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匠杨师傅

 圆角望 2015-07-21

  ■范洪祥

  

  小时候,在我们家乡新丰栖王埭小集镇有一家铁匠铺,那铁匠铺虽小,但炉子、铁墩、砧子、铁锤、铁钳等,一应俱全。那铁匠铺师傅姓杨,名昌宝,大伙叫他杨师傅。平时,铁匠铺里就是杨师傅夫妇两人,生产忙时,有2名学徒跟着学习打铁手艺。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当地农户打造或修理锄头、铁搭、镰刀等简单的生产工具。

  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还没有机械作业,大都是靠锄头、铁搭、镰刀等生产工具进行劳作。生产大忙季节,杨师傅常常带着徒弟起早摸黑为农户修理锄头、铁搭、镰刀。我那时在集镇上学的校读书,家离铁匠铺非常近。常常被铁匠铺“叮、当,叮、当,叮叮当,叮叮当……”这有节奏的击打声所吸引。

  空闲时,我约几个小伙伴看热闹。只见杨师傅和徒弟将烧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时抡大锤,时执小锤,甩开臂膀,叮叮当当,各自施展着他们的手艺。这四处飞溅的铁花,真是好看。一块铁疙瘩在师傅们随心所欲般轮番击打中,成了一件他们想要的精巧灵活的器物,让我看到了人间的奇迹。

  当杨师傅用钳子夹着一件烧红后锻打过的铁器,突然伸到冷水缸里,“嗤”的一声,这声音起初很清脆,慢慢沉静下去,直到悄无声息,很有些韵律感。起先我不懂得为什么要把那烧红的铁放到冷水里去,水火是不相容的,烧红的铁遇到冷水,难道不会爆裂吗?后来杨师傅告诉我,这叫淬火,是为了增加铁的强度,好铁匠的名声全在这淬火的功夫中。

  我看到杨师傅的老伴在一边拉风箱,握着那横杆一前一后地走动,就会有风吹到炉子里,让炉火烧得通红通红。这风箱,个头大,拉动起来,风也更为给力,红红的炉火,呼呼地跳跃着,温度不断升高,足以将坚硬的铁块融为铁疙瘩,听从杨师傅使唤,捶打成各种生产工具。

  铁匠铺一年四季生意红火。当然,更多的热闹是在冬天。北风啸,农闲到。农民们把该干的活计都干完了,便收拾起残缺的农具,沿着蜿蜒曲折的乡路走进小镇,把锄头、铁搭、镰刀、吉子送进铁匠铺,或重新锻打,或轧钢淬火。

  铁匠杨师傅是当地农户最熟悉的铁匠艺人,几乎无人不晓。他高高的瘦长个子,一口外地口音,由于打铁的原因,工作服常常是黑不溜秋的,连一张脸也黑黝黝,但是,身板非常硬,特别有精神。据说,他来自南京溧阳,从16岁就开始跟着师傅学铁匠手艺,学得一手好技术,他带出的徒弟有60多人,分布于江浙两地。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杨师傅的铁匠铺并入当地家具厂,后来又并入粉末冶金厂。2005年后,杨师傅过世,享年85岁。不久,由他的远房亲戚在叶家村办起了铁匠铺,算是继承了他的铁匠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