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孙过庭《书谱》斑见

 率我真 2015-07-21

[原创] 论文 学习孙过庭《书谱》斑见

·燕园学子(石连秋)·

 

  我学习孙过庭《书谱》,不过是“斑竹窥豹——一管之见”。所以,今天我只讲三个问题:《书谱》意义;字以人贵;书写心境。

一、   《书谱》的意义

  孙过庭《书谱》为草書作品,約三千五百餘字,類似一般著作的緒論,內容大致分為六段: 一是推崇王羲之是古今傑出的書法家;二是介绍學習書法的體驗;三是阐述書法的功用;四是论证后代書學的退化;五是说明《書譜》撰寫的宗旨;六是阐述學習書法的基本原則。

  自汉末魏晋以来,中国出现过许多讨论书法艺术的著作,但大多是些片断的言论,而且常常仅仅限于书体、技法的探讨和对书法的评论。孙过庭《书谱》则是首次较为系统地、概括而集中地从美学上分析、论述了书法艺术的实质特征,这就对中国古代美学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书谱》对于中国书法史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影响。
    《书谱》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書學理論經典之作,草書筆法精妙,运笔變化豐富:中鋒用笔線條勻稱、圓润,結體優美;側鋒用筆點畫樸拙、結體肥鈍;也有的是中鋒、側鋒交互使用,筆鋒或藏或露、忽起忽伏,輕重、緩急、轉折、頓挫、疏密的變化令人目不暇接;到了卷末,筆勢更加縱横潇洒,達到了心手相映、翰逸神飛的境界。
    《书谱》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书法学的作用是巨大的,奠定了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观点,例如反对写字如同绘画的论调,例如“巧涉丹青、工亏翰墨”。现代书画大师李苦禅先生说“书至于画为高度、画至于书为极则”,就非常透彻地阐明了书与画的微妙关系,它们既是同源的、又是分流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绝非可以互相替代的。如果说书法主要是靠线条反映主客观世界,那么绘画主要就是靠形象和色彩反映主客观世界。在这个问题上,古今书家的看法是一致的。

  你可能想过:孙过庭为何要将此书命名为《书谱》,而不叫《书论》、《书评》等名称?我以为,正是因为《书谱》这一书法精品阐明了书法的规律性,如同音乐史上的乐谱旋律一样,不只是从书法的技艺、技法,而是从中国古代书法韵律的高度,对我国书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概括和论述,亮出了书法的一般规律。因此,他才得以和能够以《书谱》的名字出现在中国书法史上,并起到深远的影响作用。

 

二、   字以人贵

  书法历来是以人为贵重的,而人则是随时代而变迁的。

  对于“字以人贵”,本人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先是简单的“不服”,后是笼统的“接受”,再是较为清晰的“定位”。年轻的时候,看到当代的领导人不管题字书法效果如何,都会得到认可,不免有些不知所以;后来看到历史上的大书家凡是留下墨迹的也都是作官为宦的,开始笼统接受下来;后来才知道留下墨迹固然都是当官的、但当官的不一定都会留下墨迹。这个定位就相对准确一些了。

  《书谱》中说“暨乎崔、杜以來,蕭、羊已往,代祀綿遠,名氏滋繁。或藉甚不渝,人亡業顯;或憑附增價,身謝道衰。”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自崔瑗、杜度一直到蕭子雲、羊欣,在這悠長的歲月裏,出現的真正的书法名家很多。其中有些是在當時已負盛名,歷久而不衰,其人雖死,書跡仍然倍受推崇、繼續流傳;有的则仅是憑藉當時的名流吹捧(就像现代人的炒作)來提高自己的身價,等到人一死,他的書法也就沒有人稱道了。 

  这就是说:字以人贵,不是以其社会地位而显贵,而是以其书法高度为贵,以其人品、其思想、其学识、其才情而贵。

  书法水平低下者,即使是社会地位显赫,也是很难留下他的墨迹的。

  《书谱》的首句说道:“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接着又说“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研。”

  我想要强调的是《书谱》中的四个字和两句话,四个字是“绝、妙;质、研”和两句话是“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研”。孙过庭形容“古”(指钟、张)用了两个字:一个“绝”、一个“质”;形容“今”(指二王)用了两个字:一个“妙”、一个“研”。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这四位书家的高超技艺。

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

                                                                 钟繇作品:荐季直表

                                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 

                                                                           钟繇作品:贺捷表

                                                 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 

                                                                       张芝作品:冠军帖

 

     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 

         张芝作品:二月八日帖                                            羲之作品:丧乱帖

         ( 绝、质、刚 )                                                     ( 妙、妍、柔 )

 

         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

    羲之作品:兰亭序

   

                                            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

                                                                              献之作品:十二月帖

 

 

                                 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 

                                                                               献之作品:新妇服地黄汤帖

 

  “绝、质”讲的是汉魏古人书势的绝佳和质朴,讲的是书法的金石气、铿锵气、犀利气和始祖气;“妙、研(妍)”二字讲的便是后来流行的书卷气、文人气、柔美气和兰室气。

  这种“气”的变化便是“人随时迁”、“风随时迁”。从汉魏到晋末,短短百十年,书风就由“绝”到“妙”、由“质”到“妍”,可见时代对人、对事影响之大。

  及到现代,时代潮流对于青年书家的影响就更是危不可言了(这并非危言耸听):有少数年轻人,刚刚踏进书门就迫不及待地自我感觉良好,一心想要创新、要超越,不说个人阅历、自我修养、文化底蕴,也不说对前人有多少了解、多少接纳和吸收,便开始像唱“流行歌曲”一样搞起自己的“流行书法”。

