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 恽寿平作品集 故宫博物院藏

 一大山人 2015-07-21

本文转自网易 潮河边人 的日志


  《蓼汀鱼藻图》轴,清,恽寿平作,纸本,设色,纵135cm,横62.6cm。
  自题:“青山园池蓼花汀上得此景,白云溪外史寿平剪烛戏图。”钤“寿平之印”、“正叔”、“以当万舛”。收藏印“孙氏弘一斋印”、“煜峰鉴赏”、“麓云楼书画记”、“士元珍藏”。
  该幅是恽氏触景生情的写生之作。构图简洁无远、中、近景之分,仅绘青山园池的一隅:蓼花、翠竹与湖石构筑出典雅平和的意境,数尾游鱼惬意的神态又为全幅平添了几分生机和意趣。恽寿平在《瓯香馆集补遗画跋》曾言:“以古人为师犹未能臻妙,必进而师抚造化,庶几极妍尽态而为大雅之宗。” 此图便体现了他这种在传统的绘画之外,更注重师法自然的美学思想。在表现技法上,恽寿平采用的是他出古入新创制的“没骨”画风,即不用笔勾勒物象的轮廓线,而全以色彩点染而成。竹、芦 蓼叶及水藻施以浓淡不同的花青、淡赭、浅红等,每片叶均一笔撇出,缺少轮廓线的束缚,物象更具摇曳多姿的生动性。湖石以淡花青为主调,施用大量的水分晕染,没有干笔勾线,枯笔皴擦,湖石固然失去了石体坚硬的质感,但其玲珑剔透的秀润之美倍增。


恽寿平

  恽寿平(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瓯香散人,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画家。晚年居城东,号东园草衣、东园客,后迁白云渡,又号白云外史。恽氏是武进世家大族,父亲恽日初为崇祯六年(1633年)副榜贡生,拜著名理学家刘宗周为师,成为“东南理学之宗”,名震江南。
  恽寿平一生坎坷,饱经困苦。清初遭遇战乱,年仅12岁的恽寿平随父远走浙、闽、粤几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后参加了福建建宁王祈的抗清队伍。顺治五年(1648年),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15岁的恽寿平坚守孤城。城陷后,与兄皆被虏至清兵营。陈锦无子,其妻见寿平聪明清秀,收为养子。恽寿平虽在总督府生活优裕,但思亲之情未绝。五年后,遇灵隐寺方丈相救,才得以与家人团聚。此后,他刻苦钻研学问,古文、诗词、书画无不精擅。
  恽寿平生而敏慧,8岁便有咏莲花之诗。早年承袭家学,擅画山水,又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后见王翬山水作品,自觉不能超越,耻为天下第二手,于是舍而学花竹禽虫。他斟酌古今,参以画史文献,独开生面,海内宗之,有“常州派”之称。其花卉画仿北宋徐崇嗣的手法,用笔潇洒秀逸,讲究形似,但又不拘泥于形似,颇具文人画韵味。而其山水画又以神韵、情趣取胜,与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吴历齐名,被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或称“四王吴恽”。恽寿平在绘画理论上亦甚有建树,后人为其编有《南田画跋》一书,其中有大量涉及书画的议论,无不鞭挞入理,见解独到。
  恽寿平崇尚气节,誓不应科举。为了生计,变卖书画也不向权贵低头。在卖画生涯中,恽寿平在其瓯香馆中结识了唐宇昭、莫云卿、庄子纯、杨兆鲁、笪重光、毛先舒、诸匡鼎等一时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与王翬友情弥笃,二人游历山水,品茗倾谈,切磋画艺,甚为投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恽寿平结束了劳碌、贫寒、悲凉的一生。其子恽念祖年方5岁,家贫不能举丧,幸得王翬、董珙、邹显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得以安葬。
  恽寿平传世作品极多,主要有《红梅山茶图》、《梅竹图》、《玉堂富贵图》、《桃花图》、《三友图》等,笔墨润秀,神完气足。其没骨花卉画柔美秀雅,开创了一代新风,时人争相仿效。除了绘画,恽寿平的书法也非常精妙,被称为“恽体”。他还精于诗文,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王嗣衍、孙谠编有《南田诗钞》五卷,蒋光煦又增辑南田诗稿,题《瓯香馆集》凡十卷,流传甚广。


