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世界历史博物馆 2015-07-22

北山经:

   一、“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图1)

    (图1)[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滑鱼:权威人士认为此鱼是黄鳝,理由是:郭璞注“鱓,鱼似蛇。”据《康熙字典》注释,鳝同鱓。又据《尔雅翼》注:“鱓似蛇无鳞,体有涎沫,夏月于浅水作窟。”在《本草图经》中描写得更详细:“鱓似鳗鲡而细长,亦似蛇而无鳞,有青黄二色,生于岸泥窟中。”据此权威人推测,这就是现今的黄鳝。(图2)可我认为不对,如果说是鳝鱼,那《山海经》经文直接就说是鱓好了,何必又说滑鱼状如鱓呢?我想,如鱓,那就不是鱓。我倒认为是鳗鲡一类的更恰当,尤其是对照原插图,它的尾部,不像鳝而更像鳗(图3)。鳗也有好多种,从图中也可看出,其背也有好几种颜色,其中也有类红色的,这都是花鳗,还有一种叫血鳗的,也是红色的,可血鳗是海里的动物,所以我认为滑鱼当为花鳗。

    (图2)[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图3)[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古人称为滑鱼好象也不无道理,鳗鲡抓在手里,真的是很滑很滑的,没有一点窍门还真是抓不住的。

  二、“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图4)

    (图4)[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橐驼:橐(音陀,tu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驼能负橐橐,故名。方音讹为骆驼也。”一般骆驼有单峰和双峰驼,《汉书西域传》记载:“大胝出一封橐驼。”所以这里说的应是双峰驼。我们都知道骆驼是沙漠之舟的美誉,《博物志》就有记载:“炖煌西渡流沙,往外国,济沙千余里中,无水,时有伏流处,人不能知,骆驼知水脉,过其处,辄停不行,以足踏地,人于所踏处掘之,辄得水。”看看骆驼是多么神奇的了,称其为沙漠之舟真不为过。现代的双峰骆驼与原插图相比,出很相像,应该不会错了。(图5)

    (图5)[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三、“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图6)

            (图6)[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寓:《方言》云:寓,寄也。《广韵》云:“寓,鸟鼠,鸟名,谓是也。”郝懿行注:“此经寓鸟,盖蝙蝠之类,唯蝙蝠肉翅为异。”故很多人以此推测,此鸟为蝙蝠了。请看现在的蝙蝠图(图7)和上图比,十分相像吧。只有

李海霞教授有着独特的见解,她认为寓不是鸟也不是蝙蝠类,而是鼯鼠。“状如鼠而鸟翼”一句,蝙蝠与鼯鼠都符合,后一句“其音如羊”则排除了蝙蝠,因蝙蝠叫声“吱吱”,完全是老鼠的叫声,鼯鼠叫声“啊哇”,似羊“咩哈哈”之声,且响亮爱叫。寓产于北方山地,今北方山地多产鼯鼠,而蝙蝠多产于南方,并多寓居建筑物中,看来李海霞说得也很有道理。不过,我认为也不尽然,因为北山经后面又提到还有一种兽叫耳鼠的,更接近鼯鼠,(后面详述)所以我还是认“寓”是蝙蝠比较合理。

     (图7)[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四、“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图8)

   (图8)[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文贝:在《山海经》中的《大荒南经》里也记载过文贝:“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爰有文贝”,晋郭璞注:”即紫贝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介二.紫贝》中解说,在《南州异物志》中记载:“文贝甚大,质白文紫,无姿自然,不假外饰而光彩焕烂,故名。”不仅如此,据说“贝”还曾作为古代钱币使用,可见“贝”很早以来就令人们所喜爱,尤其是有美丽花纹的贝类更是如此,我想文贝一定也在其中。看看现在的紫贝图(图9)与原图比较一下,不仅很像也确实很美丽。

  (图9)[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五、“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韭,多丹囗。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首,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又可以御百毒。”(图10)

     (图10)[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耳鼠:郝懿行注曰:“疑即尔雅鼯鼠夷由也,耳、鼯、夷并声之通转,其形肉翅连足,故曰尾飞。” 晋郭璞在耳鼠的图赞更是叹赏有加:“蹠实以足,排虚以羽,翘尾翻飞,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看来古人大多认为耳鼠就是鼯鼠,从现在的鼯鼠图(图11)与原插图比较,也是很相似。

  (图11)[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只是上文在“寓”一节中,李海霞教授认为“寓”是鼯鼠,其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鼯鼠的叫声“啊哇”,可我认真分析后认为,耳鼠也是叫声如“獆犬”也,“啊哇”之声与一些小狗叫声也很相近,所以我还是认为鼯鼠就是耳鼠更合理点。

