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家清供卷之下(一)

 关东老圃 2015-07-21

山家清供卷之下(一)

(2014-04-01 20:42:14)
标签:

山家清供

林洪

分类: 东写西读

 

【山家清供卷之下】(一)

 

蜜漬梅花

  楊誠齋詩云:「甕澄雪水釀春寒,蜜點梅花帶露。句里略無火氣,更教誰上少陵壇。」白梅少許,雪水,以梅花釀之,露一宿,取出,蜜漬可薦酒。較之茶風味不殊

 

擁蟹供

  蟹生於江者,黃而腥生於湖者,而馨生於溪者,蒼而。越淮,多趨京,故或而不盈。 有錢君謙齋,震祖,惟存復。歸於吳門,秋偶之,把酒論文猶不減昨之勤也。留旬餘,每旦市蟹,必取其元,烹以清醋,雜以蔥芹仰之以臍。少其凝,人各舉一,痛飲大嚼,何異乎柏手浮於湖海之濱。庸庖族非曰:不味。恐失真此物風韻,但橙醋,自足以發揮其所蘊也。且曰:尖臍,秋風高團者膏,請舉手,不必刀羹以蒿,可饕。因舉山谷詩云:「一腹金相玉質,兩螯明月秋江。」真可謂詩中之。舉以手,不刀,尤見錢君之豪也。或曰:蟹所惡,惡朝霧。實以醋雖千里無所誤。因筆之為蟹助。有風蟲不可同柿食

 

湯綻梅

  十月後,用竹刀取欲開梅蕋,上下蘸以蠟投蜜罐中,夏月以熱湯就盞泡之花,即香可愛也。

 

通神餅

  薑薄切蔥細切,以湯焯白糖麪庶,庶不太辣,入香油少許,之,氣,晦翁論語注云「薑通神明」故名之。

 

  危巽齋云:「梅以白為正,菊以黃為正。」過此恐淵明和靖二公不取。今世有七十二種菊,正如本草所謂今無真牡丹不可煎者。其法采紫莖黃色正菊英,以甘草湯和少許焯過,候飯少熟投之同煮,久食可以明目延,茍得南陽甘谷水尤佳也。昔之愛菊者,莫如楚屈平、晉陶潛,然孰知愛者之,有石澗元茂焉,雖一行一坐未嘗不在於菊,繙帙得菊葉詩云:年霜後黃花葉,色蠹猶存舊卷詩,書曾,是往來籬下讀一,枝間弄背風吹冠。」此詩不惟知其愛菊,其為人清介一作情分可知矣。

 

石子羹

  溪流清處取小石子或帶蘚者一二十枚,汲泉煮之味甘於螺,隱然有泉石之氣,此法得之季高曰:「固非通霄煮石之石,然其意則清矣。」

 

梅粥

  掃落梅英揀洗淨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楊誠齋詩雲:看臘得春饒,愁見風前作雪飄。脫收將熬粥,落英仍好當香燒。

 

山家三脆

  、小蕈、枸杞頭,入鹽湯焯熟,同香熟油、胡椒鹽各少許,醬油滴醋拌食,趙竹溪密夫酷嗜此,或作湯餅以奉親,名「三脆麵」嘗有詩云:蕈初萌杞採織,燃松自煮供親嚴人間食何曾鄙自是山林滋味甜」亦名菰。

 

玉井飯

  齋鑑宰德清時,雖高,喜筵客,然後食多不取諸市,恐旁緣而擾人。一日往返之,適有蝗不入境之處,留以晚酌數,命左右造玉井飯,甚香美。削藕截作塊,新蓮子去皮,候飯少沸投之,如盦飯法,蓋取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丈藕如船」之句。昔有藕詩云:「一彎西子臂,竅比干心,今杭都范堰,經進斗星藕。」大孔七、小孔二,果有九竅,因筆及之。

 

洞庭

  舊游東嘉時,在水心先生席上,適淨居僧至,如小錢大,各和橘葉,清香靄然,如在洞庭左右,先生詩曰:「不待歸來霜後熟,蒸來便作洞庭香。」因謁寺僧曰:「蓬與橘葉搗和米粉作,各蒸之,市亦有賣,特差耳。」

 

茶蘪粥 附木耳菜

  舊辱趙東巌子巌雲瓚夫寄詩有一詩云:「好春虛度三之一,滿價茶蘪取次開,有客相看無可設,數枝帶雨將來。」始謂非可食者,一日適靈鷲訪僧蘋洲德修,午留粥甚香美,詢之,蘪花也其法,採花片,用甘草湯焯候熟同煮,又木香嫩葉,就元湯焯以鹽油,為菜茹,僧苦嗜吟宜乎此味之清,切知巌雲之詩不誣也。