  《灵岩山图》卷,清,恽寿平作,纸本,墨笔,纵20.7cm,横107.2cm。
  本幅署款:“毗陵弟子惲格畫並題。”右上方自识:“先香山翁曾爲和尚寫靈岩圖,題其幀首曰:‘此山之趣在背,寺之趣在面,水之趣在天,蓋以側面取勢,令湖光出其上。'惜此圖逸去,無從懸購,今追用此語直寫正峰,自落紅亭以上剪取芙蓉城一片爾,而全形具焉。如須彌山七寶所成,上下四旁,各具一種色,色色不同,所見皆須彌也。呈老和尚鑒之。毗陵弟子畫並題。”
  又自识:“昔黃子久畫富春山卷,頗自矜貴,攜行簦曆數年而後成。頃來山中鏡清樓上,灑墨立就,曾無停慮,工乃貴遲拙,何取速,筆先之意深愧于古人矣。壽平格又跋。”钤“正叔”。引首清弘储题诗,钤“ 中吳研山簡石”等印7方。后幅清明昙等6家题跋,钤“西蠡經眼”等印14方。
  清康熙三年(1664年)二月上浣,31岁的恽寿平随父亲明昙云游苏州,拜访了当地著名的灵岩山禅寺住持弘储,时值弘储60寿诞,恽寿平潜心作此图,其父撰《灵岩山赋》,以示恭贺。恽寿平的山水画作品有许多是根据游历所见而创作的写生之作。这些作品,并非是对自然物象作纯客观的描绘,而是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进行主观上的审美取舍、提炼、概括等。此图重点表现的是灵岩山,作者便运用远近、疏密、高低互衬的美学原理,将灵岩山两侧的景致作陪衬性的淡化处理,由此更好地表现主题,烘托出灵岩山的空灵秀色。此幅当属恽寿平写景山水画中形式美与意韵美相得益彰的典型之作。


  《高岩溅瀑图》轴,清,恽寿平作,纸本,淡设色,纵104.9cm,横43cm。
  本幅自题:“古木垂蘿高岩濺瀑圖。放筆藤花落研池,夜來移石有雲知。開軒長挂南山影,何必東籬泛菊時。毗陵惲壽平。”钤“園客”、“壽平”、“墨涔”、“南田草衣客”、“正叔仿古”、“遊戲筆墨”印六方。鉴藏印“虛齋審定”、“柏氏家藏”、“孫煜峰珍藏印”、“柏成樑鑒賞章”4方。
  本幅近景所绘树木不多,但富于形态变化,古木虬枝,青藤临风垂挂,二者穿插盘绕中显现出条理性。中景泉水潺潺,芦苇简约,将远、中景自然隔开,从而增强了全幅的纵深感及空间感。远山以淡墨干笔作长披麻皴,笔触开阔疏朗,显示出清逸深幽的韵致。此图不刻意求工、求似,唯求自然天趣,显示出恽寿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为恽寿平精品之一。


  《汪懋麟像》卷,清,禹之鼎、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30.8cm,横185.6cm。
  《汪懋麟像》由禹之鼎绘制人物,恽寿平补绘背景。卷首淡淡云烟弥漫,汪氏席地而坐,把玩自己所藏的砚台珍品,旁有图书相伴,显示出高雅脱俗的文人趣味。山间遍铺青草,碧松苍翠,丛竹散布石间,远处溪水潺湲,清音入耳。画家描绘了一个清幽宜人的隐居所在,烘托出像主心仪山林、寄情诗文的出尘心境。
  清朝初年,修纂《明史》是一件大事,参与其中的皆为饱学之士,康熙年间的汪懋麟恭列当中,堪称佼佼者。汪氏自幼潜心诗文,笃志经史,最初从学于宿儒王岩,顺治末年从时任扬州推官的王士禛执弟子礼学诗。康熙八年(1669年)进京,被选授内阁中书舍人,遂与聚集京师的文人名士往来频繁,学识、诗文随之深博精进,声名益著。康熙十八年(1679年),左都御史徐元文奉旨监修《明史》,特荐汪懋麟等7人参加编写。在充任史馆纂修官期间,懋麟撰写传记若干篇,又为《崇祯实录》补入若干卷,因记述清晰明了,讨论精当严密,受到众人称许。他专职编写《明史》的时间不长,由于被调任刑部主事而只能兼及纂修事宜,不免遗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秋,他因事革职,返回乡里,就此结束了《明史》的编写工作。
  懋麟才气过人,在史学之外,诗、文、词、书俱佳。诗出入唐宋之间,兼取众长,自成一格;古文由王安石而达于韩愈,以气势浑厚见长。其诗作隽雅,与同里的汪楫并称“二汪”,享誉一时。


