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恶?(读《善恶之源》)

 行者无忌图书馆 2015-07-21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恶?(读《善恶之源》)

 2015-07-21 08:52涂启智/文

书名:善恶之源作者: [美] 保罗·布卢姆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译者: 青涂出版年: 2015-3-1页数: 215

ISBN: 9787213064388

        在我们小时候,一群小伙伴看电影,大家几乎无一例外先要搞清谁是“好人”或“坏人”,而后又都希望“好人”得到好报,而“坏人”受到惩罚。这岂非人之初性本善?有一个特别善妒的人遇到一位天使,天使告诉他,他可以得到任何他想得到的事物,但是他的邻居得到的将会是他的两倍。善妒者想了一会儿,然后请求天使戳瞎他一只眼睛。这个自中世纪流传下来的犹太民间传说,岂非寓言人之初性本恶?

        如何解释人类善恶悖论,《善恶之源》将使你豁然开朗。耶鲁大学公开课最受欢迎导师、著名认知心理学家、TED演讲人保罗·布卢姆,通过系列科学研究,证明婴儿早在能开口讲话和行走之前,就有能力判断他人行为的好坏,就能产生共情和同情,就能产生原始的正义感;但人类的先天道德十分有限,有时候还会酿成悲剧。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同情和我们人类独有的理性思考能力,超越我们生来就具备的原始道德情感,超越婴儿的局限。

        该书以鲜活生动的实验表明,人类天生就有道德感。一岁大的婴儿拿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坏人”面前的奖品并且“给它头上来了重重一击”,以及幼儿“主动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为那个遇到麻烦的大人打开柜门”,还有绝大多数6个月和10个月的婴儿都喜欢“帮助者”或“好心人”而憎恶排斥“阻碍者”或“卑劣者”等案例证明,有些道德是天生的。自然,有些道德是后天习得的。世界各地迥异的风俗传统体现截然不同的道德观念。波斯国王有次召见住在他国土上的希腊人,问他们需要多少报酬才愿意吃掉自己父亲的遗体,希腊人回答无论给他们多少钱,他们都不会这样做;印度卡拉提亚是一个会在丧父之后吃掉父亲遗体的部落,当被问及需要多少报酬才愿意火化自己父亲的遗体时,卡拉提亚人发出了恐惧的哭号,恳请不要再提这么可怕的事。

        道德呈现很大差异性。中国讲究尊宗敬祖,尊敬长辈是悠久传统。在家庭中,子女禁止直呼父母及其长辈名字,在学校中,也不能直呼老师或校长名字。而西方国家却无这些忌讳。在美国,直呼父母姓名包括直呼老师姓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中国,人们用各种称谓——师傅、同志、叔叔、阿姨来代替别人的名字,而西方人会对到处都有“叔叔”、“阿姨”疑惑不解。差异之外,道德又呈现出普遍适用性,比如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本能地反对撒谎、违约和欺骗。

        作者提出了全新的人类对他人遭遇感受产生“共情”的生理机制诠释:“镜像神经元理论”。最早发现于恒河猴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很可能存在于人类大脑中——甲发现乙在承受痛苦;甲通过镜像神经元的活动感受到乙的痛苦;所以甲想帮乙解除痛苦,这样一来,甲自己的痛苦也会随之消除。由镜像神经元驱动的“共情”会模糊人与人之间的界线,他人的痛苦会成为我们自己的痛苦,出于自利的行为也因此表现为同情和援助。

        该书通过大量实验案例判断,道德感是由外向内发展的。婴儿在自己有能力做好事和坏事之前,就已经有能力分辨他人的善行和恶行;在儿童心理发展达到某个阶段之后,道德感才开始转向自身,从此儿童开始将自己视为道德主体,并通过内疚、羞愧和骄傲等道德情绪展现自己的道德认知。这或许为人天生具有善恶道德评判意识与能力、而且特别在意别人的过错寻找到生理学与心理学依据。基于此,即便是理性思考的成人,一旦面临自我行为道德评判,也极有可能模糊甚至失去标准,如同“可怕的两岁幼童”一样,尽管极具不可思议的攻击性,但其浑然不觉自身攻击对外界造成的破坏性。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别人指手画脚,却对自己处处网开一面。从一个人不带任何主观因素,对待与自己毫无利害或者亲缘关系人事道德评判表现看,人之初性本善;但从人们对待涉及自身、家人以及其他与自身存在某种关联人或事道德评判分析,人又会彰显普遍的自私自利性(比如狭隘的集体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人之初性本恶。人性之善发源于伸张正义的天性,人性之恶来自于自私自利的本性。要使人们和谐相处、社会充满公平正义,间每个人权益都有保障,只能寄希望于以协商为原则的民主制度和以规范为原则的法治制度。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促使众人“超越道德本能”,让善良的人性遍地开花。

        本文载于2015年3月12日《北京日报》文化周刊读书专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