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 海 市 区 教 堂 游 览(上)

 昵称22346171 2015-07-17

览(上)

基督教在上海地区出现,始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十二月,上海县人徐光启邀意大利耶稣会士郭居静(Lazarus Cattaneo)到沪,在徐宅设礼拜场所,向徐亲友、佃户传教,之后教徒越来越多,分布于上海县城内外。

       明天启元年(1621年),郭居静应已在北京受洗的嘉定孙元化之请到嘉定开教。次年,意大利耶稣会士毕方济(Francois Sambiasi)到松江开教。崇祯十二年(1639年),意大利耶稣会士潘国光(Franciscus Brancati)到崇明开教。到18世纪初,教务鼎盛,上海地区有教徒8万人,几占全国教徒四分之一。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十一月,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W.H.Medhurst)和雒魏林(W.Lockhart)夫妇抵上海定居传教。此后,英、美等国主要教派,差会派遣传教士到沪传教,初在上海县城内设点,随后迅速向租界发展。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上海第一批基督教堂,如圣三一堂、圣会堂(后称老北门第一浸会堂)建成。19世纪60年代后,上海增建一批教堂和教会医院、学校、出版机构。到19世纪末,上海有教堂10多所。

从上海开埠后到20世纪初,除了原有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之外,不同时期存在和出现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犹太教、祆教、锡克教等教会和教徒。

信奉耶稣是欧美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史久远。欧洲的教堂大致分为四种建筑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和现代主义教堂。

教堂是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教徒,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级别分类有主教坐堂,大教堂(大殿),教堂,礼拜堂等。

20世纪头20年,上海基督教迅速发展。建造或重建一批大教堂,创办一批神学院、圣经学校、教会大学和中、小学知名学校,开办教会医院。上海成为全国基督教中心,主要教堂、团体机关和事业机构大多开设在公共租界。1937年,上海有教堂78所,到四十年代时,教堂遍布上海市。解放后,教堂有所减少,到“文革”时,关的关,并的并,毁的毁。

改革开放之后,大多数教堂都恢复了宗教活动,也有不少教堂成了“摆设”,如上海东正教堂,因建筑属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本人初步统计,上海市教堂到目前为止,约二百余座(不包括聚会点、固定活动场所等),有历史遗留的,也有新建的,散布在上海16个区和1个县境内。

上海最著名教堂有徐家汇天主堂、松江佘山天主堂、浦东唐墓桥露德圣母堂、四川南路天主堂、衡山路国际礼拜堂、西藏中路沐恩堂、汉口路圣三一堂、董家渡天主堂和新乐路东正教圣母大堂等。

本人不信教,但喜欢教堂、寺庙等宗教建筑,无论从那个角度来欣赏都是艺术,令人赞叹。我每次骑游上海时,都将教堂、寺庙等外景拍摄回来,输入电脑独自欣赏。

特别有趣的是,不管在教堂,或寺庙内逗留时,总有信徒会询问:你也信耶稣,或信什么教?我回答他们:我则是一个游客,什么教都不信,真让他们失望。临别时,很感谢我大恩大德。其实任何宗教信仰,都是劝人为善,要做好事,否则要受惩罚的。

退休三年,上海市区的教堂、寺庙等,我都已骑车游览过,郊区的因路远,只能分段、分时去寻觅。特别是散布在上海郊区农村中教堂、寺庙等实在难以找寻,有时到了一个村庄,骑车兜来兜去就是找不到,只有询问当地老人,经指点后方能找到。

本人博客所贴教堂照片都是原创的,如有朋友要下载,只要注明来源就行。

 

    1.基督教沐恩堂:位于西藏中路316号,原名监理会堂,1859年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传教士蓝伯创办。光绪十六年(1890年),改称“慕尔氏纪念堂”。1929年迁今址建新堂,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大师设计。1931年,慕尔堂新堂落成,这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建筑宏伟,当时曾有“东亚最大的社交会堂”之称。

    1936年在教堂钟楼顶部安装了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可四面旋转,气势非凡、风格独特的慕尔堂不仅成为上海、乃至远东地区著名的大教堂。1958年,易名“沐恩堂”。“文革”中,该堂关闭。197992日,沐恩堂恢复礼拜,是上海恢复宗教活动最早的基督教堂。钟楼顶部重建5米高的十字架。

