。先后用性激素人工周期多次,长达3年之久。
分析:患者本来子宫幼小而不孕,但长期服用性激素导致卵巢功能衰退,子宫萎缩,
处理:嘱患者停服一切药物,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
相关疾病:
平凡医
调经当先,月满不补,月亏不泻。 我不是学中医的,这句子不太理解,有哪位高手能解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在于调经,月经正常了,不孕症就迎刃而解了!'月满不补,月亏不泻’是说调经大的原则,意思是经前期血海充盈,不能用补的方法,而应疏肝理气,调和气血;经后期血海空虚,不能用泻的方法,而应滋肾益阴养血!
(当时没开药)。

两年后,2007年1月23日,患者要求治疗,四诊资料:闭经两年,性欲淡漠,外阴干燥,少腹冷痛,手足欠温,面白少华,唇色白,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B超示:子宫大小:48x35x28,性激素未查。
治法:温肾暖宫,温经散寒
方药:大温经汤+温肾种子汤加味
熟地15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5g,吴茱萸10g,阿胶10g(洋化),党参10g,干姜6g,桂枝10g,小茴香10g,半夏6个,丹皮6g,麦冬10g,炙甘草6g,五制香附6g,艾叶10g,台乌川断10g,寄生10g,益母草15g。
服药60剂后月经至,经行2天不到,量少,色黑,腹痛。
上方加鹿角胶,杜仲,川椒,菟丝子,服40剂后,
患者晨起恶心来诊,脉滑有力,查尿HCG(+),嘱停药,于2008年2月8日顺产一女婴。

2.输卵管阻塞—不孕症:从肝治。

患者沈XX,女,27岁,14岁初潮,周期28-35天,经期3—7天。
于2003年4月25日因自然流产,不全流产而清宫,并行阑尾炎手术,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夫妻性生活和谐,但不受孕,多方求治无效,2005年8月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曾行两次输卵管通液术(具体不详),2006年2月另一家医院输卵管造影提示:右侧输卵管伞端粘连,左侧输卵管阻塞。于2006年2月24日求治于我门诊,自诉白带正常,月经量可,经前乳房胀痛,经来少腹疼痛,二便正常,舌质正常,脉细滑无力。给于中医中药。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润管通管。
方药:柴胡疏肝散+桂枝茯苓丸加减。
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生甘草6g,桂枝10g,茯苓12g,丹皮6g,桃仁10g,
丹参30g,三七粉3g(分冲),穿山甲15g,麦冬10g,皂角刺15g,路路通10g,三棱10g,莪术10g,海藻10g,昆布10g,黄芪15g,王不留行子20g。冷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月临症3加减服10剂。服三个月余,于2006年6月因停经48天后阴道少量流血而就诊,诊脉滑而有力,查尿HCG(+),B超示:宫内妊娠7W,遂诊断:先兆流产,处方:泰山磐石散加减3剂,肌注黄体酮20mg*3天。阴道流血止而停药,于2007年2月剖宫产一男婴,之后再无行任何治疗,于2010年2月产二胎,两孩子均体健。

3.无排卵—不孕症:即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等引起的不孕症,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具体见营养学讨论版
子宫内膜薄怎么办? 治疗过程追踪中!! - 丁香园论坛(这样不会锁帖吧,原来同样的内容发到两个贴子上被锁了,不知道这样行不行,本想写到这里看起来方便,但怕被锁帖,只好做了连接)
相关疾病:
平凡医
调经当先,月满不补,月亏不泻。 我不是学中医的,这句子不太理解,有哪位高手能解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在于调经,月经正常了,不孕症就迎刃而解了!'月满不补,月亏不泻’是说调经大的原则,意思是经前期血海充盈,不能用补的方法,而应疏肝理气,调和气血;经后期血海空虚,不能用泻的方法,而应滋肾益阴养血!
不孕不育(女人篇)总结


关于不孕不育症大家给出的经验很多,总结比较有难度,考虑了之后把比较一致而且自认是常规方法的列为一起。
因为wyhongfe2010前辈每次的发言都具有概括性,故以其所言为框架进行总结,并将其他战友的观点穿插其中:

不孕症的定义:即育龄期女子婚后或末次妊娠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男方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定义它,是为了给不孕症一个范围,让我们在严格的定义范围内来谈不孕证。
并将不孕症分为以下三型(含病例):
1.子宫偏小(宫寒)—从肾治。
2005年2月8日:有一亲戚,李XX,女,24岁,16岁初潮,月经稀发,于19岁结婚,婚后2年未孕,且月经稀少,有时半年行经一次,再后来闭经两年,见到我时,病人手里拿着刚从医院取的性激素,还有大把检查单,我仔细翻阅,发现2002年5月3日B超示:子宫大小:49x35x32cm,性激素全套检查示:孕激素水平低下,其余正常。而到2005年2月8日超示:子宫大小21x20x19,患者诉当地医院给予性激素人工周期疗法,后又行输卵管通液术,显示输卵管通畅。先后用性激素人工周期多次,长达3年之久。
分析:患者本来子宫幼小而不孕,但长期服用性激素导致卵巢功能衰退,子宫萎缩。
处理:嘱患者停服一切药物,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当时没开药)。
两年后,2007年1月23日,患者要求治疗,四诊资料:闭经两年,性欲淡漠,外阴干燥,少腹冷痛,手足欠温,面白少华,唇色白,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B超示:子宫大小:48x35x28,性激素未查。
治法:温肾暖宫,温经散寒
方药:大温经汤+温肾种子汤加味
熟地15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5g,吴茱萸10g,阿胶10g(洋化),党参10g,干姜6g,桂枝10g,小茴香10g,半夏6个,丹皮6g,麦冬10g,炙甘草6g,五制香附6g,艾叶10g,台乌川断10g,寄生10g,益母草15g。服药60剂后月经至,经行2天不到,量少,色黑,腹痛。
上方加鹿角胶,杜仲,川椒,菟丝子,服40剂后,患者晨起恶心来诊,脉滑有力,查尿HCG(+),嘱停药,于2008年2月8日顺产一女婴。
与堂主的观点一致“大多不孕症,都存在宫寒证,患者月经延迟,颜色偏黑,经期小腹发凉,疼痛......治疗时通过温补肾阳,暖宫散寒,活血化瘀,多常能获效。药物选择:附子、小茴香、艾叶、紫石英、红藤、桃仁、红花、延胡索、香附子、当归等”。

