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乐路和附近人山人海的著名商业街淮海路相比,多了分从容的贵气。
新乐路,位于上海著名商业街淮海路后面的一条小马路,也是我的出生地。
我的家以前就住在新乐路的58弄,在我们家的小小的天井里有棵无花果树,好像是二叔叔种的,这棵小小的树每逢夏天都会长出绿荫,并结出果实,我就会很兴奋地用竹竿去挑下果实,这摘下的果实一般是给奶奶吃的,据说无花果有降血压的功效,当然我也会偷偷尝一颗,真是好甜。无花果树下则是埋在土里的一个大水缸,里面养着些金鱼,这是小叔叔的杰作,小叔叔和我年龄相差不大,因为我的爸爸在家里是老大,兄弟姐妹有7个,时常和小叔叔玩,不称心时也时常打架,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每次生病,总是小叔叔背着我去淮海医院,边爬楼梯边问我,“再和我打架吗?再打的话就把你扔下去”。
58弄在新乐路来说是条大弄堂,也算是一条老弄堂,据爷爷说,解放以前这条弄堂住的都是白俄人,怪不得在新乐路上有座东正教的教堂。回忆起来,弄堂的生活总是快乐的,弄堂是我们的足球场,亦是我们自创的乒乓球场……脑海里最先跳出来的是小伙伴的脸庞,有住在长乐村的金力、住在汾阳路的老孔、住在隔壁的娃娃头……每逢夏季,弄堂真正地热闹起来,我们会到隔壁的大花园的井里挑上一桶水,那个大花园是个大户人家的,后来也分配给了普通百姓,挑上来的水洒在地上,以降地温,我和爸爸、妈妈则会把小圆台放到弄堂,就在弄堂里吃晚饭,奶奶则叫上隔壁的袁家奶奶、对面的薛家奶奶一起乘凉,其乐融融。
虽然58弄可以通过走弄堂,可以直接到长乐路,但我依然每天喜欢走新乐路,每天走在新乐路的梧桐树下会感到一种亲切和安稳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生时代,我得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我想骑着自行车可以到上海的任何角落。曾一个人骑着车去凯旋路看火车,那时沪杭线还穿城而过到北站;更骑着车去衡山路参加《音像世界》杂志举办的试听会,我参加的是欧美音乐组,其实我是个彻头彻尾的香港粤语歌曲的迷恋者;更多的时候去延安路的中图公司去看看那原版的音带,实在太贵了,只能看看而已;……骑车游逛后,回到新乐路,总会感到我回家了,很安稳。
再后来上班了,虽在图书馆工作很是清闲,越是清闲越是会纠结一些事情,同事间的竞争、领导的背信弃义、对前途的迷茫,与女生的感情的起伏……一切一切,当我回新乐路,走上这条路,我的心就会安稳下来,坚定信心,可以面对一切困难。
再后来喜欢上了旅行,每年的寒暑假,都会踏上旅程。曾在春运期间赴张家界,回来的时候,在火车上站了一天一夜回到上海,疲累至极;亦曾星夜登顶华山,碰到自己体力的极限;曾在乌鲁木齐,乘2天3夜的长途车奔赴喀什,途中遇洪水当道,恐惧万分;在长白山踏着火山灰铺就的简易山路,探寻天池的美景,艰难无比;在井冈山突遇冷风,上吐下泻,极其难受;……可这一切,当我下了火车,乘上104路,背着行囊走到新乐路上,一切疲劳都会忘记,因为家就在眼前了。
现在我离开了新乐路,搬到了上海的“乡下”,58弄的房子也因为种种的原因卖掉了,可我依然觉得新乐路还是那样的亲切,在心底那份眷恋实在是很难抹去的。
新乐路东侧 时尚
新乐路是一条小马路,很短,从西头走到东头,不过十五分钟。在百盛、陕西南路小店以及以前的襄阳路市场的包围下,一直显得很是安静自在,似乎与周遭的环境很特立独行,马路很幽静,两旁种满了梧桐树,很有欧洲邻里酒吧的感觉。和附近人山人海的淮海路相比,它多了分从容的贵气。可是近几年,也终于也守不住寂寞,从陕西南路口开始,破墙装修速度惊人。
