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王为什么容不下功臣名将

 杂货店伙计 2015-07-19

春秋时期,相邻的吴越两国经常打仗,吴国打败了越国,迫使越王勾践为保全越国的利益求和吴国,他与妻子到吴国为吴王的先人守墓,养马,当杂役。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越王勾践甚至亲自品尝吴王夫差的大便,以表示关注夫差的健康状况,同为一国之君,能够做到俯首称臣,低下高贵的头颅做这些常人都做不了的事,其实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出这个计谋的就是越王勾践的大夫文种。

三年后,吴王夫差竟然真的相信了越王勾践对他的敬爱忠诚,特别是越国送给夫差的间谍美女西施色诱也成功地俘获了夫差的心,夫差把勾践放回了越国,并且还划拨了一些土地给勾践和他的家人,夫差已经完全对勾践丧失了警惕。

回到越国的勾践,经过十年养精蓄锐的精心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一雪前耻,可是当初为越王勾践出谋划策救了勾践,救了越国的大夫文种却被越王勾践赐给一把宝剑,说:“你教给我七条攻打吴国的策略,我只用了其中三条就把吴国战败了,其余四条还在你的身上,你替我到我的祖先那里试着用它们吧。”文种长叹,自杀而死。

韩信最初投奔刘邦时,很不受重用,后来在萧何的建议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节节胜利,最后打败了项羽,刘邦得以称帝为汉高祖。

在天下还没有平定之时,韩信的作用已经非同一般,只要他倾向于谁,谁就有可能成就一番霸业,如果他自立为王,天下就可能成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尽管他的谋士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也曾经建议他自立为王,但韩信终是不忍背叛刘邦,而刘邦也因得到韩信从而得天下。然而称帝后的刘邦对韩信始终不放心,最后还是以谋反的罪名将其斩首于长乐钟室。

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很早就跟随朱元璋,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明朝能够成功取代元朝,是与这位名将南征北战,战无不胜的指挥不可分的。

然而当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四方平定后,这位当年的伙伴兼功臣,在朱元璋的心里却悄然起了微妙的变化,此时的徐达正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之时,他不会想到,也不愿意想到还会有人对自己有什么别的想法。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生病了,不算什么大病,就是在背部长了痈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了调养,已经基本痊愈了。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专门向身边的御医咨询生这种病的人最忌讳吃什么食物,御医答:“蒸鹅等刺激毒疮的食物。”

于是朱元璋假借探视病情的理由,派人送了一只蒸鹅,徐达明白朱元璋的用意,当着使者的面吃掉了那只蒸鹅,当夜徐达毒性发作而亡。

这或许有些夸张,吃了蒸鹅是否会很快要了他的命,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想要徐达的命,这才是真的。

历史上大多皇帝只能与人同患难,却不能共富贵,这其中一定有些深奥的道理,不是你我这等凡人所能理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