    19937月,沐恩堂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2.基督教圣三一堂:位于汉口路49号,1847年始建,1869年重建,外观为哥特式,是上海建立最早、最大和华丽的基督教堂。原是一座专为英国侨民中的圣公会教徒服务的教堂,由斯科特,凯德纳设计,圣三一堂的设计体现了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1875年升格为圣公会北华教区主教座堂,1893年,在圣三一堂的左侧,又增建了一座高耸的钟楼,这座钟楼大大增强了这座教堂的哥特式意味。钟楼为四方形平面,尖椎形屋顶,四角有4个小尖顶。钟楼内安置了八音大钟,能按着圣诗的音韵敲打。在上世纪30年代前,圣三一堂的钟楼曾经长期是上海的制高点和最醒目的地标,可惜这座钟楼毁于“文革”破四旧中。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3基督教惠中堂:位于徐家汇路38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原属基督教安息浸礼会,光绪六年(1880年),由美国基督教安息日浸礼会派遗来沪的传教师台佛史所建。“文革”时,教堂关闭,移作他用,1982年因年久失修而倒塌。1993226日复建,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新堂,1997年建成。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4.基督教清心堂:位于大昌街30号,原名“上海长老会第一会堂”,成立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不久,美国北长老会差会开办清心书院,做礼拜就在书院内,故称“清心堂”。1919年在今址购地建新堂1923年落成。新堂建筑平面呈独特的字形,在建筑上颇具特色。1958年,清心堂成为南市区联合礼拜场所。“文革”中停止活动,197999日,举行复堂礼拜。

19943月,清心堂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5.基督教诸圣堂:位于复兴中路425号,美国圣公会传教士麦甘霖于1915年,在法租界租赁民房作为布道所。后和中国牧师汪孝奎共同筹划,购今址建造新堂,1925年大堂落成,取名“诸圣堂”。为尖顶木结构建筑,采用17世纪典型的圣公会高派教堂格式,西北角有方形钟楼1958年,诸圣堂幸运地被保留下来,成为卢湾区基督教原有的十八个教派的联合礼拜教堂。“文革”时被关闭。1982年,恢复宗教活动。19994月,诸圣堂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6.董家渡天主堂:位于董家渡路185号,又名“圣方济各沙勿略堂”。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7),咸丰三年(1853年)落成。该堂由西班牙艺术家、耶稣会辅理修士范廷佐设计,大堂外观为是中国建筑风格,内部式样仿欧洲耶稣会总会之耶稣大堂,大堂顶部呈拱形吊顶,堂内几个硕大柱子均有4米周长,墙面高处浮雕均呈现中国民族图案。董家渡天主堂是上海教区第一座主教座堂,也是当时上海最大最引人注目的教堂,其规模仅次于徐家汇大堂。198511月,经过修缮后复堂。

1993714日,董家渡天主堂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7.四川南路天主堂:位于四川南路36号,因当时在洋泾浜河南岸,故名“洋泾浜圣若瑟堂”。道光三十年(1850年),在原法国领事馆旁建造一所小教堂,此堂是上海租界中最早的一座教堂。咸丰九年(1860年)重建,由葡萄牙人设计,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单钟楼立面构图,次年新堂落成。光绪三年(1877年)又完成了教堂正面及钟楼重修工程,建筑风格为罗马式与哥特式组合,窗户均为半圆圈,高大明亮,并以宗教题材的彩色玻璃所镶嵌,目前在上海教区仅该堂保留此特色。

 “文革”时,教堂关闭。1981年归还教会,1225日举行了圣诞弥撒。经整修后,于19821225日正式复堂。1994215日,四川南路天主堂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8.天主教君王堂:位于巨鹿路361号,又名“帝王堂”、“巨鹿路天主堂”,原址在法租界蒲石路。1928年,由南京宗座代牧区辅理主教惠济良创建,耶稣会会长山宗泰主持祝圣仪式。1933年起,成为法租界内讲英语的外籍天主教徒专用堂口,为上海各教堂所独有。

“文革”期间,教堂被占用。1985年,因建造新锦江大酒店而拆除原教堂,由长乐路移地今址重建。1991年,新堂建成。教堂内壁有巨幅耶稣牧羊像,故此堂也被称为“耶稣善牧堂”。1993425日、正式开堂。该堂曾长期作为上海教区唯一用英语做弥撒的教堂,现为中文弥撒教堂。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9.天主教伯多禄堂:位于重庆南路270号,1908年,上海天主教会把创办于徐家汇的震旦学院迁到鲁班路。随后,改名为震旦大学(1952年撤销),震旦大学的小教堂就成为校内天主教徒过宗教生活的场所。1933年起建造一所较大的教堂,次年落成,以耶稣第一位宗徒圣伯多禄的名字命名为“圣伯多禄加尼削堂”。堂为拜占廷式,雄伟壮观,中央有大穹窿,堂内无支柱,处处可看到祭台,并清晰听到讲道声。