  六、“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图12)

     (图12)[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孟极:郭璞《图赞》曰:“孟极似豹,或倚无良。”有权威人士认为这就是现在的华北豹。可我认为不像,权威性人士也说,“华北豹毛色黄,深于远东豹”,《山海经》明明说孟极“白身”呀,毛色当为白色才是,我认为孟极应为雪豹更合适(图13)。

    (图13)[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雪豹是白色的,而且生活的地区也与《山海经》写的相符,习性也相符,再说,雪豹的舌骨基本上是骨化了,而豹属动物的舌骨中部为韧带性软骨。狮、虎等兽能大声吼叫,雪豹却只能嘶嚎,这和经文中说“其鸣自呼”也相符,请试试,“孟极”二字,发声不可能很大的。所以我更认为孟极就是雪豹。

  七、“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其鸣自呼,食之已风。”(图14)

  (图14)[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音娇,jiáo)郝懿行注曰:“白鸟群飞,尾如雌鸡。”吴任臣说:“,疑即鶄也,一名鳽。顶有红毛如冠,翠鬣丹嘴,颇似雉。”《尔雅.释鸟》曰:“鳽,鶄。注:似凫,脚高,江东人家养之厌火灾。”查《康熙字典》认为此鸟即现今之池鹭。(图15)我看看也很相像的。

    (图15)[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八、“又北八百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图16)

   (图16)[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白鵺:鵺(音夜,yè),郭璞《图赞》曰:“白鵺竦斯,厥状如雉,见人则跳,头文如绣。”

权威人士认为是雪雉(图17)。比较下来还是很相符的。

        (图17)[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九、“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之鱼。食之杀人。”(可惜无原插图)

  鱼:(音沛,pèi),郭璞云:“音沛,未详。或作鯆。”毕沅云:“即鱼也,一名江豚。”郭璞倒是很诚恳,说自己还不十分肯定,认为可能是鯆鱼。《康熙字典》解说,鯆鱼就是江豚的别名,有时也叫,或作鯆,说是此鱼尾部有毒,这倒是和《山海经》所述相吻合,但是《本草纲目》认为江豚无毒,现实生活中江豚真的是无毒,(图18)而且味道很鲜美,不比河豚差,而且又没什么危险。

          (图18)[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十、“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瀤泽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图19)

        (图19)[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鱼:(音早,zǎo),要找一种是鱼而又有像鸡一样的足,在现实世界中目前是找不到的,可我们可以找到有类似足那样的鱼,比如鲂鮄鱼类就是,这类鱼的胸鳍成扇形,下部有几根鳍条分开的,各自形成指状触器,可肋以在水下爬行以寻觅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作为食物。这些指状触器就很像鸡的爪子。比如现在的红娘鱼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图20)。

       (图20)[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十一、“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图21)

        (图21)[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山:(音会,huì),郭璞图赞:“山之兽,见乃欢唬,厥性善投,行如矢缴。是惟气精,兴则风作。”邓德明的《南康记》记载:“山都,形如昆仑人,通身生毛。见人辄闭目,开口如笑。好在深涧中翻石觅蟹食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转引《方舆志》记载:“狒狒,西蜀及处州山中亦有之,呼为人熊。人亦信其掌,剥其皮。闽中沙县幼山有之,长丈余,逢人则笑,呼为山大人,或曰野人及山魈也。”可见山很可能就是狒狒(图22),或现在说的野人。

       (图22)[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尔雅翼》曰:“山,一名挥挥,一名枭阳,一名山,俗谓之山都,北方谓之土蝼。”这里讲的“枭阳”也就《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提到的枭阳国人(图23),

             (图23)[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而古人描绘的狒狒更像野人,也和枭阳人很像(图24),综合这些古书的记述图形看来,山是野人的可能最大,但我们现在对真正的被大家确认的野人没有看到过,人们把狒狒当成野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图24)[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十二、“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水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兒,食之已狂。”(图25)

    (图25)[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鮨鱼:鮨(音意,yì) ,郭璞注:“今海中有虎鹿鱼及海豨,体皆如鱼而头似虎鹿猪,此其类也。”郝懿行云:“推寻郭义,此经鮨鱼盖鱼身鱼尾而狗头,极似今海狗,本草家谓之骨(腽)肭兽是也。”又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腽肭兽疗惊狂痼疾。”这也和经文十分相合,可有权威人士又说这是鮨科的鳜鱼(图26),就是我们俗称桂鱼,我不能认同,虽然鳜鱼和原插图比较相象,但与经文所述不相符,我还是认为是海狗为妥(图27),主要因为鳜鱼的头部不像狗头,而海狗更像一点。

      (图26)[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图27)[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