 

蓬糕

  採白蓬嫩者,熟煮、細搗,和米粉加以白糖,蒸熟,以香為度世知貴知鹿茸鍾乳為重,而不知食此,實大有補可以山食而鄙之哉?閩中有棉草稗,又飯法:候飯沸以蓬拌麵煮名蓬飯

 

櫻桃煎

  櫻桃經雨,則蟲自內生,人莫之見,用水一碗浸之,良久,其蟲皆蟄蟄而出,乃可食之。楊誠齋詩云:「何人弄好手,萬顆搗脆,印成花鈿薄,染作水澌紫。果非不多,此味良獨美」要之其法不過煮以梅水,去核搗印為餅而加以白糖耳。

 

如薺菜

  劉彞學士宴集間,必欲主人設苦蕒,狄武襄公青帥邊時,邊郡難以時置。一日集彞與韓魏對坐,偶此菜不設,謾罵狄公至黥卒,狄聲色不動,仍以先生呼之,魏公知狄真將相器也,詩云:「誰謂茶苦」劉可謂甘之如薺者。其法用醯醬獨拌生菜,然羹則加薑鹽而已,禮記》孟夏苦菜秀是也,本草一名,安心益氣,隱居作屑飲不可寐,今交廣多種

 

菔麵

  醫師承宣,常搗蘿菔汁搜麵作餅,謂能去麵毒。《本草》云:地黃蘿菔同食,能白人髮,水心先生酷蘿菔甚於服玉,謂齊云:「蘿菔是辣底玉」,僕與靖逸葉賢良紹翁過從二十年,每飯邊必索蘿菔,與皮啗乃快所欲,靖逸平生讀書不滅水心,而所嗜略同。或曰能通心氣,故文人嗜之,然靖逸未老而髮已皤,地黃之過哉。

 

麥門冬煎

  春秋,採根去心,搗汁和蜜,以銀器重湯煮,如飴為度,貯之,溫酒化服,滋益多矣。

 

假煎肉

  瓠與麩薄,各和以料煎麩以油瓠以煎,加油入酒共炒,瓠與麩不惟如肉其味亦無辯者。吳何鑄晏客,或出此,中貴家而喜與山林友朋嗜此清味,賢。嘗作小青錦屏風,鳥木,簪古梅枝綴,像生梅數花,寘座欲左右未嘗忘梅一夕分題賦詞,有孫貴蕃、施游心僕亦在焉,僕得心字戀繡衾,即席云:「冰肌生怕雪來禁,翠屏前短瓶滿簪。真箇是疎枝瘦認花兒,不要浪吟等閒休惹,暗香來時借水沉既得箇廝偎伴任風霜,儘自」諸公差勝,今忘其辭,每到必先酌以巨觥,名曰「發符酒」,而後觴詠抵夜而去,今喜其子姪皆克肖,故及之。

 

澄玉生

  雪梨大者,去皮核,切如骰子大,後用大黃熟香橙,去核搗爛,加鹽少許,同醋醬拌勻,供可佐酒,與葛天民嘗北梨詩云:「每到年頭感物華,新梨到野人家甘酸尚帶中原味,腸斷春風不見花。」雖非梨,然每愛其寓物有黍之嘆,故及之如詠雪梨則無如張斗埜蘊「蔽身三吋褐,貯腹一團冰」之句,被褐懷玉者蓋有取焉。

 

玉延索餅

  山藥名薯蕷,秦楚之間玉延花白,細如棗,葉青銳於牽牛夏月,溉以黃土壤則蕃,春采根白者為上,以水浸,入礬少許,經宿淨洗去涎,焙乾磨篩為麵,宜作湯餅用如作索餅,則熟研濾為粉,入竹筒微溜於淺盆內,出之於水浸去酸味,如煮湯餅法如煮食,刮去皮,蘸鹽、蜜皆可。其味,無且有補益,故陳簡齋有「玉延賦」取色香味為三絕陸放翁亦有詩云:「久緣多病疎液,近為長齋玉延。」比於杭都,多見如掌者,名「佛手藥」其味尤佳也。

 

大耐糕

  向雲杭公兌,夏日命飲作大耐糕,意必粉麵為之,及出乃用大子,生者去皮剜核,以白梅甘草湯焯,用蜜和松子肉,欖仁去皮核桃肉去皮,瓜仁劃碎,填之滿,入小甑,蒸熟,謂糕也。非熟則損脾,且取先公大耐官職之意,以此見向有意於文簡之衣缽也。夫天下之士,茍知耐之一字,以節義自守,豈事業之不遠到哉因賦之曰:「既知大為家學,看取清名自此高。」雲谷類編乃謂大耐本李沆事或恐未然。

