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老师带你免费学中医第一讲上

 梦之舞123 2015-07-23
各位学员,各位中医励进会的朋友们,今天是端午节。非常感谢大家在与家人团聚的时刻能够来参加这次听课,祝大家万事顺意。
来参加听课的都是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你们选择了中医,参加到学习中医的行列来,增加了我们新的力量,也许经过你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你就是一位优秀的医生,为此我向你们表示祝贺。随便聊一下,要想从事中医,成为一个合法的、有能力的中医师,目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的是经过高考,考入中医院校学习中医,毕业后参加执业医师考试,通过以后就可以行医了。选择这种途径进入中医行业的人一般称为科班生或者学院派,一般在医院工作。第二种方式是师承的方式,也就是拜师学艺,学满以后,按照规定参加这个考试,通过以后可以行医,这种形式的我们一般称为民间医或者是说民间派。
一说到中医,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按照鲁迅先生自己的描述,产生这种想法是由于他小的时候父亲生了病以后。当时请了当地有名的中医诊疗,而这个医生开的处方也很奇怪,有像什么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配对的蟋蟀以及结子的平地木。幼年的他经常到药房去抓这些稀奇古怪的药,但是他父亲还是没有能够留下来,终于还是撒手西去了,于是中医在鲁迅的心中便留下了骗子的印象。民国的政府和新中国成立当初的那个卫生管理部门,当年也曾经策划过这个废止中医,扫除卫生医药之障碍的这个法案。最后虽说是不了了之,但是随着近百年来西医传入中国,中医日益式微是不争的事实。振兴中医的口号已经提了好多年,中医现代化运动也搞了不少年。我们看到了什么?恐怕只是自欺欺人的形势一片大好。我之所以讲这些不是说给大家泼冷水,而是告诉大家——中医的现状到底是怎么样的。
我之前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里也写过一篇文章《中医的现状及思考》,发表在2015年的4月13号的我的微信公众号里面。现在的中医,一方面,民间中医养生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处于非常尴尬的处境。大部分医院的中医科是点缀,不是主流科室,中医院也没有几个是以中医为主的。中医的萎缩,表面上看是西医的迅速发展,在技术层面比中医更有优势,事实上是怎么回事呢?事实是医疗行业市场化,西医更容易创收,西医的诊疗方式更能产生经济效益。
我们展开来看,西医大家比较认可的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先进的检查手段,然后是迅速的临床急救技术,再就是外科手术。检查引进现代的先进技术,如CT、核磁共振、造影技术、胃肠镜等,都是高大上的技术,非常的科学。其实这不是西医独有的,是中、西医都可以借用的技术,它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了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可是我要说的是,检查看到的是病人的症状表现而不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病人去做一个胃镜检查,你看到他胃部的溃疡,这只是胃的一个症状,就像你看到一个人脸上长了青春痘,一个是你自己用肉眼看到的,一个是你借助仪器看到的。它只是事物的表面症状,不是发生的根本原因。中医的望闻问切,看似非常古朴,可是他探讨的是疾病发生的机理,也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大家想一想,一个是对症治疗,一个是对因治疗,治疗层次到底哪个高哪个低,我想大家应该心里还是有数的。而且中医诊疗也可以借助大家认为高大上的这些检查手段的,但是这仅仅是中医诊疗手段望闻问切中的一小部分,换句话讲,中医没有现代化检查技术也是可以完全进行治疗的。另一方面,一个非常可惜的事就是中医在急救这块基本上是放弃了很多年。现在大家只要是看到急症、重症的病人几乎都是西医在处理。但是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李可老中医的书,看看他是怎么把西医放弃抢救治疗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大家也可以看看当年烈性的传染病非典的诊疗历史,当年广东地区病人最多,可是死亡率最后统计却是最低的,台湾病人很少,死亡率却很高。为什么?广东地区中医认可度比较高,中医第一时间参加了治疗。而台湾西医技术比大陆地区强,却没有中医参与治疗。可见中医在重症病领域,太不作为,放弃或被迫放弃自己的阵地是一大憾事。
那么为什么中医现在处境这么尴尬了?我是这么想的。首先从这个文化的角度来讲,解放以后或者应该是说近代新文化运动以后,全面否认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是糟粕,应该全部丢弃,孔孟文化、古典诗词等都面临着批判。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几代人学习的都是西方的物理、化学知识,这种教育文化,让子孙后代从文化认同上难以接受传统学科而更易接受西方的学科门类,而根于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中医深受其害。现在你跟年轻一代的人讲中医阴阳五行,他们很难接受,所以文化断代是挖了中医的根,任何行业都需要文化传承做基础。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以前中医和西医不是现在的状态。而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物质社会,各行各业的进步与发展与经济收入挂钩。改革开放以前中医和西医可以说是没有目前这么明显的区别的。那么,为什么说改革开放以后会发生这么翻天覆地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变化呢?因为各行各业的进步与发展是以经济收入的高低来评判的,中医和西医谁更容易创收?谁的经济价值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搞得好多中医学界的同人往西医靠,中医院有几个姓中的,不是医院不想搞中医,是中医不创收,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医院发展需要资金,医生个人的生活需要金钱,医疗行业的市场化更是选择更容易创造经济效益的西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骨折的病人,中医手法复位是一千多元,西医的手术是多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医院的骨科医生现在都改为手术为主的原因。因为收入的问题,很多中医从业者改行西医。