  《双清图》轴,清,恽寿平绘,绢本,设色,纵88.5cm,横54cm。
  本幅自题:“丙寅春瓯香阁临,南田寿平。”钤“寿平”(朱文)、“恽正叔”(白文)、“将移我情”(白文)、“寄岳云”(朱文)。画幅右侧王翬墨题,钤2白文印“王翬之印”、“石谷”。收藏印有“展轴神怡”等7方。
  本幅是恽寿平55岁时所作。以“双清”为画名是因为梅花以“众芳摇落独暄妍”的品格而水仙以淡色疏香和清气逼人的特性同被视为传统绘画题材中的“清物”。此图以淡花青晕染绢地,烘托双清的花色。梅树苍干繁枝,横斜取势,其花瓣法南宋扬无咎的画法,即以墨笔圈线为瓣,线条雅秀雄健,勾勒出花之勃勃生机。水仙法元人赵孟坚的白描笔韵,叶片用笔富于急迟、粗细、顿折诸变化,花儿或仰或俯,或张或合,亦变化多端。作者以活泼多变的表现技法成功地展示出梅花、水仙暗香浮动的美感。全图不刻意求工、求似,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恽寿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


  《桃花图》轴,清,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133cm,横55.5cm。
  本幅自题:“习习香薰薄薄烟,杏迟梅早不同妍。山斋尽日无莺蝶,只与幽人伴醉眠。瓯香馆临唐解元,寿平。”钤“寿平之印”、“正叔”、“白云外史”印,引首钤“寄岳云”印。收藏印有“湖颿鉴赏”、“元和顾子山祕笈之印”。裱边吴湖帆题记,费念慈题签。
  图绘一花团锦簇的折枝桃花斜入画面。笔法轻快疏秀,设色淡雅清丽,充分体现了以没骨法点染物象的独特魅力,不仅表现出花之媚,叶之柔,同时表现出春光下桃花含烟带雾、“习习香薰薄薄烟”的诗意。


  《松竹图》轴,清,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135.8cm,横61.3cm。
  本幅右上自题五绝一首并款署:“徒倚白云外,盘桓陶径深。相看惟石友,同有岁寒心。瓯香馆制,白云溪外史寿平。”钤“南田草衣”白文印,“寿平”、“寄岳云”朱文印。收藏印有:“仲麟鉴藏”白文印、“娄东陆愚卿愿吾氏祕篋图书”朱文印。
  此图所绘松、竹、石是文人画家惯写的题材。因恽氏晚年自号“白云溪外史”,题画诗中首句“徒倚白云外”当为实写。“盘桓陶径深”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表达了作者拟学陶渊明而归隐白云溪之意。所绘松竹苍劲秀丽,画面所呈现出的明洁秀逸正是画家晚居时悠然淡逸心境的写照。


