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芳林红茶

 收藏秋天 2015-07-18

通山,地处幕阜山脉中段,重峦迭嶂,群峰连绵,云遮雾障,自古以来就有“茶叶之乡”之美称。在通山生产茶叶的历史,最早文献记载已有1200余年之久。早期,通山以生产绿茶、黑茶为主,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茶叶品质极佳,唐宋以来便茶事兴盛,清朝时期达到顶峰。据《康熙通志》记载:“茶出通山者上,而杨芳林茶为最。”

1842年,广州茶商钧大福慕名到通山县杨芳林设庄收茶。他请来江西修水以制“宁红”出名的茶工,将红茶技术带到了杨芳林,开始了杨芳林制红茶的兴盛历史。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英国买办商人方春源来杨芳林投资办茶庄,当地无人敢冒险与其合作,只有黄贻中大胆出手,与其合作开起了“春源和”。又到梅雨季节,杨芳河进入涨水期,水流丰沛,一尾尾黑竹排满载红茶等待起航,从此瑶山红茶便大量销往欧美,英国皇室和贵族更是争相品饮,从此声名渐远,生产进入全盛期。

【通山茶事】喝一杯始自清朝的瑶山红茶

“春源和”已经成为杨芳林最大茶庄,老板黄贻中不禁喜上眉梢:看来,和英国人合办茶庄这一步“险棋”是走对了!黄贻中,这个曾经挑担卖货的穷汉,靠着贩卖茶叶发家,迅速成为通山首富,更是使“瑶山红茶”和“杨芳林”名扬四海!

【通山茶事】喝一杯始自清朝的瑶山红茶

据通山县志记载,“清咸丰年间,县产青茶、红茶远销英国。杨芳林乡瑶山红茶存誉伦敦”。

正当“春源和”生意蒸蒸日上之时,黄贻中却英年早逝,其子黄健纯继承衣钵,并与英国商人合办了“协和祥”茶庄。他经营有方加上茶叶品质出众,瑶山红茶盛极一时,名震世界,先后吸引英美法等八个国家的商人在杨芳林开设茶庄和从事茶叶贸易,最盛期年产红茶7000箱,价值银洋10万元。正因如此,“杨芳林”这个中国偏远小镇被绘制上了当时的英版世界地图。

【通山茶事】喝一杯始自清朝的瑶山红茶

1915年,汉口“同太和”茶庄以瑶山红茶赴美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摘得一等金牌奖,与国酒“茅台”同获殊荣,从此“瑶山红茶”成为了通山的国际名片。

【通山茶事】喝一杯始自清朝的瑶山红茶

之后,通山瑶山红茶价格大涨,杨芳林俨然成了“小汉口”,茶庄十数家,制茶工达三千多人。有史料记载,“当时通山茶庄36户,年经营红茶25000箱,商品流通额4.25万两白银”。有传说称,当时两斤红茶价值可比三间瓦房。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响,打破了杨芳林的宁静,切断了瑶山红茶的出路。由于当时红茶基本上全靠出口,国人饮用极少,战争爆发后红茶产量锐减,二战之后更是停产。曾经茶庄云集的古街,而今只空留下破败的房屋和青石板,让人感叹世事难料,兴衰无常。

瑶山红茶在经历了几十载兴盛历史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走在杨芳林还带着红茶历史印迹的地方,只能借助文字记载凭空想象当时繁华,历史上著名的瑶山难寻茶叶的踪迹。瑶山红茶这一品牌是否就此任其消失在时空的隧道中?瑶山红茶的美誉是否就任其随着县志固定在那几行记载中?

【通山茶事】喝一杯始自清朝的瑶山红茶

2012年,还是通山杨芳河,这条历经百年洗礼的河流依旧潺潺流淌,宠辱不惊。一位青年在河边远眺,他叫程繁杨,是咸宁市农科院的茶叶专家。他特意回乡拜访瑶山红茶目前唯一在世的传人、黄贻中的长孙媳妇郑清娴阿婆。

此前,虽然生长在杨芳林,但程繁杨并不熟悉瑶山红茶的辉煌历史,也不知道幼年经常去玩的郑阿婆家就是瑶山红茶世家。

一百多年的时代变更和社会动荡,黄家在大起后大落,屡屡受创,甚至被抄家,黄家后人因此不愿再从事红茶生意,也绝口不提瑶山红茶,这段历史被束之高阁。

2007年,金骏眉红茶的横空出世,使得红茶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被消费者青睐。“瑶山红茶”的历史也终于被挖掘出来,程繁杨这才知道,黄家阁楼里落满灰尘的茶风车,原来见证了杨芳林茶庄的过往;被细心收藏的奖章,原来镌刻着瑶山红茶的辉煌。

【通山茶事】喝一杯始自清朝的瑶山红茶

当程繁杨找到郑清娴时,郑阿婆已经百岁高龄。她依然精神矍铄,对程繁杨传授制茶技艺的请求欣然应允。程繁杨本就是对茶叶研究了近二十年的制茶高手,又创办了逸思园茶业,经验颇丰。

历史,从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见证了“瑶山红茶”的辉煌,也感受到它落寞的无奈。未来,又总透露着无限的希望。

今年是通山振兴“瑶山红茶”的第四年,茶农们说等到第五年的时候能初见成效了。待一个世纪后的“瑶山红茶”丰收时,我们再品一口香茗,去感受红茶的香与浓,去感悟历史的厚与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