2.输卵管阻塞—不孕症:从肝治。
患者沈XX,女,27岁,14岁初潮,周期28-35天,经期3—7天。于2003年4月25日因自然流产,不全流产而清宫,并行阑尾炎手术,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夫妻性生活和谐,但不受孕,多方求治无效,2005年8月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曾行两次输卵管通液术(具体不详),2006年2月另一家医院输卵管造影提示:右侧输卵管伞端粘连,左侧输卵管阻塞。于2006年2月24日求治于我门诊,自诉白带正常,月经量可,经前乳房胀痛,经来少腹疼痛,二便正常,舌质正常,脉细滑无力。给于中医中药。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润管通管。
方药:柴胡疏肝散+桂枝茯苓丸加减。
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生甘草6g,桂枝10g,茯苓12g,丹皮6g,桃仁10g,丹参30g,三七粉3g(分冲),穿山甲15g,麦冬10g,皂角刺15g,路路通10g,三棱10g,莪术10g,海藻10g,昆布10g,黄芪15g,王不留行子20g。冷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月临症3加减服10剂。服三个月余,于2006年6月因停经48天后阴道少量流血而就诊,诊脉滑而有力,查尿HCG(+),B超示:宫内妊娠7W,遂诊断:先兆流产,处方:泰山磐石散加减3剂,肌注黄体酮20mg*3天。阴道流血止而停药,于2007年2月剖宫产一男婴,之后再无行任何治疗,于2010年2月产二胎,两孩子均体健。
ymg2000也谈到了肝郁引起的不孕,“肝郁表现为寒湿的阻滞的,临床通过检查往往有输卵管阻塞的。这类患者康复的机率还是比较高的。主要是如何去除寒湿,打通肝经再略加补肾的药物就可以了。理论上疏肝理气,淡渗利湿,舒经通络的都可以用,个人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有穿山甲(必用)、香附、青皮、米仁、茯苓、王不留行子、皂角刺、黄芪(扶正利湿,另外,理气疏肝配伍黄芪也能提高疗效,行气者必耗气,佐黄芪一不至于耗散太过,二可以运载气机顺畅)。对于气滞理气药适当加重,血瘀者加活血药比如元胡、三菱、莪术、桃仁等具体处方剂量还得临床慢慢琢磨。
还有一种肝郁,是伤于情志的,除了药物以外,最好配合心理治疗,再加上运动(放松情绪)我们知道抓沙子时,越是用劲,沙子就流的越快,在临床上不孕症的心理也是值得注意的,往往都很心急。做为医生应该劝导他们放松情绪,特别严重的可以配合心理治疗。”

3.无排卵—不孕症:即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等引起的不孕症,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具体方法如下:滋肾养血-活血化瘀-补肾-活血化瘀(本来wyhongfe2010前辈是以链接的方式出现的,我把原帖贴过来了以方便大家了解。)
⑴增殖期:(月经第4~11天)即经后,血海空虚,属于在肾气作用下蓄积精血之期,以滋肾益阴养血为主,促进子宫内膜正常生长。选用促卵泡汤:山药、菟丝子各15克,当归、肉苁蓉、何首乌、熟地、旱莲草各12克,女贞子9克。方中可再加鸡血藤、白芍、香附各10克,丹参12克,以养血调气。
⑵排卵期:(月经第12~16天)即经间期,为重阴转化期,阴精盛,重阴转阳,,冲任气血活动显著,以活血化瘀为主,疏通冲任血气,并配合激发肾阳,使之施泻而促排卵。选用排卵汤:当归、茺蔚子、熟地各12克,丹参、枸杞子各15克,红花、香附、赤芍、泽兰各9克。
⑶分泌期:(月经第17~24天)即经前期,为阳长期,阴充阳长,维持肾阴阳相对平衡状态,采用平补阴阳,气血双调之法,促进黄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选用促黄体汤:丹参、菟丝子、龟板各15克,枸杞子、旱莲草、续断、肉苁蓉各12克,女贞子 9克。
⑷月经期:(月经第1~4天)即行经期,为重阳转化期,重阳则开,血海满盈而溢下,冲任气血变化急骤,治宜行气活血调经,推动气血运行,促使月经排泄通畅顺利。选用活血调经汤:当归、香附各6克,熟地、赤芍、丹参、泽兰、茺蔚子、茯苓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中可再加枳壳10壳,乌药12克,益母草15克,以助药力。(出血量多者加茜草12克,三七粉(冲)6克,以活血止血。 )

