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理论(二):“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进一步解释

 昵称33306100 2020-06-09

第一节  整体观念

 

一、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表现在组织结构上的不可分割,功能活动方面相互协调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疾病诊断方面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了依据,疾病的治疗方面,局部病多从整体治疗。
    2.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即“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如: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昼夜变化的影响,地区变化的影响等。
    3.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关系
    (1)社会的治乱对人体的影响。
    (2)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影响人体身心健康。

 

第二节  辨证论治

 

1.症、证、病的含义
    (1)症:症状、体征,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自觉或他觉的一种不正常表现。如头昏、腹胀、恶心等。
    (2)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及邪正关系的总概括。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如风寒表实证,脾阳虚证。
    (3)病:是指从发病到传变的全过程具有一套完整的发展变化规律特征的疾病过程。如:麻诊、天花、湿温病、温病、外感病、内伤杂病等。

2.症、证、病三者之间的关系
    (1)联系:三者都统一在人体病理变化的基础上。每一种病都包含了以某一症状为主的若干症状、体征组合的证。
    (2)区别:症只是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
    证反映了疾病某个阶段的本质变化。
    病反映了疾病病理变化的全过程。

3.辨证论治的含义
    所谓辨证论治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又称辨证施治。

4.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在诊治疾病过程中,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5.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在辨证论治中,必须掌握病与证的关系,既要辨证,又要辨病。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深化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使诊断更为全面、准确,治疗更有针对性,全局性。
    (1)辨病有助于提高辨证的预见性、简捷性。明确病就可以将辨证局限于该病的常见证范围之内,以减少辨证的盲目性,以病为纲抓住辨证的纲领。为诊断疾病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辨证有助于辨病的具体化、针对性强。“证”反映了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变化过程,并可反映病的基本特点和传变规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同病可以异证,异病又可以同证。因此,辨证可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从而及时进行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和痊愈。
    由此可见,病证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6.辨证论治的运用
    (1)常用的辨证方法:临床中常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等八种。各有其特点,但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
    (2)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不同。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小结】
l.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是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作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宝贵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贯穿在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有效地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使中医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中医学主要从宏观角度,用哲学的方法,从整体上对人体的生命和疾病进行研究,比较、演绎、类比、以表知里、试探与反证都是中医常用的思维逻辑方法。以上方法,无论对既往建立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还是当前整理发掘中医学的宝贵遗产,都是可行的方法。

【现代研究】

一、整体观的现代认识
    (1)整体观的许多系统思想,仍然保留着整体,系统的突出特点。如包括现代西医在内的现代系统论的许多具体原则。诸如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
    (2)对脏器组织生理功能整体的认识,有许多独特的内容。都在整体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某一角度揭示了西医目前尚未认识到的某些科学内涵。
    (3)在用药整体性上,中医优于西医,中药的用药整体性是根据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二大原则而确定的。
    (4)中医学整体观的现代化,除了应用以往中医研究中医的方法,还应该从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入手,从微观水平上研究生命的实质,也即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之长补中医学整体观之短,那么,中医学整体观念必定会取得新的突破,一门新的整体中医学必定会产生。

二、辨证论治研究
    (一)“证”的规范化研究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证候规范》编写会议对证候的命名提出了四点要求:(1)要正名,别名或异名不可太多;(2)要充分体现中医学术特点;(3)命名要确切,不可含混不清;(4)证候命名要提出一级证候、二级证候、三级证候的命名要求。
    2.证候的分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证是对相当数量的具体证情的概括,是抽象的证,可见于各种不同的疾病。狭义的证则隶属于某一具体的疾病,是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斗争等方面情况概括,是具体的证。
    3.证候规范化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整理医籍文献,分析归纳出每个证候的基本症状和体征,再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修正,最后还要通过临床验证,反复修改,加以完善和提高。
    (二)辨证论治亟待解决的问题
    l.首先是统一标准规范,我们亟待全面继承前人的辨证经验,整理出一套合乎现代化要求的适用于各科的“脉因证治”辨证规范。
    2.建立客观化辨证指标,如以显微镜观察舌象,用电子仪描记脉象,循此以进或能创出较标准之舌谱及脉象仪。证候亦可加以科学整理,订出指标,用电子信息储存手段表达,总而言之,应当使之具体化、规范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