  《高岩乔木》图轴,清,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217.3cm,横97.2cm。
  本幅自题:“高岩乔木,拟北苑太守。文徵仲尝言:见北苑画山得半幅,即董宗伯所藏《溪山行旅》是也。其行笔如龙,若于尺幅中雷奔电激,神气沉郁,横绝古今,笔夺化权,网象莫测,非学者率尔可知。墨池研臼之功,书诚有之,画亦宜然。甲寅三月为雪翁老父台先生鉴,毘陵恽寿平。”钤“东园外史”白文印、“寿平”朱文印。收藏印有:“海阳孙氏莲叔珍赏书画印信”、“莲叔审定”、“无上妙品”共三方。
  “甲寅”是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恽寿平时年42岁。
  据款题而知,此图是作者为前辈杨瑀(雪翁)所作。图绘丛树繁密、山峦叠嶂和木桥清溪的江南景色。此图虽自题是仿董源《溪山行旅图》之作,实际是借古人笔墨来表现作者的胸中丘壑。通篇笔墨松秀,格调淡雅,设陈布势注重结构,于大处求山水之“势”,于细微处得树石之“趣”。因此,繁多的物象纷披而又统一。此为恽氏中年难得的山水画精品之作。


  《山水花鸟图》册,清,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27.5cm,横35.2cm。
  每图各有恽寿平题识,分别钤“寿平”白朱文印、“正叔”朱文印、“寿平”白文印、“恽正叔”白文印、“寿平印”白文印等。每图各有乾隆皇帝题诗一首。鉴藏印有:“乾隆御赏之宝”、“淳化轩”、“石渠宝笈”、“臣庞元济恭藏”、“虚斋至精之品”等二十余方。
  本图册第三开、第十开分别署年款“乙卯秋”、“乙卯十月”。
  “乙卯”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此作应为恽寿平43岁时作品。
  此山水花卉图册分别描绘鹅群、荷花、山水、古木寒鸦、牡丹、乔柯急涧、夜雨初霁、菊花、兰花蝴蝶花、溪山行旅等。全册为作者临仿宋、元、明诸家。山水以宗董源、巨然、米芾、赵孟頫诸家为主,秀骨清幽,富有文人书卷之气。花鸟以宗徐崇嗣、赵昌、沈周诸家为主,重视写生,力求形似,如第五开的牡丹,技法灵活,宗法徐崇嗣的没骨法,同时又强调“与花传神”,力去华靡,追求“澹雅”,不刻意求工,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恽寿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


  《富春山图》轴,清,恽寿平绘,绢本,设色,纵168cm,横69.2cm。
  图绘林木葱茂、山峦起伏的雄秀景色。此图是作者仿元黄公望《富春山图》画意之作,线条勾勒粗犷,笔势潇洒而秀润。淡墨皴染,墨色透明而不失凝重,显现出作者对黄氏笔墨技法的娴熟运用能力。
  款题:“捲廉风雨过山窗,笔底流云扑酒缸。怪是眼边岚翠合,却疑身在富春江。戊申秋杪仿一峰富春图意,恽寿平。”钤“寿平”朱文印、“正叔”白文印。鉴藏印有“嘉庆御览之宝”等。
  “戊申”是清康熙七年(1668年),作者时年36岁。


  《罂粟花图》扇页,清,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16.2cm,横50.5cm。
  扇页有自题:“苕华阁戏作。南田客寿平。”钤“叔子”朱文印、“南田草衣”白文印。
  此图以恽寿平出古入新所创立的“没骨”法描绘盛开的罂粟花。花瓣、叶不用墨笔勾勒轮廓线,而全以色彩点染而成,颇具摇曳多姿的娇娆之美,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色、光、态、韵俱佳的艺术境界。恽氏的这种注重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的没骨写生法,不仅博得清皇室的喜爱,成为清代院体花鸟的正宗,同时也赢得了市民阶层的喜好。不过,以卖画为生的他,生前其画作并没有受到市场的追捧,58岁病故时,因家贫无力治丧,是王翚为他料理的殡事。


  《香林紫雪图》扇页,清,恽寿平,纸本,设色,纵17.7cm,横53cm。
  扇页有自题:“香林紫雪,云溪寿平。”吟首钤“吹万”朱文印、“园客”白文印。又自题:“春暮东皋园池,赏藤花天半,紫云飘漾,好风吹香,落英缤纷,真奇观也。戏写一枝,以为娱乐。”钤“寿平”白文印。
  此图与现藏南京博物院的紫藤画扇(年款“壬戌”,恽寿平时年50岁)同名,并且画风、书风相近,由此推断无创作年款的此画也应是恽氏晚年之作。这是一幅对景写生图,作者通过绘紫藤飘扬的形态,暗示出无形的风和“好风吹香”的诗意。全图明净的色彩,娴熟的运笔,均显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本领。


