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的系统系列学习采取“123 + 1”模式(详见第48至62期间的说明)。 ————————————————————— 泻心汤类方应用体会(之一)——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同仁文章W010 作者/陈建国; 编辑/晓生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在第130期刊载了中医经方学术研讨会抚宁站暨全国伤寒温病论坛的相关消息后,诸多同仁分别给我们回复,希望能够在微信平台分享讲座内容,让更多同仁能够有机会参与学习和讨论。我们在征得专家老师的同意后,选登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正文: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这三个方子在组成上相差不大,我们叫暂称为泻心汤类方。这个类方在临床上应用的是非常广泛的,以此为例,我讲一下对经方临床应用的个人体会。 但在此之前我想简单的说一下我自己对经方的理解,经方的辨证,也许和平时理解的辨证有些区别,我有一些个人的体会。我们平时所说的在辨证,是在利用四诊资料后,确定的治疗疾病的原则,即最后落足到“原则”和“方法”上,而经方的辨证论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还应该辨到方证、药证、量证,摄证。关于经方的六经辨证,胡希恕先生提到六经来自八纲,这句话很值得思考,也有一句话,我也是很关注的,说六经本可废,是否是这样呢,很值得思考,所以我在临床上就实践,是否用八纲可以解读许多问题,或是八纲的基础上是否有别的辨证方法作为补充;我通过观察分析,在《伤寒论》中除了六经辨证还有气血津液辨证,在这我有我个人特色的认识,我将其总结为十二个字:“辨八纲、精方证、明因果、分轻重”,简单的解读一下: 1.辨八纲:既然六经辨证是经方的辨证方法,六经又来自八纲,那我们就用辨八纲的辨证方法来分析一下,看看是否可以。 2..精方证:就是在辨证的基础上辨方证,要学会两步走,我们不仅要辨证还要辨到方证; 3.明因果:就像张仲景先师提出的三个境界,其中第二条说“见病知源”,就是说病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