另外ymg2000还提到关于多次流产后引起的不孕症,可以从脾肾两虚考虑(西医认为子宫壁薄弱导致受精卵不能着床),脾属土主肉,孕承万物,我们知道如果种子没有土壤,就不能发芽,长成大树,同样脾虚一样不能孕育受精卵。除了适度运动,也可以用一些健脾的中药,比如淮山、党参、甘草、白术、莲子、等等。

而且wyhongfe2010前辈还提到了一个现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生育政策及大家生活压力导致很多人都是30岁以后才考虑生小孩,不但影响了原发性不孕症的治疗佳期,而且有些人未婚同居服用避孕药,或者多次流产等原因人为地增加了不孕症的风险。
说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我周围住的全是医院里的年轻小护士,几乎都是九零后,寒冬天气,只穿一件很薄的打底衫,外加一件长外套,打底裤,靴子,即使在前两天的下雪天依然如此,我想“孕气”已经在她们的生活中慢慢被耗掉了,所以养生对于怀孕也是很关键的。

还有mazb战友提供的关于六经辩证治疗不孕症的资料,考虑半天还是把它贴到后面了,六经辩证和八纲辨证虽不同,而且自认临床上很少有人用,但是因为少才显得与众不同,为大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六经辨证治疗不孕症 娄绍昆
按: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期间同时举办的“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的“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此文曾经以《据腹证用经方治疗不孕症举隅》的题目在其大会上宣读并收入大会论文集公开出版。?
摘要:《伤寒论》是疾病总论,其主要精神,是在研究患病机体一般的反应规律。并在其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每一种疾病除了它自己特有的规律外,同时还存在着所有疾病都具有的共同的一般的规律。不孕症也不例外。笔者以7个典型病案为例,介绍了通过六经方药辨证,并配合针灸等方法来治疗不孕症的经过和体会。笔者认为,方证、药证是仲景诊疗系统的逻辑起点,六经辨证是其分析方法,而《易经》太极阴阳论是其哲学背景。
一、 太阳病(月经先期伴不孕症)
张某,26岁,初诊于1985年10月7日。婚后3年未孕,月经初潮16岁,一直先期,量多期长,色淡质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黄体不健。检查: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肤色苍白,多年来时觉恶风自汗,微微发热,但体温正常,脉浮濡而略数,舌淡红苔薄白腻,腹诊无特殊。治疗:按太阳病中风证论治,投以桂枝汤3剂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温摄经血。桂枝、生白芍、炙甘草各10g,大枣5枚,生姜5片;针刺风池2,风门2。针药后恶风稍减,自汗略敛,发热转微,脉浮濡不数。上方加当归10g,川芎6g,继服7剂。当月经适期来潮,量中,色暗红,偶有恶风自汗。桂枝汤加味,桂、芍量减半守方半月,诸症悉除,停药观察,来月经停有妊,后足月产1女婴。
按:所有疾病除了它各己特殊规律外,同时还存在着疾病的共同的普遍规律。不孕症也不例外。《伤寒论》援从诊治外感热病入手,研求患病机体的普遍反应规律,并在其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即“诸病不离六经”,“伤寒之理万病皆通”。仲景自信《伤寒杂病论》中所揭示的诊治疾病的普遍规律,“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医家“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金元以后,经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掏洗,医家逐渐认识到 “《伤寒论》是疾病总论”。什么是疾病总论呢?,疾病总论就是诊治疾病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值得指出的是,以“天人合一”、“整体和谐”为特点的中医学更加重视研究疾病的普遍规律。《内经》所谓的“通合道理”,其实质就是要求医生把医道(诊治疾病的普遍规律)与医理(诊治疾病特殊的规律)融会贯通。而医道和医理相比,“唯道是大”(老子),“道尽万物之理”(韩非),即医道处于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正因为《伤寒论》是以《易经》太极阴阳论为哲学背景的医道,所以历代医家奉仲景为医圣,视《伤寒杂病论》为“玉函”、“金匮”。
此案患者,用伤寒六经辨证来分析,属持续多年的太阳中风证,她虽有“恶风自汗,微微发热”等自觉症状,但由于体温正常,就没有引起医家应有的重视。此案治疗时由于严格掌握太阳中风的基本脉证,并且重视患者的体质药证。(形体消瘦,肤色苍白,恶风自汗等属于“桂枝体质”)。然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选择了桂枝汤。由于方证契合,针药并用,多年月经先期之病,短期之内一举纠正,随后就出现李梃所论述的“妇人月水循环,纤疴不作而有子”的可喜疗效。
二、 少阳病(经期下利兼不孕症)
