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达启动第四次转型 揭秘本次转型的逻辑、动因、目标

 张小翔的大书馆 2015-07-20
 

  2014年以来,万达专题阅读)“大动作”不断,并拉开“空前”的第四次转型。“国际化、服务业、轻资产”成为此次转型的关键词。这个目标预示万达要从中国企业转型为跨国企业;从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型为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一、万达的四次转型

  转型是企业发展的永恒话题,任何企业、任何商业模式都不可能一成不变,不变就要被淘汰。30年前的世界500强现在还在榜单上的不到20%,也许再过20年,50年前的世界500强就剩下几家。所以企业要适应变化,主动求变,善于应变。

  第一次在1993年,由地方企业转向全国性企业。我们从大连走出去,到广州开发。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高地,当时流行一句话,“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我们敢去很不简单,需要勇气。总结走出去经验后,1998年万达大规模走向全国。

  第二次在2000年,由住宅地产转向商业地产。住宅地产不稳定,有项目就有现金流,项目做完现金流就断了。而且从全世界的实践看,每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就半个世纪左右,城市化进程结束房地产行业就会萎缩。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角度,万达决定转向商业地产。

  第三次在2006年,从单一房地产转向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综合性企业。围绕不动产,万达进入文化、旅游等其他产业。这次转型使我们的思维方式、人才结构、企业管理都发生变化。过去万达总裁班子都是搞建筑出身,转向综合性企业后,文化、旅游等方方面面的人才都有了。

  第四次转型2014年初开始实施。这次转型分二方面:从空间上看,万达从中国国内企业转向跨国企业;从内容上看,万达从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形成商业、文化、金融、电商四个支柱产业。万达第四次转型从空间和力度上都发生深刻变化,与前三次转型有本质不同。一是企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前三次转型,企业仍以房地产为主,这一次转向以服务业为主。二是企业战略目标发生本质变化,从中国一流企业转向世界一流跨国企业。不满足在中国发展,要走向世界。

  二、第四次转型的逻辑

  1、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过去有人说万达做商业地产是挖护城河,那么万达第四次转型就是挖更宽更深的护城河,获得更大竞争优势。现在万达在全国不动产行业的地位,可以说“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万达今年将开业26个广场,增加持有物业面积超过500万平米,行业其它企业一年开业两个的都很少。2015年,万达持有物业面积将达2500万平米,成为全球持有物业面积最大的不动产企业。轻资产模式实施后,万达广场的发展速度还将翻倍,2020年万达持有和经营的物业面积将相当于世界不动产前几名企业的总和,至少在中国大陆地区,排斥掉所有竞争对手。

  万达为什么做轻资产? 万达的重资产发展也不错,自己投入,所有租金归自己,物业升值也归自己。但重资产负债率高,发展速度不够快,万达已开业109个广场,对一个企业来说已是够大,但对近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要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就要进入别人都不敢去的三四线城市,把中国的大中小城市全覆盖,占领所有物理市场空间。万达进入的其他行业,如文化、旅游、体育等,战略目标也不仅仅是具有竞争优势,也要排斥所有竞争对手。

  2、不受经济周期影响

  经济有周期波动,全世界都是如此,这是必然规律,谁也挡不住。中国这一轮经济周期从2013年开始进入下滑通道,国家降准降息,依然未有大起色,说明经济下滑规律性仍在起主导作用,周期还没结束。经济周期会对周期性行业带来致命打击,房地产就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周期一来,房子无论怎么降价吆喝都很难卖,人们的心态就是买涨不买跌。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过1993年至1995年、2007年至2008年的这两个下滑周期,企业生存非常困难。万达之所以转型,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转型熨平经济周期。万达的轻资产模式,投资万达广场的钱来自机构投资者,或者通过理财产品募集,因为没有房地产销售,而万达广场的大众消费定位,又是抗周期的,所以房价涨跌跟轻资产万达广场投资关联不大,这样做就避免经济周期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