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转色病的发生与管控

 不倦斋1166 2015-07-20

    近期,随着早熟葡萄接近成熟,夏黑、京亚等葡萄的转色病普遍发生。葡萄转色病又称水罐子病,是因树体内营养物质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于果实近成熟时开始发生。发病时先在穗尖或副穗上发生,严重时全穗发病。有色品种果实着色不正常,颜色暗淡、无光泽,绿色与黄色品种表现水渍状。果实含糖量低,酸度大,含水量多,果肉变软,皮肉极易分离,成一包酸水,用手轻捏,水滴溢出。果梗与果粒之间易产生离层,病果易脱落。

    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结果量过多,叶片数不足,有效叶面积过小而导致的营养物质积累不够造成的。现在的葡萄种植户中,大多数人普遍认为产量高就能多卖钱,因此留果量往往过大,有的甚至超过正常负载量的一倍以上。加之一些果农为了便于管理,留叶量太少,有的甚或根本不留副梢,以致叶果比严重失调。一般而言,要保证葡萄果穗的正常生长,叶果比应该维持在25:1左右,即一个1公斤上下重的浆果大约要有25片左右的叶片为其供应养分。以巨峰葡萄为例,亩产浆果应该控制在1500-2000公斤以内,其叶果管理模式大体应该是:以每667平方米(1亩)栽植300株,每棵树留果5-6穗,每穗1公斤左右,同时按1.5~2:1的比例留辅养枝。在花前2-3天结果枝于花序前留4-5片叶摘心。摘心后顶端1-2个副梢留3-5个叶片发疯摘心,果枝下面的副梢从基部抹除,其余部位的副梢留1-2片叶“绝后摘心”。这样,每个结果枝上大约保留16-18片叶子。辅养枝的摘心除顶端1-2个副梢留3-5叶反复摘心外,其余副梢从基部贴根抹除,每个副梢大约留14-16片叶子。这样下来,叶果比大约可达到25~30:1,可完全保证浆果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这样生产的葡萄既品质好,又能按时成熟,切病害少,易于管理。而现在一些果农只是在花序前留8-10片叶片,然后将所有副梢全部抹除,绝后摘心,这样留下来的叶片,大都是春季发芽时长出来的,而葡萄叶片的寿命大约为90~110天,等到转色成熟时,大多数已老龄化,光合制造的养分仅仅能(甚或不能)满足自己消耗需要,基本丧失了功能叶片的作用。致使浆果生长所需养分严重不足而导致水罐子病大发生。许多果农误以为葡萄生长需要的养分就是上到地里面的肥料,因此,一说养分不足他就想到是不是要多上化肥,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我们说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是指经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所生产的光合产物,是有机养分,而不是施在土壤里面的无机养料。其实恰恰相反,化肥施用量过大,特别是氮肥过多往往是葡萄水罐子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果园的立地条件、气候因素和园艺管理与该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地势低洼,土壤粘重,透气性较差的果园发病较重;成熟时土壤湿度大,氮肥使用过多,诱发大量新梢,致营养生长过旺,引起养分竞争,发病就重;夜温高,特别是高温后遇大雨时,影响养分的转化,发病就重。总体而言,此病是由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葡萄水罐子病是生理病害,不是喷洒杀菌剂可以防治的,必须运用科学的园艺措施进行合理管控:

合理负载,适量留果,科学地进行副梢管理,增大叶果比,保证浆果的养分供应,是减少水罐子病的基本措施。处理好主副梢之间的关系,适当多留主梢叶片,因主梢叶片是一次果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倡一枝留一穗果、“每穗1公斤”的办法,以减少发病,提高果实品质。

注意增施有机肥料及磷钾肥料,控制氮肥使用量;及时中耕锄草,避免土壤板结;加强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海藻精等叶面肥,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果实近成熟时,加强设施的夜间通风,降低夜温,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

果实近成熟时停止追施氮肥与灌水。

对于叶片留得比较少的果树,可以适当地保留新生副梢上的叶片,以弥补叶片数量的不足。并且喷施叶面型NEB-F叶面肥和云大芸薹素,增强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增加现有叶片的养分供应。

⑥对已经发生水罐子病的果穗,应该及时剪掉病果粒或果穗,以减轻负载。

 

                             不倦斋主  2015.7.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