 

鴛鴦灸

  蜀有雞,中藏绶如錦,遇晴則向陽擺之,出二角吋許,李文饒詩:「葳蕤散绶輕風裏,若若垂何可疑。」王安石詩:「天日清明一吐,兒童初見驚猜」,生而反哺亦名孝雉杜甫有「香聞錦帶羹」之句,而未嘗食向游吳之蘆區,留錢春塘,在唐舜選家,持蟄把酒,適有弋人攜雙至,得之燖以油,下酒醬香料燠熟吟倦,得此甚,詩云:「盤中一箸休嫌瘦,入骨相思定不肥。」不減錦帶矣。言思之,吐绶鴛鴦,雖各以文彩烹然吐绶能反哺,烹之忍哉?雉不可同胡桃木耳簟食下血。

 

筍蕨餛飩

  採笋蕨嫩者,各用湯,以醬香料油和作餛飩供向,江西林谷梅少魯家,屢作此品,後古香亭下,採芎菊苗薦茶,對玉茗花,真佳適也,玉茗似茶少異,高約五尺許,今獨林氏有,林乃金臺山房之子,清可想矣。

 

雪霞羹

  採芙蓉花,去心,帶湯之,同腐煮,紅白交錯,恍如雪霽之霞,名「雪霞羹」,加胡椒薑亦可也。

 

鵞黃豆生

  溫陵人,前中元數入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皮寘盆,鋪沙植豆,用板壓,及長,則覆以桶,曉則晒之,欲其齊而不為風日中元,則陳於祖宗之前,越三日出之,洗焯漬以油鹽、苦酒、香料,可為茹,卷以蔴餅尤佳。色淺黃名鵞黃豆生。僕游江淮二十秋,每因以起松之念,將賦歸以償此一大願也。

 

真君粥

  去核,候粥熟同煮,可謂「真君粥」,向游廬山董真君,未仙時多種杏,歲稔則以杏易穀,歲歉則以穀賤糶,時得活者甚眾,後白木日昇仙,世有詩云:「爭似蓮花峰下客,種成紅杏亦昇仙。」豈必顓而煉丹服氣?每有功德於人,雖未死而仙矣,因名之。

 

酥黃獨

  雪夜芋正熟,有仇芋,從簡載酒來扣門,就供之,乃曰:「煮芋有數法,獨酥黃,世罕得之熟芋截片,研榧子杏仁和醬拖麵煎之,且白侈為甚,詩云:「雪翻夜缽成玉,春化寒酥作金。」

 

滿山香

  習菴圃,詩云:「只教人種菜,莫誤客看花。」可謂重本而知山林味矣。僕春日渡湖,遂留飲,供春盤,偶得詩云:「教童收取春盤去,城市如今菜去多。」非薄菜也,以其有所感,而不下箸也,薛曰:「昔人讚菜云『可使士大夫知此味,不可使斯民有此色』」,詩與文雖不同,而愛菜之意則無以異。一日山妻煮油菜羹,自以為佳,偶鄭渭濱師呂至供之,乃曰:「余有一方為獻,只用蒔蘿、茴香、薑椒炒為末,貯以葫蘆,候煮菜少沸,乃與熟油醬同下急覆之,而滿山已香矣。」試之果然名滿山香,比聞湯將軍孝信嗜盒菜,不用水,只以油炒,候得汁出,和以醬料熟,自謂香品過於禁臠湯武士也,而不嗜殺異哉。

 

酒煮玉

  鮮蕈淨洗,約水煮少熟,乃以好酒煮,或佐以臨漳綠竹筍尤佳。施雪隱玉蕈詩云:「幸從腐木出,放被齒牙私,信有山林味,難教世俗知。香痕浮玉葉,生意滿瓊枝,饕腹何多幸,相酬獨有詩。」今後苑多用酥,其風味尤不淺也。

 

鴨腳羹

  葵似今蜀葵,叢短而葉大以傾陽,故性溫,其法與菜同,豳風·七月所煮者是也,之不傷其根,則復生古詩故有「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之句。昔公儀休相魯,其妻植葵,見而拔之,曰:「食君之祿而與民爭利,可乎?今之賣餅貨醬貿錢,市食祿者,又不止植葵,小民豈可活哉?」白居易詩云:「祿米麞牙稻,園蔬鴨腳羹。」因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