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bdpqlxz 2015-07-18

最强大脑先生

从牵手到放手,父母准备好了吗?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方方今年上初中了,作为家长和过来人,我明白初中阶段是孩子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身体迅速发育;思想快速成熟,开始摆脱稚嫩,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雏形。可是我非常迷茫,孩子越大越不知道该怎样教育他。

儿子以前还挺听话的,我们让他做什么总是比较配合,即使他自己不喜欢,但只要是我们强烈要求的,他总会完成得很好。自从上了初中之后,他凡事喜欢自己拿主意,想让他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简直太难了。我们看到他不足的地方,提出来希望他能改正,可是他总也不听,该怎么办呢?”

中学阶段,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变得不一样了。对孩子来说,家长不再是不可冒犯的“权威”;对家长来说,孩子不再是听话好管的“乖孩子”了,似乎变得“软硬不吃”。孩子进入中学阶段,家长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角色,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适时地做出调整。

成长规律

规律1中学生的自主性增加、对父母的依恋减少

依恋和自主是亲子关系的两个方面。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对父母比较依恋,跟父母关系较为亲密,比较听父母的话,喜欢跟父母交流。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孩子自主性的提高。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学阶段的孩子与父母间逐渐较少出现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取而代之的是言语等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逐渐从依恋父母转向依恋同伴。

孩子开始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寻求自主,争取自主权,表现为反驳父母的观点,希望获得父母的尊重。但这并不是说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不重要,与父母的情感依恋给予孩子自主的信心和情感支持,对中学生的发展和适应仍然有重大意义。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规律 2 中学生的特点要求父母转变角色:从教育者转变成陪伴者

在幼儿期和儿童期,父母的角色是哺育者和教育者,对孩子而言父母是权威,孩子会按照父母要求的去做。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中学生与父母关系出现疏离,他们不像小时候那样跟父母亲密,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好管”了。

中学生的父母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在中学阶段,父母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者——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让孩子按照要求长成我们希望的样子。父母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者:以孩子为主,陪伴孩子成长。

陪伴者,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陪伴者,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陪伴者,意味着一种平等的关系,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伙伴和朋友。

规律 3 信任、倾听和接纳是陪伴者的重要特征

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需要父母的信任、倾听和接纳,这些是父母转变教养角色、成为陪伴者所需具备的特征。

中学生需要信任。进入中学阶段,伴随着生理上的发育,他们产生一种成人感,希望被当做大人对待,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和理解。

青春期孩子的心声:“为什么我们的父母总是担心我们会去做错事呢?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多一点信任?”“我们的父母应该比他们现在更信任我们一些。他们应该告诉我们在我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上的看法和做法。然后他们应该让我们自己去摸索,并期待我们能有最好的表现,这样我们才有努力的方向。”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中学生需要倾听。伴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学生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他们希望父母能多听一下他们的意见,而不是像小孩子那样没有发言权;并且孩子在青春期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他们需要父母能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困惑。

一个心理咨询师在他的笔记中写到中学生对父母的期望:“我们想要的父母是那种我们可以带着困扰去求助并且一定会理解我们的人。有些父母不听孩子的,也不让孩子解释。他们应该试着更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我们希望我们的父母偶尔会在和我们的争论中输一次,听听我们的问题”。

中学生需要接纳。中学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开始探索自我,审视自我,寻找“我是谁”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尝试各种可能,做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父母的接纳,接纳他们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方面,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表现“出格”。

规律 4 中学阶段是改变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

中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充满变化和动荡的时期,孩子开始出现新的问题,家长教育孩子变得空前的困难,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很不好管”。这些问题一方面提示家长及时转变角色;另一方面,孩子的问题提示家长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中学阶段成为父母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

教养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放任型,其中权威型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最有益的。权威型父母能够理解孩子追求自主的意愿,鼓励孩子自立,尊重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主性发展;权威型的父母也会给孩子制定规则,给孩子适当的规范和要求。权威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青春期问题的解决及中学生人格的塑造。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养育策略

策略1转变自己的教养角色,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

中学阶段的亲子关系,父母最需要做的是角色转变,从处于控制地位的教育者转变为处于辅助地位的陪伴者。父母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够从家庭教育的困惑中走出来,不再控制孩子,不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期望成长。以孩子为主,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用放松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减少自己的焦虑和无力感。

家长在调整教养角色时应把握一个原则,即尊重和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核心特点——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只要家长们认识到孩子心理变化的特点并适时做出调整,和谐的亲子关系仍然会伴随着每一个家庭。