如今的新乐路是一条荟萃了各类名牌服饰小店的时尚之街,虽然都属于时尚达人们最心爱的情调马路,但新乐路更多了些精致和人文的气息。无论店面也好,还是店里的内容也好,都充满了设计的气息,就像是一个个微缩的舞台,设计师的创意秀场。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不在需要担心要躲避迎面而来的人潮,因为这里行人很少,需要的仅仅是闲庭信步般的优雅,在一间又一间的小店流连,体味的是逍遥自在的购物享受。
只是如果你不够细心的话,有些小店是不那么容易让人找到的。在靠近陕西南路的新乐路靠着北面,有一排花园洋房,抬眼望进去,原来楼下全部都是店面,一条条木质的小路延伸进去,幽静中散发点点生气,小店的色彩和花园很是相衬,幽幽的,小店的门都装饰得十分妩媚,店门口摆了一些花盆,茵茵绿色,使小店显得生机昂然。把小店开到静谧的花园深处,顺着很有生活气息的园中小道,然后踩几步小楼梯,才能到达的感觉,很私密,很亲切,这可是大商场里从来不会有的感受啊。看来如今这个时代,消费环境也越来越重要了。
新乐路西侧 幽静
走过襄阳北路,新乐路一下子变了味道,新潮小店一下子少了许多。
襄阳路和新乐路交叉口矗立着一座血统纯正的东正教教堂。那几个教堂顶和蓝天相互呼应,高高的圆圆的拱形顶,金色的顶尖,宝蓝色的顶身,乳白色的四周,教堂里面的壁上有精致的雕刻,玻璃上面也画着花儿。起先教堂是电真空研究所的仓库,后来变成了股票交易所,再后来又改造成了餐厅,现在又变回教堂了,去年还在里面举办了俄罗斯油画展。但在解放以前,这里是流落到上海的白俄思乡的地方,那些被革命赶到异国的白俄常常在礼拜天的时候到这里来,唱他们的歌,流他们的泪,在上海不蓝的天空下怀念他们遥远的故土的蓝天。
教堂的对面是首席公馆,原来这里是上海市交通局的办公楼,现在则成了精品酒店。首席公馆建于1932年,由法国人拉法尔设计。从30代年代到40年代,上海滩的青帮老板,所谓上海版的教父杜月笙与黄金荣、金廷荪合股的三鑫公司的总部设立于此。“三鑫”这一名字源于黄、杜、金三人的组合,并有“以土变金、日进斗金”的含义。如今这幢小洋楼被改装成了中国首家“城市文化遗产”精品酒店,以文化为卖点,房价甚至超过金茂君悦、香格里拉等五星级酒店价格一大截,成为了上海目前最贵的酒店。新乐路也便让人感到这里再现的上流社会的奢侈,与其说是光辉灿烂,不如说洋溢着老上海的气势。
越往西走,路边法国梧桐的树荫越是浓郁,仿佛是低吟浅唱的歌手,给这条街巷勾勒出内敛含蓄的意韵轮廓,构成一种低调的华丽。逛街,需要的是一种心情,一种不同与繁琐的工作的独特体验。那么这条短短的新乐街,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给你一种欢快和愉悦。那些被办公室和写作楼所遮盖的心灵,在那些步行的途中,慢慢弥散,消失在空气中,剩下的只有单纯的快乐。
■指点
概况:新乐路位于上海的闹市中心徐汇区,东西走向,与著名商业街淮海路平行的一条小马路。大约是从五六年前开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青睐在新乐路聚集,因为这里给他们实现创立自己品牌的机会,并在花园洋房里开起了一间间小店,成为了又一小资的街区。在这条僻静的小马路上,依存着许多历史的痕迹,一座血统纯正的东正教教堂,一座曾经是杜月笙公馆的法式建筑,一座有着特殊历史的东湖宾馆,就是这些建筑和路边法国梧桐的树阴,仿佛是低吟浅唱的歌手,给这条街巷勾勒出内敛含蓄的意韵轮廓,构成一种低调的华丽。
交通:乘地铁一号线在陕西路站下车即可,从百盛那个口子出来,沿陕西路向北走,第一个交叉路口就是新乐路。
停车场:新乐路本身就可以停车的,由专人管理。