李某,32岁,初诊于1985年5月7日。继发性不孕5年,1980年9月流产后,月经后发,量中色淡质稀,1周净。基础体温测定双相,呈阶梯性上升,月经周期60天,卵泡期长达44-45天,黄体期仅8-9天。每次行经期,漉漉肠鸣,水样腹泻,经净后逐渐复常,平时胃胀痞满,嘈杂嗳气,便溏不成形,眠欠安而心烦,时发口疮,脉弦,舌淡红,苔薄黄腻。腹诊:心下痞满而硬,背部至阳穴处强压痛,按之而舒。证属胃寒肠热,虚实夹杂的少阳痞证。遂投甘草泻心汤:炙甘草、半夏各10g,黄芩、干姜各5g,黄连3g,大枣5枚,党参10g,15剂。并嘱其自我按压至阳穴,每日12次,每次半分钟。二诊时,心下痞硬减轻,经期腹泻次数大为减少,至阳穴压痛稍稍见减,便偏软,酌减分量,守原法治疗。末次月经在1985年7月2日来潮,经期仍投原方,月经净后停药观察。9月底,妇检已妊,来年5月,生1女孩,全家欢喜不尽。
按:六经辨证是以阴阳论为指导的“治人为本”的医学体系。阴阳,它所揭示的是机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的整体状态的变化,而不是疾病的病因、病位;是疾病的动因,而不是疾病的本原。
如此例患者,前医者的不足之处,就是在仅仅注重于一脏一腑的局部异常 只在冲、任、肝、肾上寻原因,而忘记了在六经上求根本。
此案是少阳病变证。腹证“心下痞硬”是泻心汤类汤证的主要指标。但临床要确定为甘草泻心汤证时,必须考虑到伴随症状---“眠欠安而心烦”。可见“腹诊”与“四诊合参”并不矛盾。 三、 太阳、阳明合病(原发性痛经并不孕症)
王某,30岁,初诊于1982年7月21日。患者15岁初潮,每于经期左胁下至少腹针刺样疼痛,疼痛向左腰腿部放射,经期尚准,经量稍少,色黯紫有块,行经不畅。延至婚后,诸证有加,婚后7年未孕。西医诊为原发性痛经并不孕症,中医曾投少腹逐瘀汤等祛瘀未效。诊见型体虽丰腴,但面色黯而少华,便秘,脉弦涩,舌淡紫有齿痕,苔白厚水滑。腹诊:腹部充实,两侧腹直肌挛急;左少腹急结,按之疼痛;左胁苦满。证属寒凝血瘀实证。方投桃仁承气汤合大黄附子汤:桃仁10g,桂枝15g,大黄、甘草各6g,元明粉10g(冲),附片10g,细辛5g(后入)。7剂,并嘱其用清艾条自灸左少腹急结压痛处,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灸、药后,大便通畅,每日一行,左少腹急结消失,重按之仍有感痛,两侧腹肌也稍有挛急现象,乃转方桂枝茯苓丸料,连服35剂,每日按时坚持自灸,诸症悉除,经来痛消。停药观察,到1982年10月,停经,诊为早孕。此后胎孕正常,足月顺产。
按:患者瘀血阻滞征候明显,但泛投一般祛瘀剂却未果。虽然其中原因颇多,然而忽视腹证的特殊性可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患者经期中出现自左胁下至少腹疼痛向腰腿放射的现象,是《金匮》所谓“胁下偏痛”而牵引他处疼痛的大黄附子汤的特殊腹证,“少腹急结,按之痛甚”是《伤寒论》中的桃仁承气汤证。据日本汉方家桑木崇秀经验,凡“下腹部(主要为左侧)有压痛与触及肿块时”是桂枝茯苓丸的腹证。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矢数道明、桑大崇秀、寺师睦崇对此均有论述。笔者据腹证活用经方并结合艾炙而终能生效。可见日本汉方证吉益东洞所教诲的:“腹证不详,不可处方。”的确为得道之言。
四、阳明病(经前紧张症伴不孕症)
刘某,27岁,初诊于1983年9月15日。患者消瘦,婚后四年未孕,月经量中,色暗红,无血块,每于经前10天左右出现烦躁、头疼、头晕、乳房胀痛 、腹泻、下肢浮肿等症,每值月经来潮后自行减弱。来诊时,适值经前诸症蜂起,且伴有口干、微咳、尿黄不利等象,脉弦细数,舌红苔薄黄。腹诊:全少腹胀满、脐下动悸。证属水热阻胞,阴津不足。投以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各15g,阿胶(烊)10g、滑石粉(包)12g。7剂。并嘱其用清艾条自炙气海、关元穴,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经此炙、药兼施后,诸症递减。嗣后,嘱其每月经前10天,服猪苓汤7剂并自炙关元、中极二穴。经此治疗3月,诸证基本消失,逐停治观察。到1984年5月娠妊试验为阳性,翌年1月分娩,产1男婴。
按:经前紧张症,其病因虽多,而其病理基础却有相同之处,即经前数天雌激素浓度达到高峰,出现水钠排出迟滞而发生电解质平衡失调,细胞外液增加而出现水肿。因此刺激乳腺增生而胀痛。这种水肿不仅表现于体表,也存在于内脏,包括脑组织,因而出现头痛烦躁。用六经辨证的角度来看,此案是阳明病水热相结的猪苓汤证。阳明为燥金,《易经》曰:“火就燥”,而《说卦》则云:“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离火近的地方干燥,那必然离火远的地方就会形成水湿。由此可见,阳明的燥热是造成津液不足与水湿蕴积的主要原因。少腹胀满、脐下动悸是水饮停聚之腹证。水气不行,故小便不利;水饮偏渗大肠则下利;水气犯胃则呕;射肺则咳;清阳不升则头痛而眩;饮邪久郁、气机不利则络脉痹阻,故经前乳房肿痛;阴亏火旺、灼津为痰,故形体消瘦、失眠、烦躁、舌红脉数。参合腹、脉、舌症及诸临床主要表现而选投猪苓汤滋阴利水而取效。
五、 少阳太阴同病(月经后期兼不孕)
娄某,27岁,初诊于1984年5月10日。婚后4年未孕,自诉月经衍期,40—50日1行,量少不畅,经前1周乳房胀痛,西医妇科诊为卵巢囊肿并不孕症。现症见:神色忧郁、心悸而烦,口干苦而不欲饮,喜叹息,肩背拘急凝重、纳呆,大便溏薄、小便短黄,脉弦长,舌淡红苔白腻而厚。腹诊:胸胁苦满,脐上动悸,脐周及左少腹广泛性压痛。经络压诊:腰俞穴处有显著压痛。证属肝郁饮停、瘀阻冲任。先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合方:柴胡、黄芩、当归、赤芍、川芎、白术、泽泻各10g,桂枝12g,干姜5g,生牡蛎30g,天花粉12g,茯苓15g。同时在其腰俞压痛点上给予刺血后拔罐,并以言语疏导,使其消除心理负担,加强治疗信心。经如此连续服药30多天和刺血拔罐3次后,诸诊渐减,经前乳胀亦缓。原方再服2月,终于1984年9月受孕,来年得1男婴。
