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阴阳的学说

 w59n 2015-07-16

关于阴阳的辩证关系,自古至今有很多的易学家研究,并写出了许多的研究学说著作和文章,本人才疏学浅,对阴阳的关系无独特见解,也无自己的理论学说,这里,我只能将我所读到的有关阴阳的“辩证学说”理论介绍给大家,以同易学者们分享。

一、阴阳辩证关系的三大规律

阴阳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有无规律可寻?阴阳之间的关系用现代语说是辩证关系,即相反而相成的量子学原理。量子学创始人波尔将这个辩证关系总结为三个规律:

第一、阴阳互补而依存,自立生化;

第二、阴阳互为界限,来复返转,生化不已;

第三、阴阳互为主从,导致中和,万物万事因都有形体以存在。

二、《易经》《内经》阴阳说的异同

《易经》所讨论的是自然界事物的一般规律,以社会和天人关系为重点对象;而《内经》则以人体为主要对象。有意义的是,《内经》之阴阳学说与《易经》在理论的形式、内容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差异。

《易》道阴阳,其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事物永远处于变化之中,阳刚在变化之中永远处于主导地位。

二是强调阴阳的和谐共处是最佳状态,当平衡趋向消失时应积极促进平衡的出现。

三是在社会生活中强调尊重规律,自强进取,顾全整体的人生哲学。

《内经》完全承袭《易经》思想,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阴阳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自然界各种事物发生、变化的原动力,其特点是阳主动,阴主静,阳化气,阴成形。

二是强调阴阳的和谐、平衡是维持事物正常发展的最佳状态,其中阳处于主导地位。

三是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当平衡被打破时,要采取各种措施纠正,促进平衡的出现,并因此而提出了疾病防治的理论。

以上是《易经》《内经》阴阳说的共同点,其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阴阳的升降问题

《易经》利用阴阳升降原理说明事物之间的交感现象,判断事物的吉凶。如《泰》卦与《否》卦,《既济》与《未济》卦等。泰卦的卦辞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它象征宇宙间风调雨顺,政治清明, 国泰民安的最佳状态。卦辞、《彖传》、《象传》都认为这种状态出现的根源是阴阳相交。而且认为相交会演变为相背,泰极必然否来,它象征的理想状态是阴柔在上、在外,阳刚在内、在下,这样才能吉祥亨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在此以天地云雨的变化说明阴阳升降。云在上,为地气上升而形成,雨在下,为天气下降而成,从而是形成了阴升阳降。

从以上可以看出,《易经》利用的是一种自然趋势,利用了自然界物的自然特性说明是否相交的状态,比喻成功与否。但《内经》却是以一种事物的功能趋势来说明阴阳的升与降。

2、关于阴阳相对性问题

阴阳的相对性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阴阳的无限可分性;二是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阴或阳在一定条件下会各自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可转化为阴。如《乾》卦所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当按“潜—见(现)—跃—飞”向上发展达到极端时,又转为“悔”,开始向相反方向转化。

《内经》关于阴阳转化的内容主要有病理变化和气候变化两个方面。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这里面也阐述了阴阳的病的转化过程。

关于阴阳的可分性问题,《易经-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已经指出了阴阳的可分性问题。《内经》中“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正是对阴阳可分性问题的具体说明。

3、关于阴阳有名无形的问题

在《内经》看来,阴阳已不再专门代表某一种个别的事物或作用,而具有了一般性的意义,所以《灵枢-阴阳系日月》指出“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明确指出阴阳并不代表某种特定的事物,而是从具体事物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标示事物性态特征的范畴。

当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在论述世界的本原时说:“中国哲学又有一大断定,即认为本根必非有形的,一切有形之物皆不足为本根,本根实超乎形。”指出了任何有形之物皆不能充当世界之本源。在哲学史上,五行说、八卦说、天地说等,最终被气论即元气说所取代,这也充分地说明了阴阳的有名无形问题。

4、关于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结合问题

《易经》《易传》都没有讲五行。

《内经》里将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于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