策略 2 信任孩子,给孩子做决策的机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犯错误,不信任孩子,也不给孩子独自尝试的机会。然而孩子到了中学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渴望探索。所以,中学生的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信任,让他们去犯错、去走弯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放手让他们去做。特别对于总是犯错误的孩子,家长更要尝试给他们信任。因为总是犯错的孩子最渴望获得认可和赞扬,当孩子犯错时,不要下意识地否定孩子。

给孩子做决策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给孩子发言权和决策权,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信任。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分析,谁的观点最合理就采纳谁的观点。

例如,让孩子决定怎样过自己的生日,让孩子自己保管压岁钱,让孩子帮忙买家里新添的家具家电,让孩子策划一次周末的全家聚会。给孩子信任并允许孩子做决定的时候,要声明“爸爸妈妈觉得你长大了,相信你可以决定这件事,并能处理得很好,加油,儿子!”说鼓励的话让孩子感受父母的信任,并且对孩子独立处理的结果不苛责,欣赏并鼓励孩子的决定。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总是不希望他们受到困扰,希望帮孩子尽快解决。实际上,孩子往往并不希望父母的干预,他们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当他们无法解决时,如果他们感到父母是可以信任的,肯定会寻求父母的帮助。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策略 3 接纳孩子的缺点,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

接纳孩子,就要接纳孩子所有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允许孩子说不,接受他们与父母不同的观点、意见、感受和要求,而不是在遇到分歧、反对、不从和别扭的时候,要么勃然大怒,要么冷漠待之。

接纳孩子,要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如伤心、难过、痛苦、愤怒。对孩子情绪的否定等于告诉孩子:“你的情绪是坏的,我们不接受;你的感受是错误的,我们不允许。”但是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感受,面对失望和挫败,他们肯定会难过,难过是没有错的。

如果父母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会信任自己的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逐渐脱离负面情绪,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但是如果父母拒绝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强迫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会逐渐变得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不接纳负面情绪,一旦产生负面情绪就感到紧张和内疚,甚至都不敢哭,强作欢颜,故作坚强,内心则处于彷徨无助的状态。

策略 4 学习倾听技巧,深层次倾听孩子的声音

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理解。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话语的回应,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我尊重你,我关心你,我在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听你说话。

对中学生来说,家长应该倾听他们更深层次的感受。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用心去“倾听”孩子此刻的心情,“倾听”他此刻需要的是什么,是你的安慰鼓励还是独立处理的空间。

例如,当孩子伤心时,家长要留在孩子身边,用语言和身体语言接纳孩子的感受,但不要说得太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和陪伴即可。然后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跟父母交流或者自己独自处理这种心情。特别是当孩子不想说的时候,给孩子沉默的自由,理解孩子,尊重他不想开口的意愿。

家长们应该学会一些倾听技巧。

以积极的方式做出反应。通过一些非语言的信号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地倾听,如身体前倾、表示同意的点头、积极的目光注视、温和地抚摩等。避免虚假的反应,如“哦,嗯,是吗”。

不要说太多。假如你说得太多,就会在交流中凌驾于孩子之上,不能倾听孩子的话。当孩子说的时候,不要随便打断孩子或者批判孩子,用理解的语言给予孩子反馈。

抑制要争论的念头。有时候你和孩子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当孩子说的你不赞同时,不要打断孩子,学习控制自己,抑制自己要争论的冲动。争执会破坏沟通,造成隔阂。

有效重复。把孩子要表达的信息重新叙述一遍,“你的意思是不是……”或者“我觉得你说的是……”,抓住孩子的谈话重点,适时表达自己的意见,肯定孩子的谈话价值。

策略 5 给孩子适度要求,避免当众批评

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但也要对孩子有合理的要求,不能纵容孩子。要注意在制定要求时考虑孩子的想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这样要求的原因。

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崇拜名牌,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能一味地满足,需要跟孩子声明这种追求名牌的做法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不接受的话,家长可以强硬一次,拒绝孩子的要求。之后可以带孩子去爬爬山,去海边走走,告诉孩子钱用在这种地方更有意义。在轻松的气氛下,跟孩子聊聊消费观。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当众批评孩子。中学生的自尊心一般较强,如果在外面或者当着孩子朋友的面批评孩子,孩子会觉得很没有面子。这样不仅不能教育孩子,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所在,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顶撞反驳,甚至“死猪不怕开水烫”,无论家长怎样强硬都不接受。如果家长忍不住当众批评了孩子,应该事后补救,跟孩子道歉,告诉孩子自己生气的原因,说明是两个人的错误造成的后果。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以管教,怎么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