按:此案根据患者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脉弦等诊断为少阳病柴胡证,又根据纳呆、便溏、小便频短而涩、右下肢略有浮肿、舌淡白有齿痕、苔白而腻、脉弦紧而滑等脉症诊为太阴寒湿为胜,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疏解少阳并温散太阴。由于月经衍期而量少的原因常常是因为血虚,患者也存在着当归芍药散的腹症故投与当归芍药散养血活血利水,因为血虚会导致水湿相对地盛,所以投与当归芍药散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合方。这样不仅疏经活血,急则治标,同时养血行水,既为治本。当归芍药散的腹证,《金匮》中仅提到“腹中绞痛”,语焉不详。日本汉方家稻叶克、和久田寅经长期研究得知其具体的腹证是“脐旁、脐上脐下、四周拘挛,按之痛而彻背。”(《腹证奇览》)刺血通络亦是治疗中重要的一环。本案就是综合利用内外合治而取效。
六、少阴病(带下病兼不孕症)
孙某,27岁,初诊于1985年3月7日。婚后5年未孕,白带清稀量多,西医诊为宫颈炎、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所致之不孕症。其基础体温单相。现症:神疲,下睑暗黑,全身肌肉不时跳动。心悸气短,大便溏软不成形,下肢沉重,经前略有凹陷性水肿,月经经期稍延后,月经量少色淡而稀,脉濡细,舌淡形大有齿痕,苔白厚。腹诊:全腹膨满,按之软弱缺乏弹力,脐上腹部主动脉的悸动应手。证属少阴阳虚水泛。投大剂真武汤:附片30g(先煎半小时),白芍12g ,茯苓30 g,白术15 g,生姜5片 。10剂,并嘱其每日用清艾条自灸脐上动悸处(水分穴)15分钟。灸、药后,白带减少,其他诸症亦减轻。再以原方投服50剂,至6月初,测基础体温,出现排卵体温,7月底,已知妊娠。因左少腹有轻微压痛,时有下肢浮肿,又给予当归芍药散,间断性服药两个月。1986年3月果然临盆,产1男婴。
按 :患者一派少阴真火虚衰、肾阳不振、水气四泛之证,故白带清稀而多,肢冷肌悸、心悸便溏。据“月经周期前半月为阴,后半月为阳”(赵松泉语)的理论,可把基础体温低水平单向诊为阳气不振的潜症。据脉症投真武汤,重用附、术,并加自灸水分穴,得致天明日丽阴霾尽化而大奏功。笔者认为腹证不仅是选方的依据,其所在部位亦是针灸治疗的重要位置。
日本汉方家矢数道名在《汉方处方解证》中说:“汉方医学的特点就是'随证治疗’因而可称之为'证候学’或'方证相对医学’甚至可称之为'处方学’,证候的诊断直接与处方相联系,'诊断即治疗’,故'证’即是'方’。”在治疗此案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患者的主要脉症与《伤寒论》中的少阴病的“心下悸,头眩,身目瞬动”,及“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真武汤主之”环环相扣,条文基本反映出一方证辨证的证候学、病态学、药物学与治疗学的关系。故依证投方,而获功效。
七、厥阴病(闭经、不孕症)
章某,32岁,1984年2月10日初诊。已婚5年未孕,初潮18岁,月经一直衍期,3-4月一行,近8个月一直闭经,基温单向,西医诊为继发性闭经(原因待查)。面色淡青不华,少腹冷痛,形寒肢冷,唇周干燥,手足心皲裂而寒冷、大便溏细,白带量多而清稀,脉沉紧,舌质淡暗苔白厚而腻。腹诊:下腹部胀满,按之松软如棉,无肿块。经络按诊:腰俞穴处有压痛。证属厥阴病,肝经气血凝阻,阳气失宣。予以温经汤:当归、半夏、麦冬各10g,党参15g,阿胶10g(烊),丹皮、川芎、桂枝各6g,甘草2g,吴萸1.5g,干姜3g。并每隔1周,在腰俞穴压痛处刺血拔罐1次。经如此治疗50天后,基温双相,出现排卵征象,后再续服原方加定期刺血,终于1984年6月妊娠,后顺产1男婴。
按 :厥阴病的病机特点是阴阳顺逆、阴阳消长、阴阳错杂,其中还涉及肝气的疏泄以及相应的血证。厥阴病中的常用方剂当归四逆汤和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皆以当归命名汤方,则厥阴多病血证的特点卓然可见。温经汤由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的加减化裁而成。载《金匮?妇人杂病门》,主治“小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干口燥”,“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月水……至期不来”,是仲景用以“养血温经”的良方。腹诊以少腹冷痛,胀满,按之无力及无肿块为目标。此案方证相符,故经汛自调而有孕。闭经一病,查腰骶部常有敏感压痛点,特别是腰俞、腰阳关、十七椎下(日人称之为上仙穴)等处穴位更是明显多见,如能在这些穴点加予刺血拔罐,则获效宏。
月经与“肝藏血”与“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一藏一疏,一出一入均由厥阴主事。如虚寒内生,冰伏血海,常见宫寒不孕,带清稀冷,所以金代医家刘完素倡导“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
不孕调经病自愈

