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博物馆(4)

 昵称18892371 2015-07-21

     端砚为“四大名砚”之首,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市)而得名,其色紫质润,素有紫石、紫云、紫英之美称。又与湖笔、徽墨、宣纸并称“文房四宝”。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展出馆藏端砚近200方,绝大多数为唐宋、明清至当代的端砚精品。其中尤以50余件明清时期镌有铭文的端砚,最为彰显深厚精致的砚文化内涵。

   

    端石嵒华四象砚(清·光绪)。长23.8厘米,宽15.7厘米。以端溪老坑大西洞石雕琢。石色青灰偏蓝,石质娇嫩、细腻、致密、坚实。有鱼脑冻、碎冻、金钱火捺、翡翠斑、黄龙等石品花纹。砚为扁长方形,两面设砚堂。一面砚额上以天然黄龙纹巧雕成枝杆横斜的松树,薄意雕成的鹤首与砚堂中的天然鱼脑冻巧妙地融合成一只白鹤,白鹤扑动双翅正翘首啄松。砚额左上角刻“嵒华四象砚”篆书款;砚的另一面浅挖圆形砚堂,砚额、砚唇浅雕枝蔓缠绕的瓜蝶纹;砚左侧刻隶书铭文:“白鹤啄松,青牛眠草,瓜瓞垂实,猕猴捧桃。光绪癸己,大西洞石,禺山闲叟得之”。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反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正 


    嵒华四象砚与《广东省博物馆(1)——镇馆重器》中介绍过的“千金猴王砚”同为清末广东“三大名砚”之一。相传两广总督张之洞因钟爱端砚,特命幕僚何蓬洲负责组织重开端溪老坑大西洞。何蓬洲于此洞中得三块上好砚石,便请当地有名的工匠依据这三方端石的特点,专门打造了三方砚台,每一方都有一只酷似动物的花纹形象。一方似猴,是为“千金猴王砚”,一方为鹤,是为“嵒华四象砚”,还有一方像卧牛,至今从未现身,无从知晓其真正面目。
    出于对这三方砚台的钟爱,何蓬洲没有将它们交给张之洞,而是偷偷地私藏了起来,世人根本无缘得见。1951年,一位中年妇女将“千金猴王砚”送至广州市文德路一家古董店求卖,被不识货的店主拒绝,却被正好来到此店的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和古文物研究专家商承祚一眼认出,以160元的价格购下。1961年10月,商承祚按照当年卖砚妇女留下的地址,来到她的家中,又以160元的价格购下“嵒华四象砚”。此后,商承祚先生将这两方砚台捐给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最终落户广东省博物馆,成为广东省博物馆的珍藏。而至于第三方“牛砚”,则至今下落不明。

 