 圣伯多禄加尼削堂落成后,简称伯多禄堂。是原卢湾区第一座正式的天主堂,教堂神甫被称为院长。此前,上海天主教会将教堂神甫称为院长的有徐家汇天主堂、董家渡天主堂、洋泾浜天主堂和虹口天主堂4所,伯多禄堂是第五所。“文革”期间,遭严重破坏,1984年复名迁回。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10.东正教圣尼古拉斯堂:位于皋兰路16号,始建于1932年,落成于1934年。为纪念被苏维埃政权处决的前沙皇尼古拉二世,教堂取名为“圣尼古拉斯”教堂。由俄国建筑师亚·伊·亚龙所在的协隆洋行设计,昌升营造厂承建。圣尼古拉斯教堂平面呈“十”字形布局,外墙大理石上用俄、法、英三种文字刻着教堂全名,穹顶山用代表东正教的“下”符号,顶端高耸着孔雀蓝葱头形尖顶,与顶上的金色十字架交相辉映。廿十世纪50年代初,留沪俄侨大批离开,东正教活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11.基督教怀恩堂:位于陕西北路375号,创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美国浸信会传教士万应远在今四川北路兴建。1924年,在东宝兴路建怀恩堂新堂。1937年“八·一三”事变前,怀恩堂迁至王家沙花园(今北京西路605),后又迁至陕西北路口平安大戏院二楼。1941年,购地重建迁今址。1942年,怀恩堂新堂落成,这是一座清水红砖基督教堂,也是上海基督教会中可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堂之一。

1927年宋美龄和蒋介石就是在怀恩堂里举行了西式的基督教婚礼。1958年,怀恩堂成为静安区唯一的联合礼拜教堂。198012月复堂。19943月,怀恩堂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12.基督教新恩堂:位于乌鲁木齐北路25号,原名“上海公共礼拜堂”。始建于193912月,由英国传教士戴德生创立的中华内陆会,于迪化路(今乌鲁木齐北路)建立了自由教堂,原是外国人所建非主流教派公共礼拜堂,曾被称为“万国教堂”。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时该堂幸运的被保留下来。1962年命名为新恩堂。“文革”期间被关闭。1989924日,该堂恢复开放。20043月,新恩堂被列为静安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已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13.小德肋撒天主堂(天主教):位于大田路370号,始建于1930年,原为纪念法国里泉尔圣衣院修女小德肋撒而建,定名“圣女小德肋撒堂”,故建造开工日与开堂日都定在其瞻礼日103日。小德肋撒为法国里泉尔圣衣院的隐修女,去世时仅24岁。她的自传《灵心小史》,曾被译为中文。1925年,罗马教皇把她列为圣女。1931103日,教区主教惠济良主持开堂典礼。该堂为罗马式建筑风格,原有两个高高耸立的钟塔,内有宽敞的楼宇围廊。堂内装饰精致,标有纪念小德肋撒玫瑰图案的特殊标志。“文革”期间,教堂关闭,房屋被工厂占用,1990年,归还天主教上海教区。1993103日复堂。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14.国际礼拜堂:位于衡山路53,建于1925年,由在沪美国侨民及其他外国侨民集资建造,初名协和礼拜堂,为当时上海最大的基督教堂。新堂于同年38日落成,因参加礼拜者主要是美国基督徒,时称“美国礼拜堂”。国际礼拜堂是一座近代哥特复兴式风格,砖木结构的教堂建筑,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1936年建)两部分组成“L”形连成一体。抗战时期,吸收了许多欧洲信徒及少数中国信徒,遂改名“国际礼拜堂”。1958年,国际礼拜堂成为徐汇区联合礼拜场所。1980年,修复大堂,圣坛上的铜十字架、烛台、大理石洗礼池等都恢复原样,198114日复堂。1989925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15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位于蒲西路120号,俗称“小圣堂”。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16徐家汇天主堂:位于蒲西路158号,徐家汇是上海天主教的发源地之一,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为当时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梅德尔教士在徐光启墓旁购地建教堂,取名圣依纳爵教堂,从此这里成了上海天主教的中心。咸丰元年(1851年)又建造了教堂,即徐家汇天主堂的旧堂(在新堂北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堂东建新堂,宣统二年(1910年),新堂建成后,称“圣依纳爵堂”,即后来的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不仅是上海地区最大的天主堂,也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式样建造的教堂,当年曾被誉为远东最壮观宏丽的天主堂。