郭某,女,29岁,2004年3月26日初诊。结婚6年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未孕,男方相关检查无异常。患者平素月经3-6月一行,经行量少,色暗,西医诊为“幼稚子宫”。经中西医医治无数,效不佳。面色晦暗,经前感觉腹胀,无腹痛,偶觉腰部酸冷,大小便正常,脉涩,舌质暗,有瘀斑,苔厚腻。

患者月经不调兼不孕,无明显肝肾阴虚症状,一派血瘀之象。予以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15g、川芎10g、赤芍20g、官桂5g、炒小茴3g、醋元胡15g、蒲黄10g、五灵脂6g、川牛膝9g,水煎,日一剂,服五日后来月经少许。舌脉象无改善。患者因平素月经一年仅2-3次,认为有效,上方为基本方服用60余剂。此后仍无月经且脉症如前。为何方证合拍而效不显著?患者颇为失望,欲放弃治疗,抱养一子,配偶仍希望拥有自己的孩子。

我陷入沉思,患者月经无规律可循,一般多见肝肾阴虚,此患者肝肾阴虚症状不明显。血瘀应用被王清任誉为种子神方的“少腹逐瘀汤”治疗效不佳。何不根据女子月经规律服药试试?于是建议患者根据以往月经时间结合经前腹胀症状假设每月月经来潮日。并在此日前五天服药,处方:当归15g、川芎10g、赤芍20g、官桂5g、清夏10g、云苓15g、白芥子10g、黄芪30g、川牛膝9g、桃仁10g、红花5g,红糖水为引子。考虑血瘀是客观存在的,经活血化瘀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舌苔厚,且“百病多为痰作祟”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加入半夏燥湿化痰、茯苓渗湿化痰,白芥子除皮里膜外之痰,予以黄芪补气助气血运行。服五天,无论有无月经,停五天。接着服用益肾补气中药使肾气充盛,促进卵泡发育。依据:患者偶有腰酸,虽然无明显肝肾阴虚症状,亦无典型阳虚症状,结合健康、月经规律的女子,一般下一次月经前倒数第14天为排卵期。方药如下:党参20g、白术15g、山药30g、何首乌15、紫河车15g、仙茅12g、仙灵脾15g、炮山甲10g、干荷叶10g,连服10天停药。如此服用4个周期,患者竟然怀孕,后产下一健康女婴。

体会:此患者为“幼稚子宫”,中医多见不孕、闭经、月经不调;治疗经无期可循,病因多属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寒凝气滞或痰阻所致。一般治法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寒湿者豁痰利湿,血瘀者活血化瘀,临床疗效不佳。此患者根据女性生理特点,假想人工周期,结合患者并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用药,通过调经治疗,终获佳效,或许可为此类疾病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很多女人的不孕也与肝郁有关,国人重视子嗣的传统观念,使得不孕女子有着巨大的心理包袱,而且一旦婚后无子,首先是查女方,大家自然而然想到了是女方的问题。曾听我的导师说她治过的一个病号,女性,曾有过一次人流,一次异位妊娠,一次自然流产,自然流产后未再怀孕,未婚,她未来的婆婆因此不让她与她的男友领证。HSG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月经基本正常,口服中药治疗大约半年,未怀孕。后来老师建议她住院治疗输卵管,在住院期间,老师建议她男友查精液常规,她拒绝,后老师再次提起,检查结果示,男方精子动力不良。然后此女在病房非常兴奋,告知病房每个人她男友的检查结果,然后两个月后,她就怀孕了。

此女病历是听老师说的,所以不能提供特别详细的资料,但是可以看出此女在此之前承担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在得知她的男友也有问题
临床见到部分不孕患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比较棘手,最近查阅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拿来与大家共享。 痰湿体质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探讨.doc(28.0k) 在线查看