因为同样五年大学毕业的医生,相同的科室,从事西医的医生收入明显高于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人才大量的流入西医,这也包括中医院校的教师队伍。所以西医是在进行一个良性的循环,而中医是处在一个人才培养的恶性循环之中。第三个政治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一条讲的是中西医并重,现实中国是什么情形,大家心知肚明。明显的违宪政策却没有人提出异议,国家资金的投入,西医行业明显多于中医,包括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项目等。管理机构卫计委,领导中医药管理局,也是西医领导中医,也就是说国家现在是卫计委管理卫生事业这块,中药管理局和卫计委是一个从属的关系。现在中医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中医从业人员处境非常的尴尬。看到你身边的病人首选中医诊疗的有多少?我平时看的大部分病人都是病人先找西医看了以后,确实疗效不好或者是说完全没有疗效的,然后才到我们这边来看。但是就是这种病人,大部分中医还是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医从业者的治疗技术水平还是很不错的。以上是我对中医现状的一个认识和思考,可能不是很正确,这只能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说这些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现在中医的处境非常尴尬,它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并不是说这门技术本身存在着问题。越是在中医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通过大家的努力,以发挥中医最大的潜能。我们来看一下一个问题。

很多的朋友发微信过来说,学习中医可能很难,或者没有时间。可能自己学不好,或是看不懂,那么是不是要坚持或者放弃学习。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我朋友的故事。在很多年前,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中专毕业了,然后成为了一个乡村医生,大家可能不了解,乡村医生只能在规定的乡镇卫生机构,就是在乡镇行医。他做了几年以后,认为自己发展的空间太小了。他自己对中医非常的有抱负,虽然那个时候他已经结婚生了小孩,但是这个人非常有毅力,他放弃了自己的中医诊所,重新参加高考,然后考入了江西的中医药专科学校。毕业以后,他在九江实习。因为当年他毕业时比我们大很多,且他非常的刻苦勤奋,专业知识学的非常好,所以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专科毕业以后他又重新回到了村里开诊所,但这不是他故事的结尾。三年以后,他又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陕西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是三十七八岁了。我讲这个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只要你想学中医,只要你能下定决心,无论年龄多大都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我还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只要有单纯的一个信念,就一定能读懂、学会。因为写书的人不是为了迷惑大家写中医的著作。而是为了让大家得到这个真正的中医的道,如果你是真心的想得到,别人又是真心的给你,就一定能够把中医学好,所以我希望确实想学习中医的人一定要坚持下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中医的。
因为今天讲的是绪论部分,所以说的很多东西可能跟课本的这个跨越性比较大。先跟大家提几点小小的要求:第一个就是请大家关注一下我的微信公众号——“国医周水金”,以便能及时掌握讲课的动态;再一个就是大家一定按要求预习做好笔记,写心得。背诵要求的《黄帝内经》的相关段落;三就是课堂学习的期间,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课,不要发任何干扰课堂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四就是我的语音内容不要私自转发到其他群,更不要作为牟利的他用。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第一讲绪论部分的第一节和第二节。我们是来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在学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中医学或者说什么是中医。目前我们中国有两种医学体系,一种是土生土长的中医,一种是外来的西医。或有人称中医为传统医学,西医为现代医学。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中医的发源地在中国,西医的发源地在欧洲。中医的理论来源主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体的解剖、人体的实验反推以及临床治疗经验的一个总结。西医的理论来源主要是以解剖、病理生理和动物实验为基础的。但他们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预防与治疗疾病。目前中医和西医的处境,中医可以说是在全面萎缩,西医是独占鳌头。中医的治疗手段的主要有这个口服药物和外治法。西医主要是药物和手术。中医的内服我们主要是讲丸、散、膏、丹及汤剂这些。外治法有推拿、针灸、火罐、点穴、外敷之类等等,还有就是手术。我提醒一下手术不是西医的专利,手术中医一直都是有的,只是手术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男女授受不亲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破坏”之类,所以手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一个限制,也包括针灸。可以说自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以后,针灸就没有很大的一个发展。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清朝入关以后,清朝一个比较封闭、保守的文化氛围遏制了针灸的发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医宗金鉴》,针灸内容是没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放进书里的。而在清以前,历代的宫廷御医是有专门的针灸医生的。因为宫廷御医代表了医生的一个最优秀的团队,如果针灸被排除于清宫廷御医,也就意味着整个清朝针灸没有了更大的一个发展。