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后做整形,这种现象是否应该?

 伸直的绿叶 2015-07-21
  最近有众多报道说很多考完高考的考生在这个暑假扎堆做整形,这是以前都没有的现象,这个现象也反应了很多年轻人的一种心态。

  整容作为一种身体消费,一方面回应着公众对形象外貌的呈现要求,另一方面又遵循着社会资本的逻辑,将身体的审美价值与交换价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准大学生对外貌进行再塑造,无非是想增加社会资本、提升社会认同,从而在求职就业、婚恋择偶、社会交往中取得优势地位,力求做到 “不平凡”。

  当“以貌取人”的社会心态与追名逐利的商业资本一拍即合,“整容热”的虚火便越烧越旺。整容的大行其道,根源于于身体符号属性的凸显。在现代社会,身体成为创造身份边界和社会分层的重要工具;于是,与身体特性相关的符号消费开始粉墨登场,准大学生“整容热”只是一个缩影。

  可是,在不理性消费心理的裹挟下,准大学生很容易走进“美丽”的陷阱之中,一味地追求模式化的身体美,在病态的追逐中迷失自我。不论是对美的期望值过高,还是对身体部位的超常要求,抑或家长误把整形当成对孩子的投资手段,扭曲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让不少人走进手术室,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能够吸引他人注意力的“人造美人”。

  在整容行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格局下,缺乏甄别能力的消费者一旦“误入歧途”,就可能带来身心伤害和利益损失。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和市场监管,一些不正规的整容机构难免“钻进了钱眼”,要么诱导消费者多做几个项目,多花“冤枉钱”;要么“没有金刚钻,也揽瓷器活”,给消费者带来整容“后遗症”甚至意外伤亡。

  面对整容热潮,准大学生一方面要审慎分析、理性选择,杜绝 “整形撞脸”等不理性消费;另一方面,即使有整容的客观需要,也要选择有资质、有口碑的正规整容机构。说到底,增加社会资本、提升社会认同,整容虽然速成却难以长久;在“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道路上,大学生更需要平和的心态,在平凡的世界中实现人生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