关于不孕不育的概念,病因病机上面的诸多贴子都详细的写了,我这里就说一下我治不孕的一点小体会。
刚从学校毕业后没多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治疗了一例不孕的患者。当时那女的来找我看病,诉说经常左下腹疼痛,我给她做简单的妇检,子宫后倾,左下腹压痛,且摸及条索样包块,右附件增粗,压痛不明显。开B超单给她查一下盆腔情况,病人拒绝,说由于经济原因,就开中药给她慢慢调理,(几年前的中药是很便宜的。)且得知她5年前做过一次人流后一直没怀过孕。我当时就想到妇人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一诊: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汤加味(当归10、赤药30、茯苓15、泽泻20、川芎8、白术10、桂枝10、桃仁10、牡丹皮10、三棱10、莪术10、元胡索15、红藤20)10付。
二诊:半月后那病人回来复诊,高兴地说下腹不痛了,月经期刚过。我再给她做了一次妇检,右附件区软硬适中,左附件区压痛消失,说有酸软的感觉,条索样包块缩小。我在原方的基础上给她加了生北芪20克,继续10付。
三诊:13天后,病人吃完药后二天再次回来复查的。妇检右附件区正常,左附件压痛无,稍增粗。原方减三棱、莪术加乌药15克
四诊:二月后病人说月经没按时来,6脉按之滑,尿检阳性。5年不孕告终。
以后每遇盆腔炎或不孕的患者都以当归芍药散随证加减而起得很好的效果。
当归芍药散,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原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篇”,原文说:“妇人怀妊.腹中疠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现代研究当归芍药散,有促进分泌黄体酮的作用,可提高妊娠率。
全国著名妇科专家蔡小荪系蔡氏妇科七代传人。

蔡老认为:虚证闭经,肾中精气衰少是最根本的原因。对于此类闭经的治疗,蔡老本着“欲以通之,无如充之”的宗旨,以补肾填精贯穿始终,并根据女性生理上有周期性节律的特点,于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在补肾的总前提下各有所侧重:

1、 卵泡期 经净后至经中期。用育肾通络法,治之取路路通、王不留行、青皮、陈皮、降香片、公丁香理气温通,促进脏器、脉络运行,推动卵巢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仙灵脾、巴戟天补益肾气,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出。

2、 黄体期 中期至经前期。进一步育肾培元处龟鹿二仙(龟板、鹿角霜、仙茅、仙灵脾)蓄肾精而通任脉,益肾阳而补督脉,女贞子、桑椹子、生地、熟地滋养阴血,丰盈血海。全方阴阳并举,意在健全黄体功能,为行经、胎孕做铺垫。

3、 月经期 以四物汤为主调理冲任,制香附理气活血,得当归、赤芍则补血,怀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治疗闭经每每用之,杜仲、川断补肾强筋、通行血脉。

此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皆用茯苓健脾和中以养后天,如此中药周期疗法,序贯通调,充分体现了闭则不尚攻伐的治疗准则。

病案举例:

某女,26岁,已婚,2000年2月15日初诊。

患者13岁初潮,月经周期素不规则,常3-4月一行,曾多次作人工周期疗法。性激素测定示雌激素水平偏低,因婚后一年多未孕而服克罗米芬6个月罔效。本人不愿再服西药,遂前来求诊。蔡老辨其为肾气不足、冲任失调,如法治之,随证增易,4个月后基础体温由单相转为不典型双相,经期趋于正常。8月21日末次月经来潮,9月28日经水逾期未至,基础体温升而不降,尿HCG呈阳性。2001年3月来告已妊七月,胎儿发育正常。

蔡老在对痰湿型闭经的辩证中指出,此属虚实挟杂之证,乃脾肾不足,脂膜壅滞,痰湿阻络,累及奇经,冲任因之不能畅行而造成月经停闭。治疗每从健脾益肾,理气化痰消脂着手。善用白芥子祛痰利气、除湿暖中,焦枳壳消脂除痰、宽中运脾,生山楂消食化脂、助脾健胃,砂仁醒脾化湿、行气和中,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渗湿、健固脾胃。

以上诸药既健运脾胃,又除痰湿脂壅,可谓选药精良,力专而洪。在此同时,蔡老将补益肾气视作治本之则,屡屡加以护养,使疗效更得彰显。除药物治疗外,蔡老还不忘嘱咐患者适量运动,忌食肥甘,配合治疗
吴大真书上的理论

月有阴晴圆缺,养生跟着月亮走

一、月亮盈亏影响人体健康

《黄帝内经》:“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大概意思是,月圆时,人体气血比较旺盛,而月缺时,人的气血较虚。所以月亮盈亏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气血、经络之气的盛衰,这种变化对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具有奇妙的效果。

月亮被尊奉为生育之神,并与“七”字有着神秘而微妙的关系。月亮的光华为七日变更一次,分别为晦日、朔日、弦日、望日;“七”是个不可再分的质数,四乘以七为二十八,是阴历的一个月,正好与女子的月经周期相吻合,女子二十八天来潮一次,所以称之为月经。

女性妊娠的时候,到126日的时候开始胎动——即七乘以十八;胎儿离开子宫可以存活下来,也就是早产儿具有了生存能力的时间是受孕后210天——即七乘以三十;分娩期是280天——即七乘以四十。

月亮与女性的生育存在着一种息息相关的联系。现代医学家们研究出的结果,与我国传统看法几乎是完全吻合的,现代研究证实:大多数女子的月经周期与月亮的盈亏成同步反应,即朔日(农历初一)开始来潮,望日(农历十五或十六)开始排卵

而在与月亮盈亏周期相反的时间里怀孕者(即月圆时来月经,月亏时怀孕),异位妊娠(宫外孕)的发生率相对就高。另外,在月圆时受孕的,妊娠正常,生的孩子健康;月亏时受孕的,易发生宫外孕、流产、早产,并易出现胎儿发育不良。

