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 按:现今大家普遍熬夜,整天又对着电脑,生活在城市的,天公也不作美,隔几天就来场雾霾,象文中所说的诱因那样,可苦了替我们工作在一线的那一扇心灵的窗户啊,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啊,实在“尘”重的话,还有我们经方顶上呢,就让我们通过梦龙同学跟诊的记录和分析来学习老师的“除尘”良方吧: 作者 朱梦龙 案例: 目红干痛案——泡性结膜炎之赤小豆当归散加菊花汤证 钟某,女,24岁,2014年11月10日。 主诉:眼睛红肿10余天。 患者为冯老跟诊团成员,近日用电脑较多,加之北京连日雾霾,于10余天前出现眼睛红肿、干涩、异物感,结膜可见一结节状隆起脓疱,周围结膜局限性充血,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泡性结膜炎”,欲予激素治疗,并言至少10天才有可能恢复。因患者畏惧激素,遂自行服用小柴胡汤后,未见缓解,今日跟诊结束请冯老处方。刻下症见:眼睛红肿、胀痛、干涩、有异物感,畏光,纳差,无腹胀,口干轻,无口苦,口粘,大便粘,舌暗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辨六经:眼干、红肿、胀痛,为上热之象,虽胡老有言,“孔窍病变多属半表半里”,但患者无半表半里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症,虽有纳差,但结合患者体质及舌脉,考虑为太阴之纳差,故不辨为少阳或厥阴;加之患者曾自行服用小柴胡汤不效,更为明证。故本案眼睛红肿、干涩、疼痛辨为阳明热象;口粘、便粘、舌暗淡齿痕苔白脉细,为太阴饮象。故辨六经为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眼睛红肿,不难想到仲师原文中描述“目赤如鸠眼”之赤小豆当归散证,但不能照套原文,必当六经一致,方证相应方可选用。赤小豆当归散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13条:“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炎热初起,故目赤如鸠眼,七八日则已化脓,故目四眦黑;本案患者眼睛红肿,有小泡,为炎热初期,欲脓初期,故以本方养血排脓。方用赤小豆,《本经》谓:甘酸,平。《养生要集》谓:味苦,温,主为排痈肿脓血。当归,《本经》谓:味甘,温。主以养血祛瘀,此治诸疮有痈脓恶血者。因赤小豆当归散更偏于温,治在太阴,本案阳明热象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