新乐路东侧(陕西南路→襄阳北路):各家洋房的底楼基本都开了店铺,在北面的花园的深处也都是店铺,需要走过一条细长的木制走道或者一块草地,才能发现精致的店面。在洋房的对面,9号旁边的弄堂,整个弄堂都开满了小店,而这个弄堂连通另外一个普通居民区,居民区完全没有店铺,居民宁静地生活着,很和谐的场景。
●振鼎鸡的发源地:在上海来说振鼎鸡是一个著名的中式快餐品牌,现在其门店已经遍布于全市,起白斩鸡、鸡汤面、鸡粥、鸡血汤赢得了上海人的胃口,其发源地就在新乐路的34弄弄口的一家店铺,老板母子两个做生意和睡觉都在这小小的屋子,当年因为生意太好,时常把桌椅放到了街上,吸引了大批食客。而我这次去看的时候,发现这家店铺窗帘紧闭,却是“招租”。
新乐路西侧(襄阳北路→东湖路):与新乐路东侧相比,宁静许多,小店铺少了许多,以居民居住为主,能领略到老上海的洋房气质。
●东正大教堂:位于襄阳北路和新乐路的交叉路口,如果刚逛过那些时尚小店,一路走到这里,眼前霍然出现的教堂,显得有些突兀,却还是由历史和时间融合到了一起,在法国梧桐的遮遮掩掩下,异国风韵更浓了。教堂现在属于文化基金会,不对外开放,一般只有等到举办展览或者活动的时候才能进入参观。
●首席公馆:就在东正大教堂的对面,以前是杜月笙与黄金荣、金廷荪合股的三鑫公司的总部设立于此,现在是家精品酒店,房价比五星级的还贵。
●影人村:也就是新乐路100弄,建于民国时期的新乐路100弄,旧名永利邨,弄内基本都是砖木结构三层楼,是新式里弄住宅。这儿曾经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影帝”、“影后”们的居住地。弄内8号是张织云(1904~1970年代)旧居,在1926年举行的电影皇后评选中,成为中国第一位“影后”。16号是高占非(1904~1969)、高倩萍夫妇旧居,1934年,《电声周刊》发起“中国电影明星选举”,高占非登上了“影帝”宝座。29号则是大名鼎鼎胡蝶(1908~1989)旧居,也电影皇后胡蝶的婚房。1933年11月23日,胡蝶和潘有声在九江路江西路口的圣三一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他们把新房设在了亨利路(现新乐路)上的永利邨29号。两年后,胡蝶夫妇便搬迁到了胶州路。
●东湖宾馆(杜公馆):东湖宾馆严格意义是在东湖路上的,在新乐路上能看到其主体建筑,东湖宾馆在东湖路有2个门牌,横跨东湖路的两端,70号和7号,所谓的杜公馆是指东湖路70号,靠近新乐路一边的1号楼、2号楼建于1934年,是两幢相连的五层花园住宅,为旧上海大亨杜月笙住宅之一,不过,杜月笙本人并未在这里居住过。后又为中法银行、交通银行及美国总领事馆使用。现在的东湖宾馆与当年的杜公馆相去甚远,只保留了建筑外壳和门外的一对石狮,经过翻修,重建了房子里面的构造,园中的喷泉也是后来所建。而东湖路7号亦是属于东湖宾馆,名为“大公馆”,是个高档餐饮、会议、高档消费品发布的地方,与杜公馆毫无关系。
下午茶:建议去3.TOP,就在新乐路的东侧,以前是襄阳公园的茶室,是新乐路进入襄阳公园的唯一通道,环境超级好,特别是设在公园里的露天茶座,在绿荫环抱中,喝喝咖啡,在都市中很是难得了。
吃饭:建议到富民路上著名的保罗餐厅,是上海吃客们津津乐道的人气餐厅。永远需要等位,门面小得吓人,可到他“腹地”的大厅,用“别有洞天”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虽然装修不怎样,但保罗从来都是人丁兴旺。保罗是正中的本帮菜,而且菜式比较有创意。
周边逛逛:位于长乐路774弄南华新村。这个弄堂和西王小区和中实新村一起被静安区评为“最美弄堂”。七八幢低矮的四层小楼错落分布在弄堂里面,很是宁静,有点弄堂深闺的气质,在这里,仿佛时光也放慢了脚步,带领游客在现实和历史之间穿越。
■新乐路东侧(陕西南路→襄阳北路)