    王震写经砚(清·道光)。此砚满刻铭文,它的左、右两侧及砚背、砚盒均刻有铭文。难得的是有三位名人参与题刻铭文,他们是砚主王震、书画名家王个簃及吴昌硕。王震是浙江吴兴人,住在上海,擅长雕刻佛像,同时也是画家,擅长画人物、山水及花鸟。吴昌硕的大名自不用说;而王个簃则是吴昌硕的弟子,以擅长写意花鸟画著称。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桐叶砚(清·康熙)。清代名家朱彝尊之砚。砚背铭文:“岂隐朴以幸全,亦超类而独劭,愿佳人之予投,虽琼琚而匪报。远叟。此砚昔从余甘凉,亦故人也,为取何承天赋语张之,壬午王春。秀水朱氏珍藏(印)。”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方正醇古砚(明·嘉靖)。砚岗铭文:方正醇古。砚侧铭文:既正乃方,醇古而昌,君子珍止,终焉允藏。野鹤氏嘲语铭研。斯砚斯砚,几经磨研。因方见弃,埋没多年,人皆厌其古拙,我独取其粹然。呜呼噫嘻,宁为圭方,不为珠员。嘉靖庚子(1540年)焦山继盛题。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井田砚(明·永乐)。砚背铭文:“紫云飞去复飞来,井字田边犊未归。磨却龙珠三万斛,化来烟水满楼台。永乐元年春日,凌云瀚。五云(印)。”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居巢作画砚(清·乾隆)。石色紫稍带赤。有翡翠纹。砚作荷叶形。砚背有铭:(荷、莲)叶田田滴露研,含毫命素尘不沾。梅翁作画砚,老鼎铭。
    居巢,字梅生,番禺人,入广西按察使张敬修幕,得与客居桂林环碧园李秉绶家之宋光宝、孟覲乙交往,师其没骨法。1856年随敬修返东莞可园,并教张敬修之侄嘉谟书画。张嘉谟,字鼎铭。此砚曾为广东画家卢子枢所藏,并附有图说一张。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灵芝池砚(清代)。砚背铭文:石古泉寒,质坚性润,扣之其声稷稷,如闻岭涧松风雅韵。癸亥(1863年)清和月,铭于兴安餐霞煮石之山房。林扬祖。扬祖(印)。
    林扬祖,福建林氏三大名门望族之一莆田金紫林的后裔。清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累官至陕甘总督。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阮元铭砚(清·嘉庆)。清代名臣阮元之砚。石色紫蓝,石品花纹丰富。砚额砚边浅雕云蝠纹,开朵云砚池。砚背、砚盒同镌隶书铭文:“自有天然砚,山林景可嘉。诗题桐叶茂,笔点石阑斜。亚字非无用,端溪不必夸。鼠须滋雨露,麟角染泥沙。力定千军扫,毫成五色华。管城殊落纸,手腕直生花。屈曲云烟缀,回环翰墨加。杜公佳句在,珍重碧笼纱。嘉庆七年凉秋月,阮元。阮元(印)。”
    阮元,扬州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锄云砚(清·康熙)。砚额刻“锄云”二字。砚背铭文:“何年修斧属吴刚,带得蛮烟上玉堂;一片忽生云五色,蓬莱新写两三行,庚子(1720年)长至黄任。黄(印)。任(印)。”
    黄任,福建永福(今福州市永泰县)人,康熙壬午(1702年)举人。嗜砚成癖,自号十研先生。雍正年间,官广东四会知县。当时四会县属于肇庆府,临近端砚产地。正赶上老坑开坑采石,黄任费尽心思,搜罗了一些优质的砚石。黄任离职的时候,据说只带走几十块端石,其它东西一概不理。现福州市三坊七巷中还有黄任的故居。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桃形砚(清·同治)。砚背铭文:“寄浜如弟鉴:腻体如醉卧案头,墨侯轻弄见风流。花晨月夜芳情厚,不尽鸾笺不肯休。子岩氏詠。子岩(印)。何须眼,称鸲鸽,色似羊肝,嫩蕉初展,雨过青天,老岩三洞,拘古烦言,十围之墨,长聚无干,挥洒自如,谁曰不然?寄浜学兄清玩,沛然谨跋。刘沛然印(印)。”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云纹砚(明代)。砚右侧铭文:“上洞神品。癸亥冬,石如珍藏。石如(印)。”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苍龙横沼砚(明代)。砚右侧刻篆书铭:“苍龙横沼”;楷书铭:“宣德内府宝藏”。砚左侧刻楷书铭:“端溪菁英,紫翠晶莹。苍龙横沼,象叶文明。玉皇香案,供奉曾经。玺沉海角,此独护灵。何缘归我,座发古馨。熟与不朽,鸣盛和声。苍梧野人铭。班甫(印)。”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箕形砚(唐代)。1954年西安市东郊郭家滩国棉四厂工地M187唐墓出土。石色紫红,箕形砚。砚额砚尾呈弧形,砚堂平直倾斜,堂、池一体,砚背两梯形足。箕形砚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砚式,因形似簸箕而得名,后来的风字砚、抄手砚都是由唐代的箕形砚发展演变而来的。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琴式砚(清·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三羊开泰砚(清·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梅雀砚(清·光绪)。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夔龙钟形砚(清代)。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叶包圭璧砚(清代)。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荔枝砚(清代)。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双鱼琴式砚(清·光绪)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端石茄形砚。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还展出一小部分其他材质的砚台。

    淌池漆砂砚。漆砂砚石以一种轻细金刚砂调和适度的色漆涂于木质砚胎上制成,具有轻便的特点。漆砂制砚始于宋代。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仿唐澄泥八棱砚(清·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钟纹红丝砚(清·乾隆)。红丝石产于山东,其纹理为红底黄丝或黄底红丝。宋代以前,红丝砚一度为“四大名砚”之一,后因砚石枯竭被迫停产,其地位其他砚品所取代。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菊花石砚(清代)。

广东省博物馆(4)——紫石凝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