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势学习周:中医学、顺势医学与康氏信息医学

 未来决定现在 2015-07-16

洪文学现任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委员,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53年出生。1990-1992年为瑞典皇家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洪教授从事中医诊断和治疗仪器近二十年,长期从事中医工程学方面的研究。目前从事“面向中国农村的中医数字化工程及其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中医学、顺势医学与康氏信息医学

——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洪文学博导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顺势医学、中医顺势思维、中医反治法和康氏信息医学的基础上,将顺势医学与中医学做了对比性比较。强调采用康氏信息医学辨证诊断对于促进顺势医学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顺势医学;中医学;康氏信息医学;

辨证诊断;中医反治法

1.   顺势疗法

顺势疗法是一早在公元前400多年由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在流行于世界上66个国家,已被近百万医疗从业使用和以万病人接受治有越越多的学习和使用的医疗体系。顺势疗法又类疗法、同样疗法,在医学经典著作《希波克拉底文集》中记载:“通相同者,疾病生;通使用相同者,疾病被治愈”。18世纪中叶德国医生哈尼曼正式立了顺势疗法,提出顺势疗法的基本理是:某物量可以引起某,那用小量的就可以治疗这种顺势疗法有4基本法

相似法 群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机体防机制抗致病因素的反候可能是机体在刺激下最好的反,是机体借以重新尝试获得其失去的平衡,恢复内环定的手段。助机体重新建秩序,应该帮助和强化些反,而不是抑制它们

治愈趋向 疾病的趋向痊愈常按一个预先确定的模式,即初起症状轻微加剧,随后主要症状从重要脏器逐渐移向不重要脏器。成功的顺势疗法可以加速痊愈。

方法 主张一味唯一的药物治疗一种病,这种药物在“验证”中能产生最相似于病人所有的症候群。比如说,要治疗一个热病患者,就要使用能引起这种热病症候的药。

最小量法 确定了合适的治疗药物,就应设法使用最小的剂量,以刚能引起反应为度。

2. 中医顺势思维

中医学博大精深,其辨证论治的医学框架体系、整体的高度认识自然、人疾病,理法方形成一体。中医虽顺势疗法一,但其理体系中涵有较为完善的顺势疗法原理。中医顺势,肇源于《内经》,经历家的不断补充完善而广泛用于中医临床。中医顺势的涵是指根据病邪所在部位、正抗病反应趋势经络气行及阴阳长规律、自然界阴阳五行化之等,把握最佳,以最小代价到最佳效的治

抗邪之 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即正邪斗争、消长进退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同的病邪,其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因而侵袭人体的途径及停留部位也不尽相同。而人体正气则具有抗御邪气入侵,祛邪外出,免于机体发病的功能。就某一具体患者而言,这种正邪斗争总是发生在某一病程阶段和具体部位,所表现出的自然趋势具有时间性和方向性。故治疗疾病应抓住最佳时机和方向,顺应患者体内正气抗邪的趋向,采用切中病情的治法方药,从最佳的途径祛邪外出,达到在最短时间内治愈疾病的目的。

人体机升降之 在生理状态下,人体整体之气机升降出入应当保持相对平衡,但人体每一脏腑的气机却有着不同的活动倾向或趋势,治疗疾病亦当顺应其势而治之。如肺主乎宣而宜乎降,治疗肺病宜宣散肺邪,降气宽胸;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治疗脾病宜益气升提、胃病宜降逆和胃。人体气机变化尚受时间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春升、夏浮、秋降、冬沉,这种四时气机的升降运动,会影响疾病病位之深浅及病势之逆、顺,故治疗疾病当顺应四时气机升降之势。

顺脏腑苦欲喜 苦欲喜恶是脏腑特性的反映,当脏腑生理特性受到遏阻时,常常表现为病态。因此,顺畅脏腑特性,也是治疗脏腑病证的重要环节。如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病之治,顺畅其性,重在疏解肝郁,兼柔其体。

顺脏经络气时间变化之 中医学十分重视时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所揭示的时间节律有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等。而日节律中又包含阴阳消长、五脏主时、六经病解、经气运行等不同节律。治疗疾病,无论运用针灸抑或药物,均应顺应时间变化之势。

 中医治疗疾病,以辨证论治为特点,而体质是形成证的内在基础,它影响着个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影响着所产生的病交类型和病变传变的倾向性以及治疗反应的差异性。因此,可以认为证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体质以后形成的临床类型。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实质上即包含着从体质上求本治疗之义。

