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意碑帖间行草《桃花源记》●方建光

 海明山水 2015-07-18
  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为兰亭奖新媒展题字
  笔笔意外,得法而精彩!
  ○书法思考/袁群
  品读方建光老师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意想不到!方老师的《桃花源记》是我拍摄的,我拿着相机,在镜头里寻找亮点来特写时,令人惊讶,他的用笔,他的取势,再一次验证了那四个字。太让人意想不到了,而他所创造的笔笔意外,却必定是合乎法度而精彩的。
  
  关于方建光
  艺术简介
  方建光,别署寄芸堂主人,山东临清市人。现为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助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考级中心总部考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王羲之书法院副院长,聊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国书会”成员,“沈门七子”成员。
  
  《桃花源记》欣赏
  ○请将手机横置欣赏
  
  
  
  精彩局部特写:
  
  
  
  “首届中国书法院奖”颁奖词
  ○2014年11月11日
  同样是对认二王经典的研习和追摹,而他却没有墨守成规。凭借良好的禀赋和扎实的功力找到一条传统经典与现代精神相融的路子。突出的特点是:用笔爽利、劲键、洗练和果决!显示出游刃有余的洒脱与自信!他在字形结构中通过局部的夸张变化,改变了按部就班的传统套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语言。
  
  
  用笔碑帖之间
  ○傅德峰
  方建光所走的路子也是一条兼收并蓄、碑帖兼容的发展路线。用帖意来弥补碑书在气息上的不足,以碑的骨力和结体的多变来强化帖的内质。但这种认识,也绝对不可能是在短时期内就可以自行领悟的,既需要功力的积淀,也需要才情的激发,更需要学养的支撑。向高师请教,与同道交流,都是不可或缺的。
  方建光的确是一个善学者,他能充分把握自身,不断为自己创造机会并抓住机会。时至目前为止,尽管他的书法已经在国字号展览上不断出彩,摘金夺银,但他似乎根本不满足于眼前的收获。而我时常坚持这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人行事的高昂和做人的低调往往最有可能成就大材。那些稍稍取得一点成绩就自鸣得意而从此飘飘然者,大多都是明日黄花。一个书家可以通过在展览上入选获奖进而获得一定的眼前声名,甚至也会据此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真正的有志者,其用意是绝不止于此的。
  方建光作品之格调品位已远远领先于一般青年书家,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硬朗、劲利、恬淡、萧散,反映出他不同时期对书法的审美的倾向和取舍,也曲折地体现出自己思想认识的一个相对漫长的转变过程。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谦虚自守,知己知彼,博古通今,食故知化者,方能在与古人和今人的不断对话中吸纳出自己所需要的营养。方建光能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拿,由此足见其聪慧处。假以时日,能成大器者,当如是也。
  
  反常而合道
  ○鸿生
  方建光的字,由“二王 ”一脉派生而出,用笔俊朗、挺拔,一点一画之间无不透露出熟稔后的自信和对起讫转换的精微把握!这种注重自然书写性的创作方式,显然和当前的所谓“新帖学”技法中的 “做”字有着很大的区别。他的结字往往平中寓奇,反常而合道,使作品颇具清奇优雅的气息。表现出高蹈的审美情调和对经典理法的理解与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名师,交益友,建光仍在不断锤炼着自己,丰富着自己。可以说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扎实的艺术功力,有不断丰富的人生修为,才有了今天方建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