二、月缺无光时,当补血养气血

月缺无光时,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朔日,阴历三十、初一、初二这三天,在这个阶段要注意补养气血。此时特点是白天阳气渐弱,夜晚阴气渐虚,在人体的健康上,这个时候抵抗力较其他时间下降了许多。

这一点从临床统计也得到了证实,即月缺无光的时候,往往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出现发病的情况,如果已经患病,这个时候往往会有加重表现。“月黑风高杀人夜”就是这个道理。                                                                                                        

治疗不孕不育的一二三四五                                                                                        从老师这里的病人看来,不孕不育的疾患也非常多。


不孕不育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人群的普遍关注焦点,女的称为不孕,男的称为不育。


这位患者,正好是不育症。


未谈治疗,先谈医嘱。不育症药物治疗知识辅助手段,病人真正身体强壮,才是孕育之道。


古籍《辨证录》说:“凡男子不能生育有六病,六病何谓:一曰精寒,二曰气衰,三曰痰多,四曰相火盛,五曰精稀少,六曰气郁。


我们从这六方面就知道,不能生育者应该注意什么?


一曰精寒:冰冻、凉饮、生冷水果都应该戒掉,俗话说: “冰冻断人种,烧烤毁人容。”北极南极终年冰寒,寸草不生。赤道周围温暖如春,草木生生不息。老师也强调,空调决不能对着背吹。


二曰气衰,人年纪老了,叫年老气衰。如果没有修道,不能生育孩子,是很正常的事。还有言多伤中气,多话者不利于生孩子。服务业、跑业务的,一天讲话不停的行业,患这种病症的几率也较多。


三曰痰多,痰是粘滑之物,能够使精子活力减退,不能游动。平时喜欢吃鸡蛋、肥肉、糯米、动物内脏、糖果的人,都是偏于痰湿体质,血液粘滞、精子活力差。


所以孕育首先要少吃或不吃粘性食物,鱼生痰,肉生火。还有西餐大都是粘性食物,容易生痰助湿的。


四曰相火盛,哪种人相火盛?熬夜的人特别容易相火盛。老师交代他们要把熬夜上网戒掉,别以为上网只是伤眼睛,眼睛模糊戴个眼镜就好,从中医整体观来说,肝开窍于目,肝主筋,熬夜上网,抽用的是肾精肝血,损伤的是筋骨。长期面对电脑、手机也是令浮火上腾于双目的一种举动。浮火上亢了,腰肾便寒冷,精子动力便差。


五曰精稀少,纵欲者不治,老师说,精子要七十多天才能长成。所以治疗精少、没精的病患,不可能一两个月就解决,除非是精子活力差的。


六曰气郁,生闷气的令肝经收缩,不能疏泄。肝经是下络阴器的,精子要足够动力,必须靠肝疏泄畅达,有不少阳痿不育的患者,仅用几味疏肝理气的药物便可解决,如四逆散加蜈蚣。


说明,生闷气是很杀精的,他会把精子郁死在下焦,正如老师说,你累了,它也累了,你烦躁,它也烦躁,你走不动,它也走不动。


那么这个病人,又该怎么治呢?


我边抄方,边发现这个病人,说话声音低怯,底气不足,很明显是虚证为主。老师建议他吃聚精丸,并说着聚精丸是由鱼鳔胶与沙苑子两味药组成,偏于粘稠,可以用苍术泡水送服,然后老师开方。


我们后来把老师这个方子总结了一下,叫不育一二三四五。


那天中午,我们与东梅、王蒋一起吃饭时,谈到每日跟师必须有一得,我们便说今天这一得,就是老师的治不育一二三四五,记住这个口诀,以后碰到相关病人,在这个底方上适当作加减变化,应该就八九不离十了。


那什么是不育一二三四五呢?


即:

一味鸡矢藤消积,二芪当归补血虚。

三药入肾续杜皮,四君五子衍宗奇。

若还晨勃无气力,蜈蚣鹿片仙灵脾。


那么这一二三四五蕴含的医理药性又是什么呢?


首先鸡矢藤消积化滞,有积滞便有气郁,有气郁身精子便乏力。鸡矢藤消积滞的同时,也消滋腻的药物,是身体易于吸收。因为补肾的药物大都偏于滋腻,鸡矢藤消积开胃气,使身体易于受纳。


当归补血汤,是气血并补之方。专门治疗气血两虚、贫血、出血等病。


续断、杜仲、五加皮,三味药转入腰肾,引药入肾,补而不腻。


四君子健脾养后天之本,五子衍宗丸补精助先天之本,以子通子。


老师说,病人成勃正常后,生育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这蜈蚣、鹿角片、仙灵脾(淫羊藿),都是兴阳之品。


特别是淫羊藿,大有来头。在西北有很多牧羊者,发现羊吃一种草后,一日可以交尾数十遍而不殆,所以人们称这种类似豆叶的藿草为淫羊藿,羊吃了后,大大增加繁衍生息的能力。


当今临床上用以治疗男子真阳不足引起的阳痿,效果极佳。


还有个经验,以淫羊藿配石楠叶,可治疗女性性欲冷淡。


这淫羊藿又叫仙灵脾,也是沾仙带灵的药草,需要重视起来。


如果是女性不孕的,老师便常把四君子换为四物汤,原方打底不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