中医顺势治疗与目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顺势疗法,在中文表述上十分相似。但西方顺势疗法的根本原则是相似定律,即药物引起的病症与药物所治疗的病症存在相似性。故使用小剂量或极微小剂量的药物,以治疗疾病表现与该药物大剂量或常用剂量给予健康人时所引起的毒副反应相似的疾病。如大剂量的吐根使健康人发生恶心呕吐,而小剂量却能够治疗消化不良引起的恶心呕吐。这种疗法类似于中医“以毒攻毒”的疗法,而与中医顺势治疗名同实异。值得指出的是:顺势疗法所奉行的相似法则、小剂量法则与中医反治法颇为相近。

3.  中医反治法

中医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建立了正治(折逆)与反治(从属)的治病方法。正治为治疗之常法,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而反治法为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以热药治热证,如《医碥》所言:“真反者,如风火暴盛,痰涎上涌闭塞咽喉,非辛热之品不能开散,不得已暂用星半乌附巴豆等热品,是则真反也。”针灸疗法中的热证施灸法也属于反治法,即用灸法治疗中医八纲辨证中病性属热的证候,包括外感热病和内伤热病,以及外科痈疽疮疡等多种疾病中所出现的热性病证。灸法治热证有通宣发散、疏泄郁热;以热引热、拔毒外出;行气活血、祛瘀散结等作用。正如明代医家李梃所言“热则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也。”(《医学入门》卷一)寒药热服、热药冷服的顺势服药法,也能起到反治的作用。《本草纲目》附子项下指出:“凡用乌附药并宜冷服者,热因寒用也;盖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以寒,则阴气益甚而病;治之以热,则格拒而不纳。热药冷饮,下咽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而病气随愈;不违其情,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以上各种形式的反治法,都有所用药物药性与病性相同的特点,这与顺势疗法的相似法则十分类似。

中医学“从者反治”顺势治疗的愈病机理 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都有其各自的生理特性。在治疗疾病时,用药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有助于调动脏腑的生理功能,促进疾病痊愈。所谓养生、治疗用药强调适欲性,即《金匮要略》所言“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如治疗肝血不足、虚劳虚烦不得眠之酸枣仁汤,用酸枣仁、茯苓、知母等清热、养阴、安神,配以辛温之川芎,是因肝木性主散达而恶抑郁,川芎其气辛温芳香,性喜走散,有调达肝气之功,符合“肝欲散”的生理特性,故用川芎“急食辛以散之”。现代整体医学认为:疾病是人体内部变化的一种反应和信息,这种反应和信息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人体力图去除这些因素并使机体复原的一种反应。匡调元的“整体制约论”认为疾病是人体因致病原因和条件的作用而发生的一种邪正相争的矛盾过程,所出现的症状,是人体抵抗致病原因和条件的一系列防御性反应。中医所谓的“证”,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一系列反应的高度概括,它既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机能状态,这种状态,表示了机体自身愈病能力对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应答。反治法能加强这种应答力,有利于疾病的痊愈。

4.顺势疗法与中医学比较

顺势疗法和中医学分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根植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其哲学理念、宏观诊治观点较为相近。顺势疗法和中医学均视人体为一个集物质、精神及外周环境诸因索为一体的有机体;气的存在构成了人之实体,气机的运行推动、调控着整个生命活动,使各构成因素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平衡,病理上相互影响;疾病的发生足各种内外因素干扰作用的结果。在诊断上,顺势疗法和中医学均以患者的自身症状、临床体征作为主要判断依据,注重个体先天禀赋的差异、对疾病的特殊易感性。在治疗上,顺势疗法和中医学均相信人类有生命的原动力,该原动力与机体的自愈能力紧密相关。顺势疗法的治疗是运用极度稀释的天然制剂,激发和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中医的治疗是运用针灸、中药、气功等方法扶助人体的“正气”,以祛除致病因素“邪气”,最终达到阴平阳秘,内外平衡。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也是顺势疗法和中医共同遵循的治疗原则。

在诊断思路上,顺势疗法始终遵循其基本法规“相似性原理”,临床上以问诊、观察、检查作为获取诊断信息的手要手段,以主观症状、客观体征为依据,遵循“整体诊断”和“动态诊断为主”、“微观诊断为辅”的原则搜集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通过对各种症状体征的评估、排序,最终从顺势疗法的药典《临床症状与药物对照书/软件》中查找出相应的天然单味药剂用于治疗。