教堂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向东,两侧建钟楼,双尖顶砖石结构,堂脊高18米,钟楼全高约60尖顶31米,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教堂内有苏州产金山石雕凿的64根植柱,每根由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有祭台19座,祭台中的大祭台于1919年复活节从巴运来的有较高的宗教艺术价值

19604月,该堂成为主教座堂,并改奉圣母为天主之母为主保,正式的名称为“圣母为天主之母之堂”。“文革”时期,徐家汇天主堂遭严重破坏,教堂被用作仓库。197911月,该堂举行了“文革”后的首次弥撒。1980大堂修缮一新,19828月,两座各重达13吨的十字铁塔架,重新安装到钟楼上。同年圣诞节,尖顶十字架修复,重现大教堂哥特式风貌。1982年徐家汇天主堂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19899月,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17.东正教堂:位于新乐路55号,建于1931年,堂体造型古朴圆浑,顶部为半圆穹顶,屋顶止五个鼓形穹顶,中间是大穹顶,四角4个小穹顶,施以美丽的孔雀蓝色,与奶白色的墙面,在蓝天白云下浑然一体,显得格外壮丽,这是上海最大的一座具有古俄罗斯风格的东正教堂,也称圣母大堂。

东正教是罗马帝国分裂后,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所辖区域的斯拉夫人信仰的天主教的一个教派,它和罗马教廷各自独立,有各自的宗教仪轨和教文教义,就连十字架的样式也不同。因此。虽然都信仰上帝、耶稣基督,却是两个宗教。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大量前俄国皇族、贵族、将军和宗教人士涌入上海,东正教也随之急速传入上海,成为有很多信众的一种宗教。东正教在上海最盛时为1931年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后,那时外籍东正教徒从全国集中到上海,曾有7个教堂。建国后外籍侨民纷纷离境,东正教徒逐渐减少。直到1965年东正教上海教区最后一任主教去世,上海的东正教活动才完全停止下来。

上海当时有不少东正教堂,经过岁月洗礼,时光流逝,现还存有两座东正教堂建筑。这两座教堂基本保持完整,但均已不是宗教建筑,而另有他用。现已作为上海的优秀近代建筑加以永久保护。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18.沪西礼拜堂:位于长宁路1465号,原名“沪西神召会耶稣堂”,是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沪西礼拜堂源于1919年,宋庆龄母亲倪桂珍、黄佩文建立的北新泾沪西布道所(灵工团),由两名瑞典女传道士克利生和安德生负责教会工作。1925年起,布道所迁至周家桥三角场。命名为沪西神召会耶稣堂。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房屋被毁,传道师回国。1940年,在今长宁路建造教堂,名为“中华基督教灵工团沪西神召会耶稣堂”。19589月,沪西神召会耶稣堂被保留,作为长宁区的3座联合礼拜教堂之一,改名“沪西礼拜堂。1960年,沪西神召会耶稣堂成为长宁区唯一的联合礼拜地点。文革”时教堂被占。 19821219,教堂恢复开放,改名为沪西礼拜堂,是文革以后上海市区第一座进行重建的新教教堂。1989年,拆除旧堂,重建新堂,年底落成,颇有建筑特色。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19.基督教新泾堂:位于北翟路74号,是基督教沪西礼拜堂分堂。建于19985月,由苏州河畔一幢四层楼建筑物改建成为现在的教堂。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20.曹家渡天主堂:位于万航渡路1066曾用名“天主教上海教区曹家渡圣弥额尔堂”,天主堂为传统哥特式,优美独特的造型使他成为曹家渡地区的一个新地标。1919年法籍修女鲁依斯佩、金闺在曹家渡传教并建圣弥额尔堂,即老堂。1930年,由南通富商,天主教友郁建生捐献土地建成临时新堂。1931年升格为总本堂。1937年上海教区总铎座堂设在曹家渡圣弥额尔堂。