  《剑门图》扇页,清,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17cm,横52.9cm。
  扇页有自题:“庚戌夏六月同虞山王子石谷、陆子翰如,从西城携筇循山行三四里憩吾国,乘兴遂登剑门。剑门,虞山最胜处也。未至拂水半岭,忽起大石壁,盘空而上,如积甲阵云腾地出,亦如扶摇之翼下垂也。石壁连延中陡削势下,绝若剑截状,辟一牖若可通他境地者,因号为剑门云。余因石谷命画剑门,且属作记,戏题游时所见,约略如此。”钤“寿”朱文圆印、“正叔”白文方印。
  “庚戌”是清康熙九年(1670年),恽寿平时年38岁。
  由自题而知,此图是恽寿平与同擅绘事的好友王石谷、陆翰如同游虞山剑门,被剑门陡峭险峻的山势所震憾,恽寿平受王石谷之托以绘画的形式记下了此行,因此这是一幅最真实地反映虞山剑门风貌的写景图,也是恽寿平早年交友与交游的纪实图,对研究恽寿平的社交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图画幅不大,作者为了展示剑门石壁“盘空而上”的气势,没有从山脚下画起,而是仅绘了石壁的一部分,省略的山顶和山脚给人更多的向上伸展和向下探底的想象空间。同时,作者运用比对的艺术手法,将他与友人在山崖处游览的举止亦画在图中,借此衬托出山体的高耸峭拨。图中山石连皴带染,设色明媚淡雅,笔法松秀,显现出恽寿平山水画灵秀清逸的特点。


  《红莲绿藻图》轴,清康熙十年(1671年),唐苂、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135.7cm,横59cm。
  此图是唐炗(音光)与恽寿平联手为祝王翚40岁诞辰所作。唐炗绘荷花,恽寿平画荇藻。荷花与荇藻皆采用了没骨法,透露出轻盈飘逸与湿润的感觉。微风中,仿佛莲叶与荷花的清香淡淡而来。水塘里荇藻则用一笔点画。状物形神兼备,风格清新淡雅。
  本幅款署:“石谷兄长于辛亥二月初度,写此祝赠,毘陵唐苂”。钤“唐于光”朱白文印、“字子晋”白文印。恽寿平题二则。本幅内还有王时敏、王鉴、笪重光诗、题。“辛亥”为清康熙十年(1671年)。
  收藏印有“虚斋至精之品”等三方。


  《公牧坐听松风图》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沈韶、恽寿平合作绘制,纸本,设色,纵128cm,横59.3cm。
  本幅右侧中部沈韶款署:“辛酉瑞月华亭七十六叟沈韶。”下钤“沈韶之印”。左上有恽寿平题诗一首,并识:“辛酉秋戏补松石流泉并为公牧先生题照。毗陵南田恽寿平。”下钤“寿平”、“恽正叔”印,首钤“南田小隐”印。 此图由沈韶画人物肖像,恽寿平补绘山水树石。图绘一老者怀抱小童坐于松下石上,身旁两小童侍立,身后一株屈虬古松斜向立于画中。人物安排于松树之下,似在静听松声。此图表现的虽是文人雅逸之态,但多了些世俗的趣味。画中主人公着白袍、朱履,戴儒巾,俨然是明代文人的典型装束,面相慈善而不乏庄重,颌下有须,眉目传神,颇具风彩。三名小童则略显脸谱化,但其玩皮之态仍表现得非常生动,特别是怀中小儿手持拨郎鼓玩耍的形态,刻画得极为生动,使全图于宁静的气氛中显现出一丝动感。
  “辛酉”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沈韶时年76岁,据此推知沈韶当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沈韶具体卒年尚未见记载,但此图是目前所见其最晚的作品。恽寿平创作此图时为48岁,正值其绘画艺术创作鼎盛的时期,而沈韶此时已是晚年,其画艺已臻顶峰。二人配合默契,珠联璧合,通幅给人以清淡雅逸之感,实为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肖像画杰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