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

 渐近故乡时 2015-07-19

近年来,关于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很多,但仍缺乏规范化的诊治标准。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组编写的《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对脑小血管病防治进行介绍,希望对各级医务人员脑小血管病的诊治有所裨益。


来源:全科医学论坛


临床表现


  卒中


  脑小血管病的急性神经功能损害表现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腔隙性梗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腔隙性综合征,包括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及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等。脑小血管病导致者易伴随多发腔隙和较重的脑白质病变,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者多为单个较大病灶且不伴明显的脑白质病变。与大的脑梗死及皮质脑梗死相比,腔隙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相对较轻,预后较好。多个研究显示,腔隙、脑白质病变及脑微出血均会增加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的风险。


  认知和情感表现


  脑小血管病患者表现为慢性和隐匿进展的认知、人格、情感及行为障碍。脑小血管病是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不仅导致未达痴呆严重程度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也可占血管性痴呆的36%~67%。注意和执行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的认知损害特征,符合典型的皮质下损害表现,而记忆功能受累相对较轻且再认功能相对保留。研究显示,严重及快速进展的脑白质病变,均与注意和执行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是痴呆和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小血管病患者容易出现情感、行为和人格障碍,表现为淡漠、激惹及所谓血管性抑郁。


  其他


  脑小血管病患者易有步态异常、易跌倒及排尿异常。患者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表现为步态障碍(额叶步态)、跌倒、动作缓慢、碎步、步基增宽、无明显震颤及强直。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步态、情感及排尿障碍密切相关,是老年人群功能残疾的重要影像学相关因素。白质疏松和残障研究显示,在600多例有脑白质病变的老年人群中,基线时脑白质病变程度为轻、中或重度者,1年后发生功能残疾的比例分别为9%、15%和26%,严重脑白质病变者的残疾和死亡风险是轻者的2倍。


影像学表现


  CT检查对脑小血管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一般不推荐作为首选检查。MRI是脑小血管病影像诊断首选方法,不同类型的脑小血管病的MRI表现略有不同。脑白质病变呈现为深部白质或脑室旁的边界模糊的低密度灶。在MRI上表现为T1等或偏低信号、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和T2高信号的病灶。腔隙及腔隙性梗死在MRI上表现为T1低信号、T2和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灶,后期部分演变为腔隙灶,也可变为脑白质病变或消失。脑微出血是MRI的T2梯度回波序列或磁敏感甲醛成像序列上黑色信号病灶,圆形或卵圆形,无周围水肿现象。血管周围腔隙扩大在MRI表现为边界清晰、圆形或卵圆形或线状的结果,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低信号。


脑小血管病的治疗


  卒中的治疗


  脑小血管病导致的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治疗与其他病因所致者的治疗原则一致,仍然以综合全面支持、卒中单元、静脉溶栓和阿司匹林治疗为主。虽然专门针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卒中二级预防的试验证据很少,但临床经验及多项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显示,依然需要采取降压、抗栓和他汀类药物为主的干预措施。


  认知和情况障碍的治疗


  最新研究提示,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均能有效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淡漠及精神症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也可能有效。三环类抗抑郁剂因有抗胆碱作用不宜使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可控制多种精神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


  脑白质病变和脑微出血的治疗


  目前,还缺乏生活方式改变及药物治疗延缓脑白质病变进展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对1300多例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病变患者随访4年,发现接受降压治疗较未治疗者的脑白质病变进展延缓。有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会减缓脑白质病变的进展。


  其他


  严格控制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合并的临床血管病(如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肾病、心房颤动、周围动脉病),可以有效缓解脑小血管病的进展,对防治脑小血管病患者的卒中及血管性认知障碍有益。


  患者常规进行益智类、活血化瘀、神经营养、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剂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药物治疗仍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