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穴”,“灸,灼也,从火,久声”《说文解字》。 无论是东方的燧人氏钻木取火,还是西方的普罗米修斯盗得天火来到人间,总之,是火的应用,谱写了人类文明史。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艾灸疗法,就是用艾火灸灼体穴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传承数千年,为民族的繁衍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灸,从火,久声,形声会意,是火与久的有机结合,艾火治病,需要久,着重久,从单次刺激的区域、时间、强度、到连续的灸量积累,直接导致灸疗的效果。 那么,艾火灸该怎么个久?古人很有意思,在《内经.素问》里记载的,叫“随年壮”,这里用作量词。就是用三手指抓起的一撮艾,放在穴位烧完了为一壮,约3-5分钟,随着年岁的多少就灸多少壮,这个方法便于掌握,也很实用,是长期的经验总结。这样推算40岁,灸40壮,应是每次要灸两小时以上,因为年龄越大,阳气越差,所以灸的壮数就越多。 近代安徽周楣声老先生在《灸绳》中更精彩地总结施灸的“三个时相”。第一时相为作用发挥期;第二相为定向传导期;第三相为(首次)作用中止、停经(再次)再传期。 《三个时相》学说,丰富了在施灸的过程中,火与久有机结合的灸法科学内涵: 一、灸热传导(或称得气感传)是客观存在的,是长期以来经过医患双方临床观察与体验的实践中总结的,依据的是:它是获得预期效果的最佳表现形式。也就是在此处施灸达到一定的灸热刺激量后,此热(气)流会自行传导到彼处,或产生脉冲式的颤抖、跳动现象。彼处所感受到的传导现象,系由患者自动产生的向应疏通之经脉作功所致,非人为所能左右的,这说明了:人的体内有一个自我全面调控机制,是为天地大太极造化而成,所赋于自然界所有生命,万物各异的生存本能。这里我们称之谓:太极本能,包括显见功能和潜在功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艾灸之火激活了这种本能,或称自愈功能,是我们每个人的天然长城,效果看得见。才得以代代相传的,而恰恰又是现代人们所不熟悉而遗忘的。 二、第三相的叙述更为精彩,非长期有心者,不能语此境界,这就是当首波定向传导作用中止后,不能马上就停止施灸,继续灸等待一段时间,因为已被激活之能量,还有可能向另一处需疏通的部位,经脉再次传导,当然更好,所以仍要到再次作用结束后,才能停止施灸; 三、显性传导作用最佳,可以想见,即是无明显感觉,隐性传导作用,本质上也还是存在的。 太极潜能,能量巨大,愈用愈能,不用则废,抗生素滥用,之所以后患无穷,就是破坏了人体自身的天然长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