  《书谱》说得好:“東晉士人,互相陶淬(cui)。至於王謝之族,郗庾之倫,縱不盡其神奇,咸亦挹其風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意思就是東晉的上层文人,由于彼此互相薰陶濡染,不管是王氏、謝氏,还是郗氏、庾氏家族,縱使不能人人極盡書法的神奇,也大多有着一定的书法水準。从那以后,距離他們的時代愈遠,這門藝術的水准就愈加衰微了。

  一个人了解别人难,了解自己更难。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这一点:字如其人、风如其人、做事皆如其人。人质朴字也质朴,人华丽字也华丽,人漂浮字也飘然纸上。所以如果想要学好祖国的传统书法,就一定要踏踏实实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甚至要学学传统诗词,来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书法技艺达到一个敦实、纯朴、大气的水平。

  不了解自己的水平、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位置,是提高书法技艺的大敌。尤其是在刚刚出道的年轻人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也不足为奇。写出一幅字来,怎么看怎么舒服,一有人向自己求字就沾沾自喜,还常常会主动写字送人。

  这样的情况不仅现代人有,古代人也有。

  献之年轻时就有这样的故事:“謝安素善尺牘,而輕子敬之書。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題後答之,甚以為恨。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當勝。」安云:「物論殊不爾」。于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

  后来羲之外出进城,临行前在墙上写字;走后献之竟然擦掉、换上了自己写的字,还以为这样做并无不可。等父亲回来一看,感叹地说道:“我写的什么字噢,我行前真的是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了吧!”《书谱》中是这样说:“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儿子本来就想看看父亲对此事的态度,父亲平时对自己的一点点进步都会颇加赞扬,这回得要看看父亲作何反应!献之只想到父亲回来肯定不是瞠目结舌、便是疑惑不解;没想到父亲会说自己是喝酒喝大了才写出这样的“醉书”、“散书”!这个时候,儿子才惭愧地意识到自己的字不如父亲,鉴赏水平也远远达不到父亲的水平,平时的称赞不过是为了鼓励;知道父亲与锺张只是“专”与“博”的区别,自己还远远比不上父亲哦!毫无问题,是自己错了,以后可不能随意说自己的字已经超过父亲的话喽。

  我们说,献之书法虽不及羲之,但其毕竟属于“二王之妙”;况且,上面的故事只是献之成长时期所为,完全属于正常现象,不足惊奇。

三、   书写环境

  但凡书者最为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怎样才能写好呢?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心境最为有利于优秀书品的问世呢?

  《书谱》有云:“又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乖合之際,優劣互差。”

  这就是说,当你的心智闲逸的时候;当你感恩戴德的时候;当着天时地利的时候;当着纸墨俱佳、案头得意的时候;当你突然心血来潮、欲罢不能的时候:这五种情况就是你最为适宜写字、也最能写好字的时候。相反,当你心情匆遽、事務纏身的时候;当你違背己意,应酬情勢的时候;当着日烈疯狂、气候不宜的时候;当着劣紙粗墨、兩不稱手的时候;当你精神倦怠、腕力疲乏的时候,那是你最不适合写字、也不可能写好的时候。五合、五不合,自始至终影響着每一位书家書法的優劣。天氣好不如工具好,工具好不如心情好。如果五合的情況都凑在一起,便會心情愉快、行筆流暢,常能写出一篇得意的作品来;如果五不合的情況都聚在一起,便會神思閉塞、行筆遲滯,就很难写出满意的作品来。
     我自己对于书法心境对书品的影响也有着切身的体会,见于两次书写同一对联的对比。

  第一个对比是书写六言联“塑造亲情文化、营凝(宏扬)胜利精神”为参加今年油田书展书写,第一次书写时心境较好、纸宜墨发,写出了照片一;写好以后领导说篇幅不够大、背景颜色不够喜;第二次书写时因处于时间短促、任务驱使、心情急迫的心态,就写出了照片二。

 

      

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       

                     照片一                                                                    照片二

 

      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2010年11月11日 - 燕园学子 - 燕园学子的博客 

                              照片一                                                                   照片二

  第二个对比是书写五言联“艺海诗书画、人生志趣情”:首次书写时心境处于“神怡物闲”、“心和气润”和“偶然欲书”三合状态,结果写成了照片一;再次则是为一位十分熟悉的领导书写,虽处于“感惠殉知”一合、但却怀着“急于求成”、“心遽体留”的心态,结果反而写得不好,成了照片二。

  两件书品之所以都是第二次写得不如第一次的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重复性劳动、缺乏创造心理”和“无新鲜感”!

  我还有一次是在几年前的一个夏日中午,不知什么原因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午觉,平时午觉是一定要睡的,不睡下午就像没魂儿,但这一天就是睡不着,干脆起来写字吧;平时一次最多写两幅就很累了,断续地写五、六幅也不一定有一幅自己满意的;但这一次一连写了三幅,幅幅自己满意!惊奇之余,自己也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在明白了:十六个字“体力旺盛、精神振奋、心情闲逸、欲罢不能”;写不好字的时候也是十六个字“身体疲倦、无精打采、任务驱使、意惑心烦”。

  书法讲究不论年长年幼,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才能不断长进。“若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學成規矩,老不如少。思則老而愈妙,學乃少而可勉。”在深入思考、精研法則方面,少年是比不上老年人的;但學好一般的規矩,老年又比不上少年了。運用头脑思索,年紀老了越見精妙;從事基础學習,少年時代可以刻苦地進行。到了一定的時候,那人和書法就都会达到很高的水平了,所谓“人书具老”了。

  学习书法一定要虚心好进、不卑不亢,“自矜者將窮性域,絕於誘進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就是说,喜歡自誇的人將因缺乏繼續奮进的精神而斷絕進取之路;老認為自己不行的人倒是總想勉勵自己向前,反而可以達到成功的目標。

希望看到大家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