“整体诊断”,即着眼于患者的精神、情感、躯体三个层面的症状、体征,并对其进行整体组合。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均是这三个层面综合表现的结果。其中,心智层面是整个集合体的核心,起着主导、决定作用;躯体层面位于集合体的外周,处于次要、服从地位。“动态诊断”,指结合症状出现的时间、方向、延伸、强度、感觉、变化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微观诊断”指结合现代高科技仪器与化验等方法辅助诊断。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心智方面的症状、损伤后对机体危害较大的症状、个体差异、以及“特异性症状”在顺势疗法诊断中具有特殊意义。

中医学的诊断在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整体审查、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等基本原则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搜集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运用辨证思维对疾病的症状、体征从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兼顾相应的辨证理论(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等)进一步参比识别、判断分析以综合归纳疾病的属性、揭示各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最终上升为反映病机本质特征的证型,用以揭示脏腑之平衡、气血之盛衰、疾病的性质、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疾病的转归、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为遣方用药提供依据。

顺势疗的诊断治疗过程是一个获得、认知、评估、排序症状和体征,寻找“相似药剂”的过程。选中的药剂,正是那些在健康人身上可引发或造成相同系列症状体征的物质,经过稀释处理后用以治疗具有同类症状体征的疾病。从临床治疗的角度分析,寻找“相似药剂”的过程也是一个“以药统症”的过程。

中医学的诊断治疗是一个动态的由直觉判断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过程,具有整体性、辨证性(个体性)、多重验证性、快速性、真实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辨证论治”是其核心,“辨证”乃以主症为中心,分析甄别各症状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病机纲领一证型,从而作出病因、病位、病机、病性的诊断。“论治”是据证立法,依法选方,合理择药,使“证法方药”有序,环环相扣而统一。从治疗角度而言,辨证论治的过程也是“以方统证”的过程,方剂与证型具有对应与契合关系。这里的方并非某类药物的简单相加,而是依从严谨组方法规、针对特定病机证型所拟定的处方。这里的证则统括着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顺势疗法的诊断择药过程虽以症状/体征群作为诊断择药的着眼点,对症状/体征的分类、排序过程蕴含着“特征性辨证”的思维方法,但整个过程中上疏于对症状和体征本质联系的深入认识,症状体征群尚未在理论上被升华为规范的“证”的概念,也未形成严谨的宏观诊断的框架体系。这一点也反映在其临床研究中除强调临床信息的搜集方法外,很少有系统研究其信息处理原则的,而这一原则应建立在对临床症状体征信息的深入理解上。中医学的诊断通过类比、演绎、分析、归纳等多种逻辑思维方法从宏观整体的高度把握人与病的关系、症状/体征之问的本质联系,证候与治疗方剂之间的对应依附关系,对临床信息的理解、处理和应用是理、法、方、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康氏信息医学

康氏信息医学是康继周先生在美国多年应用福尔电针于临床医学实践基础上,将西医学、中医学、顺势医学融为一体建立起来的临床医学体系。图1给出了康氏信息医学相关内容的关联图。图2是康氏信息医学原理图。图3 康氏信息医学辩证诊断原理图。图4 康氏信息医学处方生成示意图。从给出的图可以看出,康氏信息医学是以西医学、中医学和顺势医学为医学基础,以福尔电针为诊断和评价技术手段,以辨证论治为基本法则,以顺势医学药物为基本治疗途径的医学体系。有关内容可以参见《康氏信息医学》专著。

 

顺势学习周:中医学、顺势医学与康氏信息医学

 

图1 康氏信息医学相关内容关联图

顺势学习周:中医学、顺势医学与康氏信息医学

 

图2 康氏信息医学原理图 

顺势学习周:中医学、顺势医学与康氏信息医学

图3 康氏信息医学辩证诊断原理图

顺势学习周:中医学、顺势医学与康氏信息医学

 

图4 康氏信息医学处方生成示意图

 

5.  讨论

顺势医学和中医学虽然隶不同的医学体系,但治疾病的哲理有很大相通之从临医学实践角度看,正确的诊断对于恰的治是十分重要的,效和力的客观评价是保证疗效的前提。康氏信息医学为医辩证诊断效、价提供了技手段。如何在中国发扬集西医学、中医学顺势医学为一体的康氏信息医学优势广大群健康服,是一个值得深入究的课题

考文

张群策,陈业孟,李蕙,郑欣,王天芳. 顺势疗法和中医学诊治特点的比较与思考,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0年, Vol.32, No.5

杨光,张晓春.中医反治法与顺势疗法,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Vol34,No.2,

张喜德,邢玉瑞.中医顺势疗法的临床应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年,第3期

张书元,董凌燕,刘培平.顺势疗法的研究概况,中国医药,2010年,Vol.5,No.4

康继周. 康氏信息医学,中国古籍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