“文革”期间圣堂关闭,19851225日,曹家渡天主教堂重新开放。1996年,重新大修。2004年,曹家渡堂所在地区恰逢旧区改造,移地万航渡路新建教堂。2009年的425日新堂奠基,历经2年半的建造和装饰,2011929日,三大总领天神瞻礼,崭新的曹家渡圣弥额尔总领天神堂隆重开堂。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21.天主教金家堂:位于遵义南路98号,又名“圣母无原罪始胎堂”,始建造于1921年,为圣母堂,故名。旧堂为会堂式教堂,有钟楼。“文革”后,教区与其他单位共建六层大楼一幢,新堂设在大楼南面底层,二层为活动室。1996111复堂。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22.息焉堂(天主教):位于可乐路1号,又名“罗别根路息焉公墓礼拜堂”,俗称西郊天主堂。始建于1925年,由中国著名教育家、天主教爱国人士马相伯等人筹建创立,原为息焉公墓中为教徒举行安葬仪式祈祷使用,故亦称作“安息堂”或称为“圣母升天堂”。该教堂造型现代,但穹顶为拜占庭风格,门窗则是哥特式的。堂北面设有大钟楼一座,为罗马风手法,有哥特式尖券窗,鸣时声闻十里。

息焉堂是上海唯一一座拜占庭风格的教堂,颇具东欧风情。教堂外是墓地,墓内有十四处高若真人的铜铸耶稣受难像。“文革”初坟墓被捣毁,仅存安息堂和钟楼。2007年起上海市天主教教区对其进行正式修缮,200845日复堂,恢复宗教活动。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23.基督教普安堂:位于镇坪路152号,初名“全备福音堂”,始建于1924年,原为美国圣公会信徒在吴淞镇建立的教会,由美国人杜华德在闸北大洋桥建教堂。后迁至中兴路一带。抗战初期,迁入公共租界内,抗战中,毁于炮火。1946年,购买中山北路农田,建造礼拜堂,新堂称“安提阿全备福音堂”,昌化路旧址改称“老堂”。1950年代,杜华德回美国,福音堂由华人牧师管理。1958年,安提阿全备福音堂成为普陀区联合礼拜场所,该堂被保留,圣灵堂、天恩堂、证思堂并入。

“文革”始,全备福音堂被关闭。19831月,全备福音堂恢复聚会,改名为基督教“普安堂1998年,普安堂在中山北路贫民村改造中被拆除,2004721日,新堂落成,外观寓意挪亚方舟,兼具圣经典故和现代建筑风格特色的新堂。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24.桃浦堂(基督教):位于绿杨路275号,19926月,教堂在嘉定县桃浦乡落成。19937月,桃浦堂划归普陀区管辖。20019月,教堂第三次改扩建全部竣工。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25.基督教闸北堂:位于宝通路340号,前身为“虹口长老会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是美国北长老会所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俞国帧被聘为牧师,在信徒支持下,在闸北海宁路克能海路,购地自建礼拜堂,次年建成,名为沪北海宁路自立长老会堂。1914年,在今址建造礼拜堂。1916年,新堂落成,定名闸北自立长老会堂。1917起,陆续建卫理公会闸北堂、浸会怀施堂、圣公会圣保罗堂、永志堂等17座基督教堂,1924年,改称“闸北自立长老会堂”。1927年,中华基督教会总会在沪成立,闸北自立长老会堂更名为“中华基督教会闸北堂”,简称“闸北堂”。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闸北堂遭日军炮火焚毁。1936年,重建新堂,使用仅一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闸北堂又遭日军炮火焚毁。1947年,重建新堂。1956年,成立闸北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联络组,同年9月,闸北堂举行第一次联合大礼拜。除怀施堂已于1954年结束理公会闸北堂因市政拓路拆除外,其余16座教堂于19589月合并于闸北堂。1958年,闸北堂成为闸北区联合礼拜场所。

“文革”中,教堂活动停止,被工厂占用。19827月,闸北堂重新复堂,20041月,闸北堂被列为闸北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26闸北天主堂:位于育婴堂路289号,又名“胜利之后堂。”1899年,在彭浦乡建立北孙宅天主堂。1937年“八·一三”日军入侵上海,教堂毁于战火。次年修复。抗战胜利后,在中兴路(育婴堂路口)购地建新堂。19473月,落成开堂,因建于抗战胜利之后,故名胜利之后堂。