↑新乐路东侧洋房的底层,基本都开了小店。

↑靠近陕西南路的弄堂里,都开满了小店。

↑开在弄堂里的小店,“酒香不怕巷子深”,主要做的熟客生意。

↑普通的民居与小店和谐共存。

↑一家手表店的店员。似乎也不急着做生意。

↑走在新乐路上,你不在需要担心要躲避迎面而来的人潮,因为这里行人很少。

↑新乐路上34弄里的洋房。

↑34弄旁振鼎鸡的发源地,现在则是大门紧闭。

↑很多潮流小店就开在这样的花园洋房里,幽静中散发点点生气。

↑一条条木质的小路延伸进去,才是潮流小店,单单就在庭院外面看看路边小店布置的橱窗,里面那些一闪一闪的首饰,才提醒你,新乐路有一种典雅而低调的时尚。

↑把小店开到静谧的花园深处,顺着很有生活气息的园中小道,才能到达的感觉,很私密,很亲切。

↑新乐路上还有种更特别的小店,可以称为“衣厢”,一方妖娆的店幡就在头顶飘摇。没想到,无奈退守的二楼却有另一番的好景象,因为衣厢私密,口口相传的都是回头客。

↑那么这条短短的新乐街,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给你一种欢快和愉悦。

↑路的两边,在法国梧桐的绿荫下,那些被办公室和写作楼所遮盖的心灵,在那些步行的途中,慢慢弥散,消失在空气中,剩下的只有单纯的快乐。

↑只是如果你不够细心的话,有些小店是不那么容易让人找到的

↑很多小店就这样开在民宅里。
■新乐路西侧(襄阳北路→东湖路)

↑越往西走,穿过襄阳北路,路边法国梧桐的树荫越是浓郁,仿佛是低吟浅唱的歌手,给这条街巷勾勒出内敛含蓄的意韵轮廓,构成一种低调的华丽。

↑过襄阳北路,一幢俄式东正教堂很突兀的出现在视线中,在法国梧桐的遮遮掩掩下,异国风韵更浓了。

↑教堂里面的壁上有精致的雕刻,玻璃上面也画着花儿。

↑教堂2楼,很精致的圆洞门。

↑教堂屋顶精致的壁画。

↑教堂建于1934年(民国21年),历经半个多世纪依然矗立在街角,成为新乐街那些让人愉悦的街景之一。

↑教堂旁边的一家餐厅——葡萄园,可我怎么看这个场景都像是“笼子”呢!

↑教堂对面的精品酒店——首席公馆,以前是杜月笙与黄金荣、金廷荪合股的三鑫公司的总部设立于此。

↑影人村,新乐路100弄弄口的场景,很家常!

↑建于民国时期的新乐路100弄,旧名永利邨,弄内基本都是砖木结构三层楼,著名影后蝴蝶就把婚房设在这里。

↑弄口还有一个现在很罕见的传呼电话亭,原貌依旧。

↑新乐路的西侧比较宁静,小店少了很多。

↑新乐路西侧的花园洋房。

↑住在新乐路上的居民,这里可是上海的黄金地段。

↑新乐路西侧开的小店,也比东侧低调很多。

↑在新乐路看东湖宾馆,而宾馆的真正入口则在东湖路上。

↑新乐路西侧的入口,这里是多条路的交汇点,那红色的亭子是属于东湖宾馆的,也就是以前的杜公馆。
■特别篇:攻略蔡的原住屋

↑攻略菜原来住在新乐路的58弄,这是弄口,以前是个敞开的弄口,没有铁门。

↑58弄内以前是很宽敞的,时常和小伙伴们在这里踢球,可是现在停满了车,显得很狭小了。

↑这个铁门里面就是攻略菜以前的家了,以前的铁门没怎么花哨,就是个绿铁门。

↑只有这里门还没有变,依然是以前的物件。

↑现在的房子刷成黄色,实在是比较难看,以前就是水泥的本色,很清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