外科手术治疗更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再一个就是中医的治疗方法,我们治疗疾病的方式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这里的“证”是言字旁一个正确的正,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个特色。西医主要是辨病论治,就是确定疾病然后对病处理,还有对症处理。那么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呢,后面的一讲里面会讲到这个病和症以及辨证论治的区别,今天就不多说了,这其中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再就是诊断手段,中医以望闻问切为主,用这种方式去发现病人的病机也就是病人的病因。西医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化验、拍片子就是影像检查也包括病人的症状去确定一个疾病。两者的诊断手段还是很不同。通过以上的一些对比,我想大家应该对中医与西医的区别还是有了一个认识,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他们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大家可以看看课本上对中医的一个定义:中医是发祥于我们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的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学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中医是怎样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医学体系的,以历史文献中远古的医药学演变的事迹做参考。基本上可分为三个内容:一个是从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到总结成《黄帝针经》;第二个是由皇帝岐伯讨论经脉的传说到总结《素女脉诀》;第三个是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成《神农百草经》。中医的形成其实就是一个发现之旅,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经络的发些,经络是中医特有的一个理论体系,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经络被认为是人体自身的一个药库,当刺激穴位时,你激发了自己身体这个药库,在不使用其他药物时,一样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这个神奇的经络到底是怎么发现的呢?一种说法是,古人在平时的生活劳动中发现哪个地方痛了,按下某个地方会有明显的减缓疼痛的作用,然后逐渐去发现那些穴位,最后把穴位连接起来,就有了经络。这是一种说法,后来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的墓里面发现了一本医学著作,上面记载了经络的循行的路线但是是没有具体的穴位。于是就有一种新的提法,认为在古代,有一些特别敏感的人,他有这种循经的反应,意思就是他会沿着经络出现一些症状。还有就是有一些修炼气功或者是说有这种修为的人,到达一定的程度以后他能感受到这种经络的运行。也就是先有了这个经络,然后根据这个经络上某一个点,对人体的刺激是最大的、最有帮助的,再确定这条经络上的个个穴位。这就是目前经络发现的两种说法,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后面这种说法,就是说是先发现了整个经络的循行线路,然后在循行线路上找出了一些具体的位置,发现它对疾病治疗是有益的。用针灸治疗疾病的时候,我老师曾经讲过是宁失其穴不失其络,意思是在某个时候对穴位把握不是很准确,你宁愿就不取这个穴位,但一定要取在这条经络上,都是有作用的。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药物的发现。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生产条件非常的差,生病了以后也没有办法去治疗,然后当吃某种野菜或者野草根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某个的病好了。这种发现某种野草对某种疾病有作用,他其实是无意识的一个发现,不可能说刻意的去发现。所有的这些发现都是人在反复使用的实验中得出的,而不是通过动物实验做出来的,然后慢慢的把这些经验累积起来、总结出来就成了这个药物学的著作。像我刚才说的《神农本草经》,神龙一天尝多少根草药中毒了,后来慢慢就得出药物的知识,写出了这本书,其实《神农本草经》应该是很多先人的药物经验的一个总结,不是某一个人的经验。通过古代先人不断的这种有意识无意识的发现,然后总结,然后逐渐有了一些对疾病的治疗处理的办法,这些处理的办法,可能都是比较原始的、简单的。最开始的药物治疗可能就是单味药治疗某种疾病,不象现在的复方。但是这个总结非常重要,大家用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就可能你发现黄芪有补气的作用,另外一个人发现这个东西还有其它的一些作用,把这些总结以后,就逐渐完善了一个药物的作用。这只是中医形成的第一步,再经过人体反复的实验,写入书中。
之后,中医跟我们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结合在一起,就有了理论的提升和指导,通过理论提升和指导,我们就可以去推论推导一些疾病的原因和药物的功效,再通过人体自身临床的反复验证,最后形成我们整个中医的用药、经络治疗的系统。说起这个问题,我要谈一下中医临床上非常出名的三大著作:《伤寒论》、《脾胃论》和《温病条辨别》。《伤寒论》是我们现在非常公认的一部著作,它的作者是尊称为医圣的汉代的张仲景。经过了一两千年,我们反复使用他的处方都有非常确切的疗效,并可以解决非常多的疑难杂症。《伤寒论》为什么在汉代的时候能够出现,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战争不断,气候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天气极寒,当时有很多的疾病主要是因为天气寒冷引起的。大家有时间的时候可以看看《伤寒论》的序,当年张仲景他自己家族里面是有一百多口人,后来因为得伤寒的原因,一下子就死了很多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惨痛的景象。一部分学者的观点,伤寒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张仲景通过反复的治疗自己的亲人、邻居和其他的老百姓,逐渐总结出来《伤寒论》这部著作。也就是说,中医他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也不是做动物实验做出来的,而是通过用人体做实验做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