19599月,成立闸北区天主教爱国会。1960年天主教堂撤销,堂产由街道办集体幼托事业等。“文革”期间,北孙宅天主教堂停止宗教活动。1972年拆除。197910月,区天主教爱国会恢复。1991年起,闸北天主堂进行复堂整修,19951月,闸北天主堂隆重举行复堂开堂弥撒,恢复宗教活动,更名为“闸北天主堂”。19989月闸北天主堂扩建,2002年起,恢复为本堂区。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27基督教鸿德堂:位于多伦路59号,由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创办,最初建在北京路清源里美华书馆,堂名“思娄堂。1925年,思娄堂北迁到虹口的窦乐安路重建。当时正逢我国民族主义高涨,基督教内提倡本色化,因此教堂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堂建筑式样,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式的斗拱飞檐结构,以体现中国教会本色化。192810月新堂落成,取名为“鸿德堂”,以纪念该会的著名传教士、美华书馆负责人费启鸿(18451923年)。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该堂遭战祸迁出虹口。抗战胜利后,在原址复堂。1958年,鸿德堂成为虹口区联合礼拜场所。“文革”期间,鸿德堂停止宗教活动。1992830日正式复堂,19943月,鸿德堂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现登记为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28.基督教江湾堂:位于丰镇路40号,原为景灵堂江湾聚会点,旧属宝山区,1986年划为虹口区。20069月建造新堂,2008年圣诞节前落成献堂,景灵堂江湾聚会点,改名为“江湾基督堂”。新堂建筑风格为哥特式,钟楼雄伟高耸,尖顶上金色十字架高高矗立。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29.基督教景灵堂:位于昆山路135号,原名“景林堂”,前身为“中西书院传教站”,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在虹口昆山路创建,系中西书院底层所设的礼拜堂。1922年由信徒捐资建造,1924年元旦,由牧师江长川主持献堂典礼,礼拜堂新堂在中西书院原址对面落成,取名“景林堂”,以示“景仰林乐知”之意。该堂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礼拜堂

宋庆龄姐妹三人都是景林堂的信徒,她们的父亲宋耀如曾是中西书院教员,宋美龄曾参加景林堂唱诗班。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沪举行婚礼,宋母曾请景林堂牧师江长川在宋宅为蒋介石施行洗礼。1937年“八·一三”事变,景林堂被日军占用,几经迁址,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原址。1958年,景林堂成为虹口区联合礼拜场所。“文革”期间,停止宗教活动。19809月,景林堂恢复宗教活动,并改堂名为景灵堂,以示“中国信徒景仰圣灵”之意。19942月,景灵堂被列为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30虹口天主堂:位于南浔路246号,又名“虹口圣心堂”,全称救世耶稣至圣至心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为一所小堂。同治十三年(1874年)扩建,光绪二年(1876年)建成开堂,取名“耶稣圣心堂”,为西班牙建筑风格。后天主教徒增加,以苏州河为界,南面为洋泾浜堂区,北面为虹口堂区。日伪时期,教徒增多,其中不少是日本籍,为上海市区最大的堂口之一。抗战胜利后,日本教徒回国,葡萄牙教徒也逐渐减少。“文革”中,该堂被占用,大堂被拆除。19821225复堂。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31.基督教沪东堂:位于国和路350号,前身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堂”,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原址在宁国路,为老式二层楼洋房1951年,中华总会的爱国爱教基督徒,积极响应中国基督教开展的“三自”爱国运动,彻底割断与外国教会的一切联系,建立新生的沪东堂。1958年,全区基督教会实行联合礼拜,沪东堂成为杨浦区的联合礼拜堂。“文革”期间,教堂移作他用。198212月,正式复堂。因原址狭窄且失修,在五角场的今址易地重建,于19971222举行献堂感恩礼拜暨落成典礼。沪东堂新堂为三层,呈哥特式现代建筑风格,主堂高24米,钟楼为8层,高42米。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32.惠民路天主堂:位于惠民路692号,又名“和平之后圣母堂”,始建于1928年,当时虹口圣心堂法籍神父崔颐才选择工人聚居区建造教堂,1930年落成,取名“和平之后圣母堂”。 该堂建筑风格外型为哥特式,内部呈罗马式。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天主教界开展反帝爱国运动。1954年国庆节,该堂教徒冲破当时教会的阻力,第一次在教堂顶上升起了五星红旗,以表示走爱国爱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的决心。“文革”期间,被迫停止宗教活动。由于该堂年久失修,需拆除重建。19829月,新堂由教徒艾祖盎设计,融传统与现代建筑艺术为一体,外观庄重流畅,宗教色彩浓郁,呈哥特式现代建筑风格,内部建筑结构呈罗马式现代建筑风格,堂内宽敞明亮。19901225,举行复堂庆典。

 
上 <wbr>海 <wbr>市 <wbr>区 <wbr>教 <wbr>堂 <wbr>游 <wbr>览(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